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409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包括:电路基板以及端子模块。电路基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性接点及多个第二电性接点。端子模块包括多个第一镂空槽、多个第二镂空槽、多个弹性端子以及多个导电片。每一弹性端子分别设于第一镂空槽并电性相接于第一电性接点。每一导电片分别设于每一第二镂空槽,并电性相接于第二电性接点。由此能提供模块化的弹性端子及导电片,其构造简单,组装方便,使得连接接口的制程更为简便,可有效降低成本,利于使用机器量产。并能提升制作的良率,且美化连接接口的外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尤指一种将弹性端子模块化的连接接口,且适用于各式连接器接口规格。
技术介绍
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电子卡、或其它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其连接器接口规格亦不断地迭替,如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其规格从早期 USB1. 0至USB2. 0,时至今日已发展至USB3. 0,往后亦会不断继续发展下去。目前常见的连接接口可参阅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显示,该连接接口 9包括有五个弹性端子91、一电路基板92、四个导电接触片93、一上盖板94、及一下底板95。据此,由上盖板94及下底板95层迭包覆电路基板92,以达保护的功效。然而,上盖板94包括有四个开口槽941及五个开孔942,而开口槽941是对应于电路基板92的导电接触片93,开孔 942是分别对应于多个弹性端子91的接触部911。由此,露出弹性端子91的接触部911及导电接触片93,用以电性接触。然而,已知的弹性端子91或导电接触片93是通过手工一根一根地焊接以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92,不仅无法利用机器量产,且生产操作不易。此外,由于手工焊接的品质不均,焊接的外观也不美观,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以便能提供模块化的弹性端子及导电片,且构造简单、组装方便,可有效降低成本,利于使用机器量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由此端子模块,使得连接接口的工艺更为简便,以提升制作的良率,并美化连接接口的外观。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包括电路基板以及端子模块。电路基板具有上表面,于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以及多个第二电性接点。端子模块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镂空槽以及多个第二镂空槽, 多个第一镂空槽沿第二表面延伸有多个第一容置槽。端子模块还包括多个弹性端子以及多个导电片。其中,每一弹性端子分别设于每一第一镂空槽,且每一弹性端子具有弹性段及固定段。据此,每一弹性端子以其弹性段凸出于每一第一镂空槽,并以其固定段设于每一第一容置槽,以使每一弹性端子的固定段对应电性相接于每一第一电性接点。每一导电片分别设于每一第二镂空槽,每一导电片具有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据此,每一导电片的第二弯折段设于每一第二容置槽,每一导电片以其第二弯折段对应电性相接于第二电性接点。前述的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还包括一外壳,外壳具有一开口端并以开口端对应于前述的端子模块,将外壳覆设于电路基板外,以于开口端及端子模块间形成有一连接槽。前述的外壳可为塑料外套,以使连接接口更加美观,并增加焊接处的抗外来应力。前述的端子模块可一体式结构。较佳地,前述的端子模块亦可将多个弹性端子及多个导电片预先做出,再利用射出成形技术制出一体式结构的端子模块一体成形。前述的每一弹性端子的弹性段可为弯折状。前述的每一弹性端子也可以是弧状、 未封闭抛物线状、双曲线状、不规则凸起状等形状,以因应各式连接接口的需求,并增加外观之识别性。前述的连接接口可适用各种规格,例如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 bus,PCI);总、线、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ISA) 总线或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简称USB)或其等效接口。较佳地,连接接口可为USB3.0的公座。前述的端子模块可以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于电路基板,使得连接接口的工艺更为简便。前述的多个第一电性接点可为多个镀金区。同样地,前述的多个第二电性接点可为为多个镀金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提供模块化的弹性端子及导电片,且构造简单、组装方便,可有效降低成本,利于使用机器量产。其还具有工艺更为简便,提升制作的良率,并美化连接接口外观之优点。附图说明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内容,以下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已知连接接口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另一视角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另一视角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组合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剖视图。图10(a)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三角状弹性端子简单示意图。图10(b)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未封闭抛物线状弹性端子简单示意图。图10(c)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两对称的反折段状弹性端子简单示意图。图10(d)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端子模块的二支撑段状弹性端子简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在以下实施例中,是以 USB3. 0的接口规格进行说明,惟本技术并不仅以USB3. 0接口规格为限,其它规格的连接接口皆可适用。再者,如图2中显示,本实施例中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接口包括电路基板1及端子模块2。此电路基板1具有一上表面10,于上表面10上设有五个第一电性接点 11以及四个第二电性接点12。前述的第一电性接点11及第二电性接点12为镀金区,以供端子模块2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1。请参考图3的组合后剖视图,端子模块2是以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于电路基板1上,由端子模块2的模块化与表面安装技术使得本实施例的组装密度更高,成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而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请参考图4的端子模块分解图,此端子模块2具有第一表面20以及第二表面21, 第一表面20设有五个第一镂空槽22以及四个第二镂空槽23。前述的第一镂空槽22沿第二表面21更延伸有五个第一容置槽24。请再搭配图5的另一视角的端子模块分解图,前述的第二镂空槽23并沿第二表面21更延伸有四个第二容置槽25。端子模块2还包括五个弹性端子沈以及四个导电片27。其中,每一弹性端子沈分别设于每一第一镂空槽22,且每一弹性端子沈具有一弹性段261及一固定段沈2,弹性段沈1呈弯折状以提供一弹力效果,并便于连接头的接触端子接触按压。据此,每一弹性端子26以其弹性段凸出于每一第一镂空槽22,并以其固定段262设于每一第一容置槽 24,以使每一弹性端子沈的固定段沈2电性相接于对应的第一电性接点11。请参考图6的端子模块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每一导电片27分别设于每一第二镂空槽23,每一导电片27具有一第一弯折段271及一第二弯折段272,每一导电片27的第二弯折段272设于每一第二容置槽25,据此,每一导电片27以其第二弯折段272电性相接于对应的第二电性接点12。本实施例中,五个弹性端子沈以及四个导电片27可预先做出, 再利用射出成形技术将弹性端子26以及导电片27 —体成形的封装于端子模块2。相较已知的连接接口,本实施例的弹性端子沈不需手工一一焊接,使得端子模块2的工艺更为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泓达陈亦君希欧西·雷纳多
申请(专利权)人:坤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