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255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壳体,壳体内腔由一个分隔件分隔为上缓冲腔和下缓冲腔;下缓冲腔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上的通气孔而连通上缓冲腔;上缓冲腔顶部有一个挡板而形成环形出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四道油雾分离作用,油雾分离效果好,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无需外加连接管路和免除频繁定期维修,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产生油雾的机械设备,尤其适用于柴油机上。(*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在机械设备中的减速器箱、柴油机曲轴箱等的运转机构会产生油雾,其油雾溢出将污染周围环境。现有技术中有各种类型的油雾分离装置,一般均含有层层重叠填充纤维的过滤层,体积较大,并外加连接管路与设备连接,结构复杂,而且重叠的纤维过滤层会被油渍阻塞,需经常定期清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油雾分离装置,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无需外加连接管路和免除频繁维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由一个分隔件分隔为上缓冲腔和下缓冲腔;下缓冲腔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上的通气孔而连通上缓冲腔;上缓冲腔顶部有一个挡板而形成环形出气隙。上述的分隔件有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下端有外螺纹与壳体下底中心孔的内螺纹旋接,而中心有中央气道和径向孔而使下缓冲腔内腔连通进气孔;中心轴上端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连接挡板。壳体下底有回油孔道连通进气孔。壳体下部有连接头,其中心孔构成进气孔。上述的连接头可以是其中心孔下端有内螺纹,而且有连通进气孔的径向孔。上述的连接头也可以是有外螺纹。壳体外壁上有1~3个装拆扳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特点和优点本技术的壳体内腔分隔成上缓冲腔和下缓冲腔,下缓冲腔由垂直环形过滤网隔离成内腔和外环形腔,则油雾从进气孔进入下缓冲腔的内腔,油雾由于流程空间容积增大和过滤网的阻尼,其流速减小,部分油雾形成油滴下落到壳体内腔底部,完成第一道分离;油雾经过滤网的阻尼和吸附作用,油滴并聚集流到底部,完成第二道分离;油雾流入外环形腔,油雾粒相互碰撞凝结成油滴以及壳体内壁的吸附作用形成油滴而聚集流到底部完成第三道分离;尚未分离的油雾经分隔件的通气孔进入上缓冲腔,流程空间容积突然增大,然后又受挡板的阻尼,油雾又形成油滴而回流至下缓冲腔,完成第四道分离;油雾分离后的较干净的空气从挡板周缘的出气隙排入大气。本油雾分离装置经四道分离,效果较好。本技术下部有连接头可直接安装的产生油雾设备的机壳上,而无需外加连接管路。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无需频繁的定期维修,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产生油雾的机械设备,尤其适用于柴油机上。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油雾分离装置包含有一个壳体14,壳体14内腔由一个分隔件15分隔为上缓冲腔2和下缓冲腔4;下缓冲腔4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6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9,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15上的通气孔3而连通上缓冲腔2;上缓冲腔2顶部有一个挡板16而形成出气隙1。分隔件15有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下端有外螺纹与壳体14下底中心孔的内螺纹旋接,而中心有中央气道7和径向孔5而使下缓冲腔4内腔连通进气孔9;中心轴上端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连接挡板16。壳体14下底有回流孔道8连通进气孔9。壳体14下部有连接头10,其中心孔12构成进气孔9。连接头10中心孔12下端有内螺孔,而旋接在封闭型柴油机气缸盖防护罩上,同时也成该防护罩的紧固件。连接头10上有连通进气孔的径向孔11,径向孔11连通柴油机气缸盖的内腔,成为油雾的进气口。壳体14外壁上有三个装拆扳孔13,用于方便装拆本油雾分离装置。实施例二参见图2,本油雾分离装置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头10有外螺纹,适用于直接旋接在齿轮减速器等壳体上的螺孔中,对其进行油雾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壳体(14),其特征在于壳体(14)内腔由一个分隔件(15)分隔为上缓冲腔(2)和下缓冲腔(4);下缓冲腔(4)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6)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9),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15)上的通气孔(3)而连通上缓冲腔(2);上缓冲腔(2)顶部有一个挡板(16)而形成环形出气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隔件(15)有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下端有外螺纹与壳体(14)下底中心孔的内螺纹旋接,而中心有中央气道(7)和径向孔(5)而使下缓冲腔(4)内腔连通进气孔(9);中心轴上端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连接挡板(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4)下底有回油孔道(8)连通进气孔(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4)下部有连接头(10),其中心孔(12)构成进气孔(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头(10)中心孔(12)下端有内螺孔,而且有连通进气孔(9)的径向孔(1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头(10)有外螺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4)外壁上有1~3个装拆扳孔(13)。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壳体,壳体内腔由一个分隔件分隔为上缓冲腔和下缓冲腔;下缓冲腔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上的通气孔而连通上缓冲腔;上缓冲腔顶部有一个挡板而形成环形出气隙。本技术有四道油雾分离作用,油雾分离效果好,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无需外加连接管路和免除频繁定期维修,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产生油雾的机械设备,尤其适用于柴油机上。文档编号B01D29/31GK2455334SQ00259330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宫燕平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壳体(14),其特征在于壳体(14)内腔由一个分隔件(15)分隔为上缓冲腔(2)和下缓冲腔(4);下缓冲腔(4)内有一个垂直环形过滤网(6)隔离出内腔和外环形腔,其内腔连通进气孔(9),而外环形腔通过分隔件(15)上的通气孔(3)而连通上缓冲腔(2);上缓冲腔(2)顶部有一个挡板(16)而形成环形出气隙(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