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808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通过采用具有正梯形形状的锗硅生长前定义窗口,能使P型区的锗硅层为多晶结构,从而能提高P型区的掺杂浓度,提高器件正向偏置时的电子发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深孔接触工艺和N型赝埋层的工艺,能极大地节省有源区的面积,有源区的宽度能够缩小至0.3微米,能使有源区两侧的N型赝埋层更加充分的连接,从而能降低器件的寄生NP结效应,以及减少器件的N端连接电阻,提高电流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BiCMOS工艺中的变容器的P端用单晶硅扩散工艺形成,N端的引出通常需要经过浅槽隔离(STI)底下的埋层或者阱和与之相连的有源区来实现。这样的做法是由其器件的垂直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其缺点是PN结电子发射效率低,器件面积大,连接电阻大。而且引出N端的有源区的存在及其与P端之间必须有STI或者其他场氧来隔离,这也限制了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现有变容器不适合做高频电路中的输出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能提高器件正向偏置时的电子发射效率,能有效地缩小器件面积、减小器件的寄生效应、减小器件的 N端的连接电阻、提高器件的电流密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的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BiCMOS工艺中的PN结变容器形成于硅衬底上,有源区由浅槽场氧隔离即有源区的隔离结构为浅沟槽隔离(STI),包括一 N型区,由形成于所述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帆陈雄斌薛恺周克然潘嘉李昊蔡莹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