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2207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MOSFET器件及其实现方法,包括,衬底;栅极堆叠结构,位于沟道上;栅极堆叠结构左右消除了传统的隔离侧墙;源漏区,位于栅极堆叠的两侧的衬底区;外延生长的金属硅化物,位于源漏区上;其特征在于:外延生长的金属硅化物直接与栅极堆叠控制的沟道接触,从而消除了隔离侧墙下面的高阻区。同时,外延生长的金属硅化物可以经受为了提高高k栅介电材料性能进行的高温第二退火,进一步提升了器件的性能。依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MOSFET,大大减小了寄生电阻电容,从而降低了RC延迟,使得MOSFET器件开关性能达到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减小RC延迟的新型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IC集成度不断增大需要器件尺寸持续按比例缩小,然而电器工作电压有时维持不变,使得实际MOS器件内电场强度不断增大。高电场带来一系列可靠性问题,使得器件性能退化。例如栅氧化层不断减薄时,电场强度过大会引起氧化层击穿,形成栅极氧化层漏电,破坏栅介质层的绝缘性。为了减小栅极泄漏,采用高k电介质材料来替代SiOJt为栅极介电层。但是,高k电介质材料与多晶硅栅极工艺不兼容,因此栅极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MOSFET源漏区之间的寄生串联电阻会使得等效工作电压下降。为了减小接触电阻率以及源漏串联电阻,深亚微米小尺寸MOSFET常采用硅化物自对准结构(Salicide)来配合LDD工艺,例如对于TiSi2的filicide工艺,接触电阻率甚至可降低至10_9 Ω /cm2以下。此外,电场强度增大还可能产生能量显著高于平衡时平均动能的热电子,引起器件阈值漂移、跨导退化,造成器件中非正常电流。尺寸缩小后的MOSFET具有短沟道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热电子效应。常用轻掺杂漏(LDD)结构来降低沟道中最大电场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军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