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193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2)、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200~1000℃下进行预烧;(3)、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4)、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1800~2200℃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5)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玻璃成型模具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与玻璃的反应性小,脱模性良好,光滑度高,即使长期反复使用也不会引起模具的表面皲裂或脱模不良,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
技术介绍
玻璃产品的模压成型制程,特别是制造光学玻璃产品,如非球面玻璃透镜、球透镜、棱镜等,采用直接模压成型技术可直接生产光学玻璃产品,无需打磨、抛光等后续加工步骤,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产量,且产品质量好。但直接模压成型法对于模具的化学稳定性、抗热冲击性能、机械强度、脱模性能等要求非常高。模压成型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模具材料及模具结构的进步。对于模压成型的模具一般有以下要求1)、于高温时,具有很好的刚性、耐机械冲击强度及足够的硬度;2)、于反复及快速加热冷却的热冲击下模具不产生裂纹及变形;3)、于高温时模具表面与光学玻璃不发生化学反应,不粘附玻璃;4)、不发生高温氧化;5)、加工性能好,易加工成高精度及高表面光洁度的型面;6)、模具寿命长,进而降低成本。传统模具大多采用不锈钢或耐热合金作为模具材料,这种模具容易发生高温氧化,于反复热冲击作用下,会发生晶粒长大,从而模具表面变粗糙,黏结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稳定性好、抗热冲击性能强、机械强度高、脱模性能佳的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2)、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20(T100(TC下进行预烧;(3)、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4)、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180(T22(KrC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5)成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为硼化合物、钛化合物中的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碳源为煤焦浙青、酚醛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碳源的平均粒径为0. Γ ΟΟμπ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基乙基酮等酮类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成品中碳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6(Γ85%,碳为观% 38%,其余为杂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3 )中所述成型方法可采用注射成型法。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优质碳源,提高预烧后的碳转化率;(2)、采用惰性气氛下进行预烧和烧结程序,可使碳源充分转化为碳氮质,有效防止粒子的自由烧结以保持良好的分散性;(3)、合理的原料比例,使得模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4)、碳的石墨化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使模具实现良好的强度和破坏韧性;(5)、特定量的碳不仅使最后模具成品的脱模性优良,而且还能够确保充分的机械强度,有助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1)、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2)、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20(T100(TC下进行预烧;(3)、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4)、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180(T22(KrC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5)成品。对所得到的陶瓷烧结体构成的模具的内表面进行研磨,使其达到较高的光滑度, 对于一般要求的玻璃模具,不进行研磨表面光滑度也可达到使用要求。所成型的模具相对密度可达到96%以上,更优良的可达到98%以上,所述模具与玻璃接触的部分平均粗糙度范围可达到广lOOnm。用金刚石研磨后平均粗糙度范围可达到广50nm。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成型模具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与玻璃的反应性小,脱模性良好,光滑度高,即使长期反复使用也不会引起模具的表面皲裂或脱模不良,使用寿命长。实施例一原料碳化硅100份、平均粒径为0.广100 μ m的煤焦浙青粉末,碳含量40份添加剂钛化合物有机溶剂甲基乙基酮制备过程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氮气气氛下于20(T100(TC下进行预烧;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 180(T220(TC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成品。实施例二 原料碳化硅100份、平均粒径为0.广100 μ m的酚醛树脂粉末,其中碳含量为50份添加剂硼化合物有机溶剂甲基乙基酮制备过程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于20(T100(TC下进行预烧;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 180(T220(TC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2)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20(T100(TC下进行预烧;(3)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4)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180(T22(KrC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5)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硼化合物、钛化合物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煤焦浙青、酚醛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的平均粒径为0. Γ100 μ 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基乙基酮等酮类溶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中碳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60、5%,碳为观% 38%,其余为杂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成型方法可采用注射成型法。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具体步骤为(1)、混合将一定比例的碳化硅、碳源以及添加剂采用湿式混合,所述溶剂采用有机溶剂;(2)、预烧将混合后的材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200~1000℃下进行预烧;(3)、造粒成型对预烧后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成型形成需要的成型体;(4)、烧结对成型体在惰性气氛下或真空下于1800~2200℃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5)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成型模具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与玻璃的反应性小,脱模性良好,光滑度高,即使长期反复使用也不会引起模具的表面皲裂或脱模不良,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C04B35/622GK102408235SQ201110227119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其玉, 王强, 陈东 申请人:苏州卡波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王其玉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波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