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5750 阅读:9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以及驱动所述飞行器主体的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至少三组螺旋桨(500),所述螺旋桨(500)环绕所述飞行器主体设置,所述螺旋桨(500)的桨叶面(501)的垂直线X2与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中垂线X1之间呈a角度设置,所述a角度的范围为2°-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螺旋桨相对于飞行器主体倾斜一定角度设置,螺旋桨产生的力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竖直方向的分力用来平衡重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可迅速及时应对外部产生的干扰,从而使外部干扰从产生到调整平衡的时间很短,极大地增强了无人飞行器在外部干扰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采用多个独立电机驱动,例如四旋翼飞行器采用四个独立电机驱动。旋翼无人飞行器通过多个旋翼产生的推力能更好地实现静态盘旋,可以在悬空静止的状态下短时间内改变其姿态,有高度的机动性和有效承载力。然而,作为一个非线性系统,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耦合作用、时变非线性的动力学特征、以及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外部的干扰等的引入,使得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控制问题变得十分复杂。现有技术中,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每个电机的桨叶是在一个平面,即桨叶平行于机身,当出现外部干扰时。例如刮风或者运动过程中,此时需要无人飞行器的机体产生比较大的倾角才能达到平衡。这种结构的缺陷是对外部干扰响应速度很慢,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平衡的时间,调整平衡过程中无人飞行器运行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人飞行器存在应对外部干扰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整平衡这一缺陷,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包括飞行器主体以及驱动所述飞行器主体的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至少三组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环绕所述飞行器主体设置,所述螺旋桨的桨叶面的垂直线\与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中垂线&之间呈a角度设置,所述a角度的范围为2° -45°。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优选的,所述a角度的范围为5° -20°。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更优选的,所述a角度的范围为 7. 5° -17. 5°。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更优选的,所述a角度的范围为10° -15°。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还包括支撑臂以及驱动所述螺旋桨的电机,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飞行器主体上,另一端部具有倾斜的安装壁,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壁上,所述安装壁与所述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为a 角度。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还包括支撑臂以及驱动所述螺旋桨的电机;所述支撑臂呈折弯状,其一端相对于另一端的折弯角度为a角度; 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飞行器主体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部上。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还包括支撑臂以及3驱动所述螺旋桨的电机;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部呈a倾斜角固定在所述飞行器主体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部上。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优选的,所述飞行器主体上开设有倾斜的引导槽,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部插接并固定在所述引导槽中。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还包括两端开口的支撑盘以及驱动所述螺旋桨的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螺旋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内侧壁上;沿所述支撑盘的一端口向另一端口,开口逐渐增大,所述支撑盘的侧壁与所述飞行器主体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角。本技术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一步的,所述飞行器主体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惯性测量模块和微处理器、以及信号线。本技术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螺旋桨相对于飞行器主体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螺旋桨产生的力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竖直方向的分力用来平衡重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可迅速及时应对外部产生的干扰,从而使外部干扰从产生到调整平衡的时间很短,极大地增强了无人飞行器在外部干扰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在应对外部干扰调整平衡过程中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实施例四的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支架300、微处理器401、支撑臂500、螺旋桨600、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以及驱动飞行器主体的旋翼组件,旋翼组件包括至少三组螺旋桨,可以理解,螺旋桨的数量可以为四组、六组、八组等。多组螺旋桨环绕飞行器主体设置,为了保证无人飞行器运行稳定性,作为优选,多组螺200、惯性测量模块 400、支撑臂 402、支撑盘 501、桨叶面 700、安装壁旋桨均勻环向分布。无人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外部干扰持续存在,为了能够快速应对外部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保证飞行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本技术螺旋桨的桨叶面的垂直线)(2与飞行器主体的中垂线&之间呈a角度设置,a角度的范围为2° -45°。此处需注意,桨叶面定义为螺旋桨旋转运作后形成的平面,)(2垂直于该平面。如图3所示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在应对外部干扰调整平衡过程中的受力分析示意图,F为外部干扰产生的力, Fl和F2分别为相对两个螺旋桨产生的力,将Fl和F2各自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解, Fl分解得Fll和F12,F2分解得到F21和F22。在无外力干扰情况下,即不存在F时,F12 与F2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相互抵消;如果存在外力F,为了调整平衡,操作人员会迅速增大Fl,Fl增大瞬间会增大其分力Fll和F12,F12-F11 > 0,能够逐步平衡并消去外力 F。与此同时,F12> Fll会导致无人机旋转一定角度b,无人机在往一侧转动过程中,即 Fl和F2逐步变成F1,和F2,过程中,由于倾斜角变化,Fl'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12,= Frsin(a+b)°逐渐增大,而F2,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22,= F2,sin(a-b)°逐渐增小,因此两个螺旋浆产生的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差越来越大,直至与外部干扰力F大小相等。本技术螺旋桨的桨叶面的垂直线\与飞行器主体的中垂线&之间呈a角度设置这种结构的好处(1)当增大Fl时,瞬时出现F12-F11 > 0,能够快速应对外部干扰F,即无人飞行器还没有旋转角度前就能部分平衡外力F ; (2)无人飞行器调整平衡时间更短,即一侧螺旋桨从0°调整至(a+b)°所需时间更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a角度的范围为5° -20°。为了保证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更优选的,a角度的范围为7. 5° -17.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兼顾飞行效率,更优选的,a角度的范围为 10° -15°。作为优选,a角度可以选取为 15° ,14. 5° ,13. 5°、12°、11° ,10. 5° 或 10°。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以及驱动飞行器主体的旋翼组件,旋翼组件包括四组螺旋桨,四组螺旋桨环绕飞行器主体设置,为了保证无人飞行器运行稳定性,作为优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