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热处理高强冷镦钢及其热轧棒材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82551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热处理高强冷镦钢及其热轧棒材的生产方法,属于机器零件用结构钢及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在棒材热轧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轧制和温轧相结合的加工方法,诱发铁素体在变形过程中超量析出,碳化物在变形过程中改性,最终得到超细铁素体加颗粒状珠光体组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热轧棒材,冷镦前不需要退火处理可直接冷镦成形,冷镦性能优良,冷镦成的螺栓也不需要最后的调质(淬火加回火)处理,其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GB/T3098.1-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对8.8级高强度螺栓的要求,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型涉及,属于机器零件用结构钢及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冷镦钢主要用来制作螺栓等紧固件,其碳含量通常为0. 33% 0. 45%。按照常规轧制工艺技术生产的热轧冷镦用钢,其微观组织中的珠光体呈片层状,因而在冷成型前需要进行耗时、耗能的球化退火处理,才能使钢中的碳化物形态由片状改变为球状。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制造高强度螺栓需要用中碳钢轧制出的棒材或线材作为原料,热轧态原料首先通过球化退火,使材料软化,再经过酸洗、拉拔改制成冷镦工艺料,然后喂入多工位冷镦机冷镦成型并搓丝制成螺栓,最后再经过淬火加回火处理,力学性能才能满足要求。传统的球化退火处理不仅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热处理容易造成废品,增加金属消耗,并污染环境,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同时制成的螺栓在随后的热处理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热处理缺陷,使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99115353. 7,名称为高速大变形热轧冷镦钢碳化物的球化退火工艺,虽然对传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球化退火时间,但仍需离线球化退火;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200410103089. 0,名称为8. 8级高强度冷镦钢用热轧免退火盘条的生产方法,基于高速线材生产线,采用的是热机械轧制(TMCP)工艺,轧后需冷却到800 620°C区间在线保温相变,保温时间600 MOOs,该方法虽然实现了冷镦钢在线软化,但冷镦成的螺栓需经调质 (淬火加回火)处理,其力学性能才能满足要求。并且该专利技术方法需要在线保温相变,通常的高速线材生产线很难实现,更不适用于棒材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在棒材热轧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和温轧相结合的加工方法,直接生产热轧棒材,冷镦前不需要退火处理直接冷镦成形,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制作成本,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热处理高强冷镦用钢,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 :0. 30 0. 40%, Si :0. 15 0. 35%,Mn :0. 70 1. 20% , P ^ 0. 025%, S 彡 0. 025%,其余为 Fe。上述免热处理高强冷镦用钢,所述化学成分配比优选如下C :0. 33 0. 38%, Si :0· 18 0. 25%,Mn :0· 80 1. , P ^ 0. 020%, S:彡 0.020%,其余为 Fe。一种上述免热处理高强冷镦钢热轧棒材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铁、炼钢、轧制工序, 轧制工序采用棒材轧制设备,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工序,粗轧工序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中轧和精轧工序采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轧制(DIFT)和温轧相结合的工艺;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是动态相变,是由形变产生储存能提高相变驱动力诱导的相变;相变主要发生在变形中,这与以往钢的轧制采用的TMCP相变不同,后者主要发生在轧后冷却中; 首先通过形变诱导铁素体轧制获取超细铁素体加短棒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然后在精轧机组直接进行温轧,使碳化物在温轧变形过程中发生弯折、溶解直至球化并重新分布,从而实现碳化物在线直接球化,使最终冷镦钢用热轧棒材的组织为超细铁素体加碳化物颗粒;其特别之处是,保证粗轧工序中奥氏体发生完全再结晶,将铸态奥氏体晶粒细化;为保证粗轧工序中奥氏体发生完全再结晶,粗轧终止温度在1000°C以上,低于该温度奥氏体将不能发生完全再结晶,使最终成品板产生混晶组织,造成钢的韧性降低;粗轧区温度控制在1000 1150°C ;粗轧出来的中间坯经水冷进入中轧机组,在中轧机组进行形变诱导铁素体轧制,中轧区的温度控制在760 900°C,累计压下率大于60%,其主要是为了诱导铁素体在变形过程中析出,然后再通过水冷,使轧件的温度降低到650 770°C进行温轧,温轧主要是保证动态珠光体相变和片层状的碳化物进一步球化;轧后冷却速度控制在0. 5 70°C /s。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生产的冷镦钢用热轧棒材,其最终棒材的热轧态组织为超细铁素体加颗粒状碳化物的复相组织,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3 μ m ;由于铁素体晶粒细小、均勻,碳化物呈颗粒状分布,因而具有很高的塑性和韧性。所述轧制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铸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080 1180°C后,进行粗轧。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针对热轧变形过程,采用形变诱导铁素体轧制和温轧变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形变与相变的耦合,合理控制轧制工艺参数,诱发铁素体在变形过程中超量析出,碳化物在变形过程中改性,最终得到超细铁素体加颗粒状珠光体组织;按本专利技术方法轧制出的棒材,不需要退火可直接冷镦成形,冷镦性能优良,不会因未进行球化退火而开裂;且冷镦成的螺栓不需要淬火加回火处理,强度就能达到SOOMPa以上,延伸率大于 26%,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免热处理高强冷镦用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免热处理高强冷镦用钢的配方, 配方中主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分析如下Mn :Mn主要起固溶强化的作用,Mn还具有降低相变温度的作用,有助于晶粒细化,所以 Mn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但其含量过多时,会使相变温度下降过多,组织中将出现贝氏体,降低韧性。本专利技术方案中Mn含量控制在0.70 1.20%,通过合理控制碳、锰含量,再加上采用超细晶技术进行轧制,使强度和塑性保持良好的匹配;Si 在炼钢时一般作为脱氧剂,但也可作为合金元素。Si进入铁素体起固溶强化作用, 可显著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较小程度提高屈服强度,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的韧性、 塑性,Si同时增加钢的实效敏感性。上述免热处理高强冷镦钢热轧棒材的生产方法,特点体现在轧钢工艺,其碳化物在线直接球化是通过中轧机组的形变诱导铁素体轧制和精轧机组的温轧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实现的。其机理是通过中轧机组的临界奥氏体区大形变量轧制,形变诱导出超量的铁素体晶粒。由于在应力的作用下,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温度升高,所以铁素体的转变量增加。而未转变奥氏体的平均碳含量随铁素体的不断析出而增加,但铁素体析出时扩散排除的碳的分布并不均勻,而是高度富集在细小的铁素体界面和未转变奥氏体的界面,在变形过程中,这些富碳区析出短棒状或颗粒状渗碳体,然后通过后续精轧机组的温轧,使碳化物在温轧变形过程中发生弯折、溶解直至球化并重新分布,从而实现碳化物在变形过程中直接球化,使最终冷镦钢用热轧棒材的组织为超细铁素体加碳化物颗粒,从而达到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各实施例如下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钢的化学成分,Wt%\\、. 元索CSiMnPAls实施例10. 3E0. 350. SO0. 0170. 0070. 018实施例20. 360.180. 780.0150. 0060. 020实施例30. 370.150. 900. 0160. 0080. 022实施例40. 400.170.810. 0170. 0080. 019实施例50. 380. 0250. 700. 0190. 0090. 023实施例60. 300. 221.20. 0180. 00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运莉田薇尹金枝李杰黄晓红李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