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66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带有相对的锥形表面的两精磨装置(1,2)之间的锥形精磨间隙(6)中加工木质纤维材料的精磨机的精磨元件,其中,设有位于外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1)是静止的,而设有位于内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2)是转动的,并且,该精磨元件(11)设计为用于静止的精磨元件(1),并形成有棒条(12)和中间凹槽(13),其中,棒条沿着精磨间隙(6)延伸,并由一上表面(14)和两侧表面(15,16)形成,其特征在于,各棒条的上表面(14)是精磨元件(11)的锥形加工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上表面(14)与棒条(12)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5,16)形成一锐角(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加工木质纤维材料的精磨机中的精磨元件,在所述精磨机中,相对彼此转动的精磨装置设有精磨元件,且在精磨元件自身之间形成精磨间隙。精磨元件设有用于加工材料的棒条和中间凹槽。精磨装置可相对径向平面倾斜,以在相对的精磨元件之间形成一锥形精磨间隙,或者也可以形成有位于最靠近转动轴线处的一径向部分和一随后的锥形部分。设有位于内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是转动的,而设有位于外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是静止的。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一具体领域是用于从木片或类似的纤维素材料中制造出纤维或造纸纸浆的精磨机。盘型的精磨机在径向延伸的精磨装置的精磨元件之间形成有一精磨间隙,该间隙从一原材料的中心进给区域延伸,在该中心进给区域的离心力是相对较低的。然后,作用在精磨材料上的离心力随着半径的增加而急剧地增加。为了延长在精磨间隙的外部中的滞留时间,在外部中的精磨间隙可形成为锥形,并带有一相对径向成一角度的延伸部分,以致仅允许部分的离心力沿间隙的流动方向作用在精磨材料上。因此,精磨间隙包括一内径向区域和一外锥形区域。这意味着,锥形区域中的精磨材料在离心力和位于内侧的精磨元件上的棒条的作用下被向外甩至位于外侧的精磨元件。精磨材料主要包含纤维材料,但在某些情况下,砂子和其它磨料形式的杂质会跟随纤维材料一起进入。前述的流动状况会使位于外侧的精磨元件上的棒条的磨损加剧。已经发现,磨损主要是这些精磨元件上的棒条边缘的磨损为位于内侧的精磨元件上的相应棒条边缘的磨损的两倍那样快。因为精磨元件上的棒条的磨损会导致加工好的材料的质量变差,所以必须在质量变得不可接受之前就更换精磨元件。此外,在精磨机中的能量消耗也增大。每次更换精磨元件不仅是昂贵的,而且还意味着必须使精磨机停止作业,这就意味着产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轻这些问题,它是使设计用于位于外侧的精磨装置的精磨元件在锥形区域中具有一形状,而该形状可在最大可能程度上抵抗磨损。在这些精磨元件的棒条上形成有一锐角,如权利要求中所述,从而实现了这一目的。精磨元件的棒条可以平行于锥形表面的母线或相对其倾斜。棒条由一前侧表面和一后侧表面以及一上侧表面形成,所述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被设定(count)为沿所设计的、材料流过棒条之上的流动方向,而所述上侧表面形成锥形表面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至少棒条的前侧表面的上部应向内倾斜,以在棒条的侧表面与上表面之间形成一边缘锐角。该角度应在50°与90°之间,合适的是在60°与90°之间,以及较佳的是在70°与80°之间,且侧表面的倾斜部分应至少为棒条高度的三分之一。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棒条,人们发现可以减少棒条前边缘的磨损。由于该锐角,更易于将纤维材料引导离开前边缘,从而减少磨损,且不会降低加工纤维材料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可在保持纸浆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精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能量消耗。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意地示出带有一内径向精磨间隙部分和一外倾斜精磨间隙部分的一精磨机。图2和3是在精磨元件棒条的两种可替代的构型中的、沿着图1中A-A的放大比例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精磨机形成有一静止精磨装置1和安装在一转动轴3上的一转动精磨装置2。可通过轴向移动轴3来调节精磨间隙。精磨装置封装在一不渗漏的精磨壳体4中。