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720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包括后固定架(1)、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多立柱行走架前柱(48)、上梁(49)、双级油缸(23)和动滑轮组(24),其特征在于在后固定架(1)的下面前端固定有左行走箱(42),多立柱行走架后柱下端安装右右行走箱(43),在左行走箱(42)上装有左行走电机(35),在右行走箱(43)上装有右行走电机(41),左行走电机(35)的输出轴端固定一个左上锥齿轮(29),左上锥齿轮(29)在右行走电机(41)的输出轴端固定一个右上锥齿轮(44);在后固定架(1)的后上端装有油箱(28),油箱(28)上面装有齿轮泵(25)、升降电机(27)和联轴器(26),联轴器(26)将齿轮泵(25)和升降电机(27)连接在一起。装备结构简单,机构受力状态好、升降平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 技术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不断增力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的拥有量达到了 8500万辆,所以需要大量的停车位,而现在停车场空间位置非常有限,有些老式的小区或单位甚至已经没有停车位了。在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私家车已经停到人行道上,甚至停到大马路的两侧,严重影响了交通和人行道的通行。目前使用的立体停车库,大多是采用电机带动链轮机构或完全利用液压驱动实现设备的运动功能。专利号为CN 101942912 A,采用液压缸驱动的平面四杆机构完成汽车在二层的升降,但一层车库停车过程较为复杂,整机结构也复杂。专利号为200720105605. 2,利用两条钢丝绳作为台板升降的吊具,当汽车进入台板上时,台板的重心不可能只在两条钢丝绳的连线上,所以台板在升降和运动过程中,由于重心偏移而发生偏转或者颤动,装置的稳定性较差。专利号为200720093746. 7,采用固定式的泊车主体,只有泊车板能够上下升降,所以只有一层停车位没有车时二层停车位才能应用,大大降低了立体泊车位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升降平稳、机构受力状态好的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包括后固定架、多立柱行走架后柱、多立柱行走架前柱、上梁、停车板、侧导向轮、行走轮、双级油缸和动滑轮组,其特点是在后固定架的下面前端固定有左行走箱,多立柱行走架后柱下端固定有右行走箱,在左行走箱上装有左行走电机,在右行走箱上装有右行走电机, 左行走电机的出轴端固定一个左上锥齿轮,左上锥齿轮下端安装左行走轮轴,左行走轮轴右侧通过键连接左立锥齿轮,左上锥齿轮与左立锥齿轮啮合,左行走轮轴的右端安装有左行走轮,左行走轮轴的右端面装有左端螺钉二,左端面装有左端螺钉一,在右行走电机的出轴端固定一个右上锥齿轮,右上锥齿轮下端装有右行走轮轴,右行走轮轴左侧通过键连接右立锥齿轮,右上锥齿轮与右立锥齿相啮合,右行走轮的左端装有右行走轮,右行走轮轴的左端面装有右端螺丝二,左端面装有右端螺钉一,在后固定架的后上端装有油箱,油箱上面装有齿轮泵、升降电机和联轴器,联轴器将齿轮泵和升降电机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具有结构简单可靠、 整机高度低重量轻,占地空间小,加工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整机与地面多点接触、多点同时起吊停车台板,机构受力状态好、升降平稳,泊车时间短等优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图1是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后固定架;2-上回转轴座;3-上回转轴;4-多立柱行走架后柱;5-汽车; 6-停车台板;7-万向脚轮;8-下轴承座;9-锁紧块;10-锁紧头;11-直线推进装置;12-侧导向轮;13-行走轮;14-下回转轴;15-固定接头;16-下固定滑轮组;17-上固定滑轮组; 18-前左滑轮;19-前右滑轮;20-后左滑轮;21-后右滑轮;22-液压缸安装座;23-双级油缸;24-动滑轮组;25-齿轮泵;26-联轴器;27-升降电机;28-油箱;29-左上锥齿轮; 