一种数控多头可调距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389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多头可调距钻床。含机座、进刀总成、工作台,机座呈“L”型,分底座和立臂;立臂的正面设有轨道,进刀总成安装在轨道的溜板上,进刀总成的下方设有可调距钻头,溜板上通过螺母固定有丝杆副,丝杆副的上方连有进刀伺服电机。立臂背面的左边设有电器控系统,右边设有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的下方有润滑系统,机座正面装活动门,电气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置于活动门旁边,其余三面装安全护板,两边下方留有铁屑出口。底座的内框设有冷却系统,冷却水管沿立臂进入进刀总成上,底座上还安装有可定角度回转工作台。它有效地减少工人的装卸产品次数和操作人数,每班产量可以提升一倍以上;同时,本设备也适应其它产品的大批量加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床,特别是一种数控多头可调距钻床,属于机械工艺装备类。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汽车业在生产销售上以每年不低于25%的速度向前发展,螺旋传动齿轮付(俗称盆角齿)是汽车上的一种主要的零部件,我国生产商用车约100万台/年,工程车约为80万台/年,加上配件市场一年的大小盆角齿为300万套/年,国内生产这种零部件的厂家有十多家,最大的厂家,目前有80万套/年的生产能力。通常,盆角齿加工要经过以下的加工工序下料-锻坯-正火-粗车背锥-粗车面锥-精车背锥-精车面锥-钻孔-锪孔-攻丝-铣齿-热处理-喷砂等十三道工序;加工中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重量大,加工工序多,工人的搬运劳动度大(每个工序都要上、下一次);二是目前在盆齿的加工中,在粗、精车工序中实现了数控化,在铣齿设备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唯有在钻孔、锪孔、攻丝三个工序多为普通钻床为主,有少部分专用设备也只能进行单个工序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将盆角齿加工中的钻孔、锪孔、攻丝的三个工序合并为一个的钻床,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的装卸产品次数和操作人数,提高单班的生产量,将每班产量提升一倍以上;同时,本设备也适应其它产品的大批量加工钻孔、攻丝,锪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它含机座、进刀总成、工作台,机座呈“L”型,分底座和立臂;立臂的正面设有轨道,进刀总成安装在轨道的溜板上,进刀总成的下方设有可调距钻头,溜板上通过螺母固定有丝杆副,丝杆副的上方连有进刀伺服电机。立臂背面的左边设有电器控系统,右边设有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的下方有润滑系统,机座正面装活动门,电气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置于活动门旁边,其余三面装安全护板,两边下方留有铁屑出口。底座的内框设有冷却系统,冷却水管沿立臂进入进刀总成上, 底座上还安装有可定角度回转工作台。本技术将盆角齿加工中的钻孔、锪孔、攻丝的三个工序合并为一个的钻床,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的装卸产品次数和操作人数,提高单班的生产量,将每班产量提升一倍以上;同时,本设备也适应其它产品的大批量加工钻孔、攻丝,锪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齿轮系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角调距仪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可调距钻头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座,1-1、底座,1-2、立臂,1-3、丝杆副,1_4、溜板,1_5、轨道,2、进刀总成,3、可定角度回转工作台,4、电器控制系统操作界面,5、可调距钻头,6、冷却系统,7、润滑系统,8、电器控制系统,9、气动系统,10、进刀伺服电机,11、活动门,12、铁屑出口,13、主传动伺服电机,14、中心轴,15、主动齿,16、回转臂,17、过渡轴,18、过渡齿,19、齿座连杆, 20、活动端齿,21、钻头主轴,22、转动端齿,23、拨叉杆系,24、钻头座,25、气缸活塞,27、可转动盘,28、曲线盘,沈、可调气缸体,四、调节蜗杆,30、30b、进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含机座1、进刀总成2、工作台3,其中,机座1呈“L”型,分底座1-1和立臂1-2。