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1423 阅读:4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19:10
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其属于化纤加工技术领域。设备包括纺丝组件、风仓、方筒形甬道体和甬道出口,所述纺丝组件为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平行并列排列;方筒形甬道体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丝束集束器靠近丝束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甬道体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丝束进入甬道出口。与24头相比,32头平行纺纺丝设备使单部位产量提高30%,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解决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其属于化纤加工

技术介绍
涤纶长丝装置实现单部位M头纺之后,受装置安装空间限制,涤纶FDY生产设备的发展一度停滞。如需提高产量势必增加纺丝甬道、卷绕机等设备的数量,同时增加占地面积能耗,从而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土地占用面积和能源消耗。M头纺丝设备与卷绕设备安装位置互垂每套独用操作面,纵、横向安装空间较大。风仓宽度1560mm,纺丝甬道出口变径,操作工分束投丝,吸枪分别捕捉丝束,再升头。丝束入牵伸辊有一定转角,丝束与导丝器间摩擦力不同,致使张力差异大、成品物理指标CV值较大。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 与M头相比,32头平行纺纺丝设备使单部位产量提高30%,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 ;解决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设备包括纺丝组件、风仓、方筒形甬道体和甬道出口,所述纺丝组件为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四个空腔底部各安装一块喷丝板,并与下壳体固定;上壳体顶端平面设有四个上盖,其每个上盖中心与下壳体的每个喷丝板的喷丝孔同轴心,空腔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滤网,过滤砂,混流板,过滤网,分配板和喷丝板,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平行并列排列;所述方筒形甬道体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丝束集束器靠近丝束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南道体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丝束进入甬道出口 ;纺丝设备与卷绕设备安装位置平行,丝束从纺丝设备到卷绕设备平行卷绕,无转角,两组设备共用一个操作面。所述丝束集束器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 导丝与集束为一体;所述丝束集束器为倒圆台形状,上下贯通,上侧进风室气流沿丝束集束器内壁向下流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与熔体接触的滤网,过滤砂,混流板,过滤网,分配板和喷丝板采用高传导系数材料;过滤网的边缘采用金属包边,无棱角。所述风仓宽度 1750mm,分布于纺丝组件上1600mm宽的32根丝条利用自重和冷却气流将丝束导出甬道出口,吸枪捕捉丝束。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四个空腔底部各安装一块喷丝板, 并与下壳体固定,纺丝甬道集束器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丝束集束器靠近丝束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甬道体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丝束进入丝束牵伸区。吸枪迅速捕捉住丝束,确保快速升头。靠自重和冷却气流将丝束导出甬道出口的同时,减少丝束毛丝、断头,以减少原料消耗、减轻劳动强度。集束器表面采用高光洁度,在甬道内安装位置与结构优化实验后确定设计方案,实现导丝与集束为一体的功能;保证易升头、原料低消耗。与M头相比,32头平行纺纺丝设备使单部位产量提高30%,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 ;解决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四喷纺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纺丝甬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a、纺丝组件,2a、风仓,3a、方筒形甬道体,4a、甬道出口,1、上盖,2、滤网, 3、过滤砂,4、混流板,5、过滤网,6、分配板,7、喷丝板,8、下壳体,9、上壳体,2b、丝束集束器, 北、丝束,4b、卷绕机导丝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深入了解一种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结构,结合图1至图3说明如下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设备包括纺丝组件la、风仓2a、方筒形甬道体3a和甬道出口 4a,所述纺丝组件Ia为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9和下壳体8围成,上壳体9和下壳体8 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四个空腔底部各安装一块喷丝板7,并与下壳体8固定;上壳体9 顶端平面设有四个上盖1,其每个上盖1中心与下壳体8的每个喷丝板7的喷丝孔同轴心, 空腔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滤网2,过滤砂3,混流板4,过滤网5,分配板6和喷丝板7,上壳体 9和下壳体8构成的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平行并列排列;所述方筒形甬道体3a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2b,丝束集束器2b靠近丝束北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南道体3a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4b,丝束北进入甬道出口如;纺丝设备与卷绕设备安装位置平行,丝束北从纺丝设备到卷绕设备平行卷绕,无转角,两组设备共用一个操作面。所述丝束集束器2b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4b,导丝与集束为一体;所述丝束集束器2b为倒圆台形状,上下贯通, 上侧进风室气流沿丝束集束器2b内壁向下流动。所述上壳体9和下壳体8以及与熔体接触的滤网2,过滤砂3,混流板4,过滤网5,分配板6和喷丝板7采用高传导系数材料;过滤网5的边缘采用金属包边,无棱角。所述风仓加宽度1750mm,分布于纺丝组件Ia上1600mm 宽的32根丝条利用自重和冷却气流将丝束北导出甬道出口 4a,吸枪捕捉丝束北。与M头相比,32头平行纺纺丝设备使单部位产量提高30%,产品综合能耗下降 20%;主要解决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四喷纺丝组件作为32头纺丝机用纺丝组件;用于制造涤纶长丝。单个组件内安装四块喷丝板,缩短纺丝机位距。组件体积小,熔体压力均勻性好。 设备采用高传导系数材料;紧凑结构设计;过滤层分配及过滤介质优化方案。以确保同一组件内熔体压力均勻一致,纤度偏差小。纺丝甬道集束器用于32头纺丝机制造涤纶长丝。 单部位32头纺丝束数相当于常规纺的两个部位,使吸枪迅速捕捉住丝束,确保快速升头。 纺丝甬道集束器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丝束集束器靠近丝束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甬道体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丝束进入丝束牵伸区。靠自重和冷却气流将丝束导出甬道出口的同时,减少丝束毛丝、断头,以减少原料消耗、减轻劳动强度。集束器表面采用高光洁度,在甬道内安装位置与结构优化实验后确定设计方案,实现导丝与集束为一体的功能;保证易升头、原料低消耗。权利要求1.32头平行纺FDY纺丝技术,设备包括纺丝组件(la)、风仓(加)、方筒形甬道体(3a) 和甬道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组件(Ia)为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9)和下壳体 (8)围成,上壳体(9)和下壳体(8)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四个空腔底部各安装一块喷丝板(7),并与下壳体(8)固定;上壳体(9)顶端平面设有四个上盖(1),其每个上盖(1)中心与下壳体(8)的每个喷丝板(7)的喷丝孔同轴心,空腔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滤网(2),过滤砂(3 ),混流板(4 ),过滤网(5 ),分配板(6 )和喷丝板(7 ),上壳体(9 )和下壳体(8 )构成的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平行并列排列;所述方筒形甬道体(3a)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2b), 丝束集束器(2b)靠近丝束(3b)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甬道体(3a)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4b),丝束(3b)进入甬道出口(4a);纺丝设备与卷绕设备安装位置平行,丝束(3b)从纺丝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生汪丽霞刘政谢竹青马铁峥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