30-左端螺钉一 ;31-左行走轮轴;32-左立锥齿轮;33-左行走轮;34-左端螺钉二 ; 35-左行走电机;36-右端螺钉二 ;37-右行走轮;38-右立锥齿轮;39-前右钢丝绳;40-右端螺钉一 ;41-右行走电机;42-左行走箱;43-右行走箱;44-右上锥齿轮;45轨道;46-右行走轮轴;47-卡块;48-多立柱行走架前柱;49-上梁;50-后左立柱;51-前左立柱;52-后右立柱;53-前右立柱;54-前左钢丝绳;55-后左钢丝绳;56-后右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1-3,一种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包括后固定架1、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多立柱行走架前柱48、上梁49、停车板6、侧导向轮12、行走轮13、双级油缸23和动滑轮组M,其特点是在后固定架1的下面前端固定有左行走箱42,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下端固定右行走箱43,在左行走箱42上装有左行走电机35,在右行走箱43上装有右行走电机41,左行走电机35的出轴端固定一个左上锥齿轮四,左上锥齿轮四下端安装左行走轮轴31,左行走轮轴31右侧通过键连接左立锥齿轮32,左上锥齿轮四与左立锥齿轮32啮合,左行走轮轴31的右端安装有左行走轮33,左行走轮轴31的右端面装有左端螺钉二 34,左端面装有左端螺钉一 30,在右行走电机41的出轴端固定一个右上锥齿轮44,右上锥齿轮44下端装有右行走轮轴46,右行走轮轴46左侧通过鍵连接右立锥齿轮38,右上锥齿轮44与右立锥齿38相啮合,右行走轮46的左端装有右行走轮37,右行走轮轴46的左端面装有右端螺丝二 36,左端面装有右端螺钉一 40,在后固定架1的后上端装有油箱观,油箱28上面装有齿轮泵25、升降电机27和联轴器沈,联轴器沈将齿轮泵25和升降电机27 连接在一起。后固定架1上面前端安装上回转轴承座2,后固定架1下端安装下回转轴承座 8,后固定架1下部安装侧导向轮12、行走轮13和卡块47,侧导向轮12贴在轨道45内侧。 后固定架1下面前端安装锁紧头10、直线驱动装置11和锁紧块9。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中部安装有上回转轴3,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和多立柱行走架前柱48上端固定有上梁49,在上梁49上面安装固定接头15、下固定滑轮组16、上固定滑轮组17、前左滑轮18、前右滑轮 19、后左滑轮20、后右滑轮21、液压缸安装座22、双级油缸23、动滑轮组M,双级油缸23 — 端与液压油缸安装座22连接,另一端与动滑轮组M连接;前左钢丝绳55 —端连接到台板前左立柱51上,绕过后左滑轮20在绕过下固定滑轮组16、上固定滑轮组17及动滑轮组对,另一端连接到固定接头15,后左钢丝绳M —端连接到台板后左立柱50上,绕过前左滑轮18,在绕过下固定滑轮组16上固定滑轮组17及动滑轮组24,另一端连接到15固定接头,前右钢丝绳39 —端连接到台板前右立柱53上,绕过后右滑轮21,在绕过上固定滑轮组17及动滑轮组24,另一端连接到固定接头15,后右钢丝绳56 —端连接到台板后右立柱52上,绕过前右滑轮9,在绕过上固定滑轮组17及动滑轮组M,另一端连接到固定接头15,以上所述构成动滑轮提升装置。多立柱行走架前柱48下端装有万向脚轮7 ;多立柱行走架后柱4通过上回转轴3和下回转轴14与安装在后固定架1上的上回转轴座2和下回转轴座8活动连接。 电液混合驱动式智能泊车装备的工作过程是,当汽车5要存入二层车库时,首先同时启动左、右行走电机35、41。通过左上锥齿轮四与左立锥齿轮32啮合及右上锥齿轮 44与右立锥齿轮38啮合,左、右立锥齿轮32、38通过左、右行走轮轴31、46驱动左、右行走轮33、37转动,侧向导向轮12沿轨道45使整个装备一起向前移动,当整个装备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卡块47卡接在轨道45上,使整个装置处于稳定的固定状态,直线推进装置11驱动锁紧头10与锁紧块9打开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君陈洪月谢苗卢进男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