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5907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一种提高泄漏检测的操作性的燃料系统和车辆。燃料系统包括多个燃料贮藏源、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填充口并列连接的填充配管、和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燃料供给目的地并列连接的供给配管。将设置在填充配管中的配管的分支点的填充歧管部、和设置在供给配管中的配管的分支点的供给歧管部一体化,构成一体型歧管。一体型歧管具有构成为能够将检测泄漏用的流体导入到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的泄漏检测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多个燃料贮藏源、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填充口并列连接的填充配管、和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燃料供给目的地并列连接的供给配管的燃料系统。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这样的燃料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燃料系统,已知有将四个氢气罐分别经由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相对于填充口和燃料电池并列连接的燃料电池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填充口和各氢气罐由在途中从一个系统分支为四个系统的填充配管连接。另外,燃料电池和各氢气罐由在途中从四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的供给配管连接。进行从这样的配管的分支部/汇合部以及配管本身等是否有氢气泄漏的检查,即进行泄漏检测对于燃料电池系统是必要的工序。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进行填充配管侧的泄漏检测时,是从填充口导入惰性气体。另外,在进行供给配管侧的泄漏检测时,是从设置于供给配管的泄漏检测点(阀)导入惰性气体。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72197 (图1、段落0022 0025)然而,在这样的泄漏检测方法中需要分别在填充配管侧和供给配管侧导入惰性气体。因此,最少需要进行两次泄漏检测作业因而效率很低。然而若只进行一次惰性气体的导入时,一旦将惰性气体从填充配管导入到氢气罐内,则必需将该导入的惰性气体从氢气罐排出到供给配管。因此,泄漏检测时需要大量的惰性气体而且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泄漏检测的操作性的燃料系统和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系统包括多个燃料贮藏源、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填充口并列连接的填充配管、和将各燃料贮藏源相对于燃料供给目的地并列连接的供给配管,其中,该燃料系统还包括一体型歧管,该一体型歧管将设置在填充配管中的配管的分支点的填充歧管部、和设置在供给配管中的配管的分支点的供给歧管部一体化。一体型歧管具有构成为能够将检测泄漏用的流体导入到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的泄漏检测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泄漏检测时,即使不将检测泄漏用的流体分别导入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通过一体型歧管也能够同时导入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因此能够减少泄漏检测的作业工时。另外,在泄漏检测时无需将检测泄漏用的流体导入到燃料贮藏源。此外,由于将填充歧管部和供给歧管部一体化,因此与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的共用化和小型化,能够提高配管的装配性和配管路径的简洁化。优选为,填充配管包括从填充口到填充歧管部的共用填充配管、和从填充歧管部到各燃料贮藏源的多个单独填充配管。另外,供给配管包括从燃料供给目的地到供给歧管部的共用供给配管、和从供给歧管部到各燃料贮藏源的多个单独供给配管。更优选为,一体型歧管包括与共用填充配管和单独填充配管连通的填充流路;与共用供给配管和单独供给配管连通的供给流路;连接填充流路与供给流路之间的连通流路;以及用于开闭连通流路的阀。通过开启阀而将来自泄漏检测口的流体同时导入到填充流路和供给流路。根据该构成,在泄漏检测时通过开启阀将检测泄漏用的流体经由填充流路和供给流路导入到共用/单独的填充配管和供给配管。另一方面,在不需要泄漏检测时(例如,通常情况下)通过关闭阀就能够截止填充配管与供给配管的连通。更优选为,泄漏检测口形成于阀。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利用阀来设置泄漏检测口,从而能够减少部件的件数。更优选为,阀可以是具有手动操作部的手动阀,泄漏检测口可以形成于手动操作部。根据该构成,与电磁阀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用于泄漏检测的操作 (向泄漏检测口安装外部设备的连接操作、阀的开放操作)的部分集中,因此能够减小操作用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填充歧管部和供给歧管部可以设置为在一体型歧管中相互邻接。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向填充歧管部和供给歧管部安装配管的装配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燃料贮藏源可以是贮藏燃料气体的高压罐,燃料供给目的地可以是燃料电池。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是搭载有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系统,并在多个燃料贮藏源之间配设有一体型歧管的车辆。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将配管配置简洁化且容易确保与其他部件的间隙的车辆。优选为,车辆可以在多个燃料贮藏源之间具有两个横向构件。可以在一个横向构件上安装有一体型歧管,在另一个横向构件上安装有设置在供给配管上的调节器。根据该构成,与在一个横向构件上安装一体型歧管和调节器的情况相比,易取得部件间的空间,因此能够提高安装的操作性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系统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燃料系统中的一体型歧管附近的构成图;图3是用截面表示图2的一体型歧管的构成的图,是表示关闭了阀的通常情况的状态的图;图4是用截面表示图2的一体型歧管的构成的图,是表示开启了阀的泄漏检测时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搭载了图1的燃料系统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燃料系统的构成图;图7是表示搭载了图6的燃料系统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用截面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系统中的一体型歧管的构成的图,是表示关闭了阀的通常情况的状态的图;图9是用截面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系统中的一体型歧管的构成的图,是表示开启了阀的泄漏检测时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系统和车辆进行说明。在此, 作为燃料系统是以燃料电池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燃料电池系统能够搭载于燃料电池汽车 (FCHV)、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然而,燃料电池系统也能够适用于车辆以外的各种移动体(例如,船舶、飞机、机器人等)或固定式电源。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燃料电池2、燃料气体系统3以及氧化气体系统。燃料气体和氧化气体统称为反应气体。燃料气体例如是氢气,氧化气体例如是空气。燃料电池2例如由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型构成,具有将多个单电池层积的层叠结构。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单电池的结构示意地表示为燃料电池2。单电池具有包括电解质膜10、燃料极11以及空气极12的MEA(膜电极接合体)13。电解质膜10例如由由氟系树脂形成的离子交换膜而构成。燃料极11和空气极12设置在电解质膜10的两面。单电池具有从两侧夹持燃料极11和空气极12的一对隔板14、15。燃料电池2通过供给到隔板14的燃料气体流路16的燃料气体与供给到隔板15的氧化气体流路17的氧化气体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力。由燃料电池2发电的电力被供给到牵引电动机等的负荷18。燃料气体系统3包括两个燃料箱21a、21b、在途中分支的填充配管22、在途中汇合的供给配管23。燃料箱21a、21b可以是贮藏高压氢气的高压罐,或者贮藏能够可逆地吸藏和排放氢气的氢气吸藏(储氢)合金的氢气吸藏罐的任意一种。如果是高压罐,例如贮藏35MPa或70MPa的氢气气体。燃料箱的数量是2以上即可,例如可以为四个。另外,虽省略图示但能够将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燃料废气再次引导到供给配管23,使其循环到燃料电池2。燃料箱21a、21b经由填充配管22与填充口 24并列连接,并且经由供给配管23相对于作为燃料供给目的的燃料电池2并列连接。在填充燃料气体时,填充口 24与燃料气体填充装置(例如燃料气体站)的填充喷嘴连接。在填充口 24上设置有逆止阀25 (单向阀),逆止阀25阻止逆流的燃料气体从填充口 24排放到外部。燃料箱21a、21b将一体地安装有各种阀、传感器等的阀总成26a、26b (阀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村治弘坪川刚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