立臂1-2的正面设有轨道1-5,进刀总成2安装在轨道1-5的溜板1_4上,进刀总成2的下方设有可调距钻头5,溜板1-4上通过螺母固定有丝杆副1-3,丝杆副1-3的上方连有进刀伺服电机10,轨道付的上下移动是靠立臂上方的进刀伺服电机10带动丝杆副1-3 来实现;立臂1-2背面的左边设有电器控系统8,右边设有气动控制系统9,气源由外部提供,气动控制系统9的下方有润滑系统7,分时段泵油给丝杆副和进刀总成。机座1正面装活动门11,电气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4置于活动门12旁边,其余三面装安全护板,两边下方留有铁屑出口 12。底座1-1的内框设有冷却系统6,冷却水管沿立臂1-2进入进刀总成上,底座1-1 上还安装有可定角度回转工作台3。进刀总成2由主传动伺服电机13,传动齿轮系,转角调距仪,可调距钻头5组成,主传动伺服电机13,转角调距仪分别安装在轨道溜板1-4上,传动齿轮系,钻头分别安装在转角调距仪上。传动齿轮系由主传动伺服电机13,中心轴14,主动齿15,回转臂16,过渡轴17,过渡齿18,齿座连杆19,活动端齿20,钻头主轴21,转动端齿22组成,其中,主传动伺服电机 13安装在轨道溜板1-4上,过渡轴17紧固于曲线盘观的圆弧槽内,转动端齿22安装在齿座连杆19的一端。主传动伺服电机13的转动,是通过主动齿15传到过渡齿18,再传到转动端齿22。钻头轴21与活动端齿20采用滑动花键边接,转动端齿22的转动,不带动自己中间的钻头轴21旋转,只有当活动端齿20在气动作用下,下降与转动端齿22啮合时,才能带动中间的钻头轴21旋转。转角调距仪由中心轴14,钻头主轴21,可转动盘27,曲线盘观,调节齿轮轴组成, 可转动盘27上开有射线槽,曲线盘28上开有曲线槽,曲线槽将可转动盘27置于曲线盘28 的上方且同中心,曲线盘28固定在轨道溜板1-4上,可转动盘27固定在中心轴14上,且安装在曲线盘观的下方,并与曲线盘观用螺栓紧固,当松开螺栓,当旋转调节齿轮轴,让可转动盘绕中心轴14向左或者向右旋转时,钻头主轴21必定同时沿射线槽和曲线槽方向运动, 从而拉大或缩小中心轴14与钻头主轴21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的变动量与角度的变动量成恒定的关系,能够在可转动盘27和曲线盘28外圆上刻划出精确的中心距距离,类似游标卡尺。可调距钻头5包括中心轴14,主动齿15,回转臂16,过渡轴17,过渡齿18,齿座连杆19,活动端齿20,钻头主轴21,转动端齿22,拨叉杆系23,钻头座M,气缸活塞25,可转动盘27,曲线盘观,可调气缸体沈,调节蜗杆四,进出气口 30,30b。本技术的工作步骤是1)开机时,主动齿15通过过渡齿18带动传动端齿22旋转运动,进出气口 30在排气状态,30b在进气状态,气缸活塞25上升到最高点,转动端22与活动端齿20脱离,此时全部钻头轴21不旋转。当电器控制系统指示进出气口 30进气,30b排气时,气缸活塞25迅速下移,带动拨叉杆系23下降,拖动活动端齿20下降与转动端齿22啮合,钻头轴21迅速转动并下移,同时已经超越了其它钻头。在进刀总成的进刀下完成钻孔或锪孔或攻丝工序。2)当进刀总成走完设定的行程后,进刀总成后退。同时将信息反馈至气动控制系统,进出气口 30调到出气状态。30b调到进气状态,钻头轴21迅速上升至原位,活动端齿 20脱离转动端齿22,钻头轴21不转动。3)当多个钻头同时完成同一个工步,如钻孔,由于钻头的长短不一致,需要调到同一高度(否者要钻不同深度的孔,钻头间的高度要有差别),此时,通过手动旋转调节蜗杆 29,使气缸体沈下降或上升,同时带动拔叉杆旋转。拔叉杆插入调节蜗杆四的端孔内,采用键连接,拨叉与拨叉轴是螺纹连接,螺距与调整蜗杆四的螺距相等,但旋向相反。当蜗杆 29旋转一圈时,使可调气缸体沈下降Smm,钻头主轴21同样下降Smm,同时拔叉杆旋转一圈,使端齿20也上升Smm。同理,当蜗杆四旋转一圈时,使可调气缸体沈上升Smm,钻头轴 21同样上升Smm,同时拔叉杆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静荣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