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惟鸿专利>正文

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1264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其应用于减缓汽车在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在车体外部,例如前、后保险杆上分别组设有多组缓冲装置(如安全气囊),且各组缓冲装置采取分段式各别运作,使配置于车辆外部的各缓冲装置,在撞击之前及撞击时的瞬间,分段产生作用,以减缓车体受到撞击时的冲击力,且各缓冲装置具有自动排除功能,作用后,可在极短时间内,自动解除运作情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尤指一种可预先计算出可能发生的撞击,并于撞击事故发生前,即预先致动缓冲装置运作,以降低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的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与汽车安全相关的现有技术或装置,例如防撞、气囊、缓冲方面相关技术,大多着重于感应或检测到撞击信号后,才致动缓冲装置,以达到降低人员伤亡的目的,也即, 其主要的作用均在于撞击后产生;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M0023号“充气式汽车保险杆结构” 一案所揭露的技术手段,其主要在保险杆体10内装设一气囊20,当车体30产生撞击时,可通过保险杆体10内装设的气囊20产生适当的缓冲力,使车体30所受的冲击力受到减缓,以保护车体30整体的完整性,然而,此案所揭露的气囊20,在保险杆体10受到撞击后即产生膨胀充满气体,无法有效在车体30受到撞击前产生预防的作用,且其气囊20仅有一组,对于车体受到冲击后降低人员伤亡的效果稍嫌不足;再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号第 iC81849号“汽车保险杆的碰撞缓冲结构”,此案所述的技术手段,其主要是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杆的碰撞缓冲结构,其于汽车的保险杆10前装设有感应器11,内部顺着保险杆10设有一补强件12,而保险杆10利用数组油压缸20与汽车车架结合,油压缸20可为一油压马达 30所控制运作,利用油压马达30可控制油压缸20带动保险杆10前进、后退,而保险杆10 装设的感应器11,与油压马达30连动,借此检测回传信号使油压马达30动作,另,油压马达30组设有一控制器40、一调整开关50与一压力显示器60,控制器40可以手动控制油压马达30动作,而调整开关50可调整油压马达30对油压缸20产生的压力大小,压力显示器 60则相对可显示油压马达30中所产生压力的大小,借助上述结构组合,可预防车体的过度挤压变形,更能间接避免驾驶及乘客被变形的车体挤压,然而,如上述的技术手段,虽可有效降低车体受到冲撞后的作用力,但其建构成本过高,不符经济效益;如上所述的技术手段虽具有降低车体受到撞击后产生的冲击力的效用,然,尚有需待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车辆撞击事故发生前,即预先于车外以分段式的过程,致动一组以上的缓冲装置产生作用,以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组设于一个车辆外部,用以降低该车辆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撞力,包括一个用于检测该车辆与车外的其它实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的状态检测装置,装设于该车辆;一个用以计算及分析该状态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该相对距离及该相对速度的中央控制处理单元,与该状态检测装置呈信息连接;一个信号传递单元,与该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呈信息连接;以及一个以上的缓冲装置,分别与该信号传递单元完成信息连接,并在收到该信号传递单元的致动信号后依序产生运作。优选的,该状态检测装置组设于该车辆的前保险杆。优选的,该状态检测装置组设于该车辆的后保险杆。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组设于该车辆的前保险杆外部。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组设于该车辆的后保险杆外部。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组设于该车辆外部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为安全气囊。优选的,该信号传递单元信息连接一个警信发布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于一车体的外部,例如前、后方的保险杆,预先装设有一组或多组缓冲装置,并在车辆中组设有一状态检测装置,当车辆行进时, 可通过状态检测装置进一步监控本车与周边的实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以确认两者之间是否符合安全数据,若检测到现况不符安全数据时,可预先产生警信、及预先致动其中一缓冲装置产生运作,并可视后续的实际状况,再致动其他的缓冲装置,是以,借助上述的多组缓冲装置分段产生作用,可分段式的增加车辆在撞击前及撞击时的缓冲力,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件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一)。图10,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二)。其中10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101状态检测装置102中央控制处理单元103信号传递单元104缓冲装置104,缓冲装置105警信发布单元11车辆12车辆111前保险杆112后保险杆201启动检测步骤202相对距离检测步骤203相对速度检测步骤204计算及分析步骤205结果判断步骤206输出致动信号步骤207启动一缓冲装置步骤208启动另一缓冲装置步骤209启动一警信发布单元步骤Sl车速S2车速d距离dl距离d2距离d3距离d4 距离。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构件组成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10,其主要由一状态检测装置101、一中央控制处理单元102、一信号传递单元103及数个缓冲装置(104、104’)所组构而成,其中,状态检测装置101为一种感应器, 可进一步检测车辆本身与车外的另一实体(例如另一车辆)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相对速度,且状态检测装置101与中央控制处理单元102呈信息连接,状态检测装置101可将常态下所检测的相对速度、相对距离等相关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处理单元102进行资料运算、 分析及监控,当分析后的结果有异常时,即由信号传递单元103进行一致动信号的发布,借此,各缓冲装置(104、104’ )即可在收到致动信号后依序产生运作;又,所述的信号传递单元103可进一步与一警信发布单元105呈信息连接,也即,信号传递单元103在致动各缓冲装置(104、104’)前,可预先或同步致动警信发布单元105产生一警示音,以通知驾驶人即将面临的情况。请搭配参照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设示意图,承上所述,本技术所称的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10主要装设于一车辆11,如图,状态检测装置101主要装设于车辆11的外部,例如车辆11的前保险杆111及后保险杆112上,且前、后保险杆(111、 112)可进一步分别组设有一组以上的缓冲装置104,例如可同时在前、后保险杆(111、112) 上装设多组缓冲装置(104、104'),又,所述的缓冲装置(104、104’ )可为一安全气囊。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运作示意图(一),如图中所示的车辆11,其前方有一车辆12行进在前,又,两车辆(11、12)在行进时,车辆11的状态检测装置101(参照图1)会进一步持续检测自身及车辆12的行车速度,并同步检测与前方车辆12之间的相对距离,例如两车辆(11、12)之间的安全距离预设为一距离d,也即,两车辆之间的距离如大于距离d,且两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剎车时所需的距离小于距离d,即为所述的安全距离,而本技术所称的相对距离检测,可进一步将安全的距离d分段为多段式有效监控状况;如图所示,当两车辆(11、12)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距离d时,则两车之间的相对状态即等同进入一警示区;又,当两车辆(11、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惟鸿
申请(专利权)人:洪惟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