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36432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锌粉、镁粉、铜粉和铝粉高能球磨1.5h~2.5h,得到混合粉末,所述混合粉末包括:2~6wt%的锌,1~3wt%的镁,1~2wt%的铜和89~95wt%的铝;b)将所述混合粉末加压成型,得到坯体;c)将所述坯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加热温度为600~640℃,保温3~5分钟,加热后再次加压,得到铝合金。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由2~6wt%的锌,1~3wt%的镁,1~2wt%的铜,89~95wt%的铝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能球磨制粉和半固态触变加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铝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铝合金的强度高达662MPa,硬度高达167H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础的合金总称,主要合金元素有铜、硅、镁、锌或锰,次要合金元素有镍、铁、钛、铬或锂等。铝合金分为两大类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其中变形铝合金能够承受压力加工,力学性能高于铸态铝合金,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变形铝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材、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用门窗等。变形铝合金中的7系铝合金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高、密度低和热加工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并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7系铝合金中除了添加元素锌、镁、铜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钴、铬、 硅、锰等,微量元素的添加能够起到增强相的作用,但是添加微量元素会增加成本,同时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也难以控制,若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就会使合金变脆,影响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而增加了制备铝合金的难度。目前,国内采用铸造技术制备的7系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比较粗大。此外合金中起主要增强作用的MgZn2相析出时比较粗大、不均勻,且在高温下极易粗化、聚集,从而导致该合金的强度性能不理想。同时由于软硬质点分布不均衡也导致硬度出现不均勻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制备的7系铝合金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华国马贤锋赵伟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