在两精磨装置之间形成一精磨间隙,该精磨间隙包括一内径向部分5和一外倾斜部分6。相对转子轴线的倾斜角应小于45°,合适的是在10°与30°之间。静止精磨装置1形成有一中心开口7,通过该开口7来供应精磨材料。各精磨装置在精磨间隙的内径向部分5和外倾斜部分6两者中都设有呈精磨元件8-11形式的磨损部分。精磨元件设有棒条12和中间凹槽13,用以加工和精磨精磨材料。棒条由一上表面14和两侧表面15、16形成。在精磨间隙的外倾斜部分6中,静止精磨装置1位于转动精磨装置2的外侧。因此,这些精磨装置1、2上的精磨元件10、11分别设置在精磨间隙的外倾斜部分6的外侧和内侧。根据图2,位于外侧的精磨元件11设有棒条12,定为(counted)沿所要精磨的材料的设计流动方向的前侧表面15相对棒条的上表面14形成一锐角α。位于内侧的精磨元件10上的棒条如传统那样地形成。根据图3,位于外侧的精磨元件11设有棒条12,其两侧表面15、16与上表面14形成一锐角α。在本情况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相对外精磨元件11变化内精磨元件10的转动方向,也因而改变所要精磨的材料的流动方向,且保持其精磨效果。在本设计中,在位于内侧的精磨元件10上的棒条也如传统那样地形成。在精磨间隙中加工纤维材料时,借助于一输送螺杆18通过静止的精磨装置1中的开口7,将所要精磨的材料供应至精磨区域之间的中心进给区域,所述输送螺杆18与轴3同轴安装。藉此,就致使所要精磨的材料向外移动穿过精磨间隙的内径向部分5,并同时由径向精磨元件8、9对其进行加工。之后,所要精磨的材料移动入精磨间隙的外倾斜部分6,以由倾斜的精磨元件10、11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由于其设计以及精磨装置2的转动,位于内侧的精磨元件10上的棒条将所要精磨的材料向外甩至位于外侧的精磨元件11。由于棒条边缘的锐角α,更易于将纤维材料引导离开前边缘,这就减少了磨损,而不会降低纤维材料的加工效果。这就意味着可在保持纸浆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精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示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加以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在带有相对的锥形表面的两精磨装置(1,2)之间的锥形精磨间隙(6)中加工木质纤维材料的精磨机的精磨元件,其中,设有位于外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1)是静止的,而设有位于内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2)是转动的,并且,该精磨元件(11)设计为用于静止的精磨元件(1),并形成有棒条(12)和中间凹槽(13),其中,棒条沿着精磨间隙(6)延伸,并由一上表面(14)和两侧表面(15,16)形成,其特征在于,各棒条的上表面(14)是精磨元件(11)的锥形加工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上表面(14)与棒条(12)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5,16)形成一锐角(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磨元件,其特征在于,锐角(α)在50°与90°之间,合适的是在60°与90°之间,以及较佳的是在70°与80°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精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棒条侧表面的倾斜部分至少为棒条高度的三分之一。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精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棒条的上表面与棒条的两个侧表面都形成一锐角。全文摘要一种用于在带有相对的锥形表面的两精磨装置(1,2)之间的锥形精磨间隙(6)中加工木质纤维材料的精磨机的精磨元件,其中,设有位于外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1)是静止的,而设有位于内侧的锥形表面的精磨装置(2)是转动的,并且,该精磨元件(11)设计为用于静止的精磨元件(1),并形成有棒条(12)和中间凹槽(13),其中,棒条沿着精磨间隙(6)延伸,并由一上表面(14)和两侧表面(15,16)形成。各棒条的上表面(14)是精磨元件(11)的锥形加工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上表面(14)与棒条(12)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5,16)形成一锐角(α)。文档编号D21D1/30GK1735461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维尔文
申请(专利权)人:美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