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惟鸿专利>正文

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的运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5131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的运作方法,其应用于减缓汽车在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在一车体外部,例如前、后保险杆上分别组设有多组缓冲装置(如安全气囊),且各组缓冲装置可预先采分段式作用,使配置于车辆外部的各缓冲装置,在撞击的前、中,分段产生作用,以减缓车体撞击或受撞击时的冲击力,且缓冲装置具有自动排除功能,作用后,可在极短时间内,自动排除气囊的充气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汽车发生事故时,降低车上人员受伤及车辆损坏的比例,尤指一种可预先计算可能发生的撞击,并采取分段式的方式启动缓冲装置运作,以降低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的。
技术介绍
目前与汽车安全相关的现有技术或装置,例如防撞、气囊、缓冲方面相关技术,大多着重于感应或检测到撞击信号后,才启动缓冲装置,以达到降低人员伤亡的目的,也即,其主要的作用均在于撞击后产生;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240023号“充气式汽车保险杆结构” 一案所揭露的技术手段,其主要在保险杆体10内装设一气囊20,当车体30产生撞击时,可通过保险杆体10内装设的气囊20产生适当的缓冲力,使车体30所受的冲击力受到减缓,以保护车体30整体的完整性,然而,此案所揭露的气囊20,在保险杆体10受到撞击后即产生膨胀充满气体,无法有效在车体30受到撞击前产生预防的作用,且其气囊20仅有一组,对于车体受到冲击后降低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的比例的效果尚为不足;再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281849号“汽车保险杆的碰撞缓冲结构”,此案所述的技术手段,其主要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杆的碰撞缓冲结构,其于汽车的保险杆10前装设有感应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的运作方法,用以减缓一个车辆在发生撞击事故时所产生的冲撞力道,该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至少有两个缓冲装置装置于该车辆外部,其特征在于,该运作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一个启动检测步骤,该车辆启动时,装设于该车辆外部的一个状态检测装置,即同步启动检测;一个相对距离检测步骤及一个相对速度检测步骤,该状态检测装置对该车辆本身、与该车辆之外的周边或另一个实体之间进行相对距离检测及相对速度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的该相对距离及该相对速度,进一步传递至该状态检测装置所信息连接的一个中央控制处理单元;一个计算及分析步骤,由该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将该相对距离及该相对速度进行计算及分析,以产生一个被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的运作方法,用以减缓一个车辆在发生撞击事故时所产生的冲撞力道,该主动式车外防护安全系统至少有两个缓冲装置装置于该车辆外部,其特征在于,该运作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个启动检测步骤,该车辆启动时,装设于该车辆外部的一个状态检测装置,即同步启动检测; 一个相对距离检测步骤及一个相对速度检测步骤,该状态检测装置对该车辆本身、与该车辆之外的周边或另一个实体之间进行相对距离检测及相对速度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的该相对距离及该相对速度,进一步传递至该状态检测装置所信息连接的一个中央控制处理单元; 一个计算及分析步骤,由该中央控制处理单元将该相对距离及该相对速度进行计算及分析,以产生 一个被监控数据; 一个结果判断步骤:该中央处理器对该被监控数据进行判断,以产生一个判断结果,当该判断结果为正常时,该检测相对距离步骤及该检测相对速度步骤、该计算及分析步骤及该结果判断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惟鸿
申请(专利权)人:洪惟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