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7355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8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此种锅具包括锅体、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以及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锅体具有外底面。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配置于锅体的外底面上。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配置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上。此种锅具适用于瓦斯炉及电磁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瓦斯炉及电磁炉的。
技术介绍
铝锅因为质量轻、方便携带、制作较钢锅快速且省能源、热传导快速等优点,而被民间一直当作是烹煮工具之一,例如铝制饭锅、铝制蒸锅、铝制炒菜锅等等。铝锅本身仅适用于瓦斯炉,现有的技术是以锻造/焊接方式将导磁板强力黏合/接合于铝锅底部,使得铝锅也适用于电磁炉。然而,以锻造/焊接方式制作的上述锅具依照客户诉怨统计,消费者有两种在过去于瓦斯炉使用上的习惯会造成锅具的损毁,如下所述第一、假如当天锅具内的食物未吃完,消费者将锅具连同未吃完食物一起置入冰箱内如0°c的温度冷冻保存,隔日再取出,并再次拿至电磁炉上加热。第二、锅具在瓦斯炉上煮熟食物(一般此煮熟参考温度在100 260°C附近),并将食物倒出后,直接以常温15 30°C的清水冲刷并清洗锅具。虽然可能并非每日连续如此极端化地操作,但如此经过数月后,来自市场反应是导磁板会与铝锅分离或脱落,进而造成锅具损毁,再也无法使用于电磁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合乎市场需求并符合上述消费习惯, 在极冷极热的使用操作下也不会造成锅具损毁。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的制造方法,利用低温熔射法快速成型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金属陶瓷复合层在锅体的外底面上,简单、容易且适合量产。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及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锅体具有外底面。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配置于锅体的外底面上。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配置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锅体不具有导磁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锅体的材料包括铝、铜、银、钛或其合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金属部分包括铁、钴、镍或其合金,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或其组合,且金属部分占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50 85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金属部分包括铝或其合金, 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铝,且金属部分占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20 85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厚度为150μπι至1.2mm,且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厚度为50 μ m至200 μ 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及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以圆4形、螺旋状或同心圆的方式配置于整个或局部的外底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与锅体的外底面之间的拉伸键结值大于40001^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平均残值高斯值大于3G,且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中央残值高斯值大于6G。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锅具还包括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三金属陶瓷复合层, 配置于锅体的外底面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金属陶瓷复合层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材料不同。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锅具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锅体,锅体具有外底面。然后,以低温熔射法在锅体的外底面上形成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接着,以低温熔射法在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上形成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低温熔射法的平均温度不大于200°C。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低温熔射法包括等离子体熔射法、电弧熔射法、火焰熔射法或高速火焰熔射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提供锅体之后以及形成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之前,上述锅具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低温熔射法在锅体的外底面上形成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三金属陶瓷复合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金属陶瓷复合层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材料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锅体不具有导磁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锅体的材料包括铝、铜、银、钛或其合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金属部分包括铁、钴、镍或其合金,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或其组合,且金属部分占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的50 85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金属部分包括铝或其合金, 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铝,且金属部分占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的20 85wt%。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瓦斯炉以及电磁炉的,其锅体的材质为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具体方式为采取低温熔射法直接在锅体的外底面上依序形成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以及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能有效使原本非导磁锅体也能在电磁炉上使用,并快速的达到煮沸点温度,使锅具拥有烹煮食物的实用功能。由于本专利技术所制作的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与锅体的外底面的附着性良好,因此可承受瞬间极大的高低温差变化也不会与锅体的外底面脱离而造成锅具损毁。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外底面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外底面的上视示意图;图2C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外底面的上视示意图;图3A至图;3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锅具100 锅体102 底部104 侧壁106 烹煮空间108 外底面109:把手110 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20 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锅具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锅具10包括锅体100、具有导磁特性的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以及具有导热特性的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120。锅体100具有底部102及由底部102向上延伸的侧壁104。底部102 及侧壁104界定出烹煮空间106。锅体100的型式可为市售平底煎锅、炒锅、汤锅或火锅等型式。锅体100也可包括把手109。此外,锅体100具有与加热单元(未绘示)接触的外底面108。加热单元例如是瓦斯炉或电磁炉。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锅体100不具有导磁特性,也就是说,锅体100本身不能在电磁炉上使用。锅体100的材料包括铝、铜、银、钛或其合金。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配置于锅体100的外底面108上。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 110的金属部分包括铁、钴、镍或其合金,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铁、 氧化钴、氧化镍或其组合,且金属部分占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的50 85wt%。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与锅体100的外底面108之间的拉伸键结值例如是大于 4000Psio因此,在反复极冷极热的极端化操作下,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与锅体100的外底面108仍不会分离或脱落。另外,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的平均残值高斯值大于3G, 且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的中央残值高斯值大于6G,均比市购的锅具的残值高斯值来得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锅具10在电磁炉上使用时,可以较市购的锅具更快速地将水煮沸。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120配置于第一金属陶瓷复合层110上。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120的金属部分包括铝或其合金,第二金属陶瓷复合层120的陶瓷部分包括氧化铝,且金属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明生刘武汉萧威典许彰志刘茂贤吴中仁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