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宜玲专利>正文

改良的束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598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改良的束仔结构,包括两束环及一固定组,该两束环是间隔一距离地同轴向套设在一管件上,每一束环是由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其呈环状且一侧面具有轴向贯通的一缺口,在该束环的两终端上分别各具有轴向贯穿的一穿孔,该固定组包含一第一固定柱、一第二固定柱及一螺合件,该第一、二固定柱分别穿过该两束环的两穿孔,且第一、二固定柱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该头部位在束环的外侧,在第一、二固定柱上分别具有横向贯穿的一结合孔,该结合孔位在该两束环之间,该螺合件是穿过该第一、二固定柱的结合孔且可供利用螺锁的方式调整该第一、二固定柱之间的距离;借由上述结构使其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佳及束紧效果良好的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的束紧结构方面的
,尤指一种重量轻、结构强度佳及束紧效果良好的束仔结构改良者。
技术介绍
「束仔」是自行车上最常见用于快速束紧管件的零件,如设于座管上用于束紧座垫立管,或是设于把手立管上用以套设及束紧前叉管……等。一般现有习知的束仔,如台湾公告第M322357号专利所示,其主要是包括一束环及一螺栓。该束环通常为金属材质制成,其是呈环状且在一侧形成一缺口,在该缺口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凸块,在两凸块上则分别具有至少一横向贯穿的穿孔及螺孔。该螺栓是穿过该穿孔而螺锁在该螺孔中,以使其可借该螺栓调整该缺口的宽度,进而使该束环的内径缩小或变大而达到束紧或放松的目的。近年来自行车业上常利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来制作自行车身或其它自行车零件,以使自行车因此可更为的轻便及坚固。而上述的现有习知束仔的束环,因其是金属材质,所以当其用于该复合材料的自行车上时,则是会增加整体的重量。目前虽有业者曾想利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来制作该现有习知的束环,以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然而,在制作时却存在着「钻设该横向的穿孔或螺孔时,会使该复合材料之中的纤维受到破坏,而严重影响结构强度」的问题无法获得良好的解决。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束仔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束仔,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束仔,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可否现有的束仔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的束仔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束仔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佳及束紧效果良好等性能。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包括两束环以及一固定组。其中,该两束环是间隔一距离地同轴向套设在一管件上。每一束环是由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一体成型而成,其呈环状且一侧面具有轴向贯通的一缺口,在该束环的两终端上分别各具有轴向贯穿的一穿孔。该固定组包含一第一固定柱、一第二固定柱及一螺合件。该第一、二固定柱分别穿过该两束环的两穿孔,且该第一、二固定柱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该头部位在该束环的外侧。该第一、二固定柱上并分别具有横向贯穿的一结合孔,该结合孔位在该两束环之间。该螺合件是穿过该第一、二固定柱的结合孔且可供利用螺锁的方式调整该第一、二固定柱之间的距离。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束环包含径向层叠的多个复合材料片。具体的,该束环是利用积层工法将多层复合材料片层叠在一模具中,然后加热加压塑造成型而成。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复合材料为碳纤维,该复合材料片为碳纤维片。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复合材料为玻璃纤维,该复合材料片为玻璃纤维片。前述的改良束仔结构,其中该第二固定柱的结合孔为一螺孔,该螺合件为一螺栓,该螺合件的一端具有外径大于该结合孔径的一头部,且该螺合件穿过该第一固定柱的结合孔而螺锁在该第二固定柱的结合孔中。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柱的结合孔的一端是具有外径大于该螺合件的头部外径的一凹槽可供容纳该螺合件的头部。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螺合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该螺栓的一端具有外径大于该结合孔径的一头部,且该螺栓是穿过该第一、二固定柱的结合孔,该螺帽是由该第二固定柱的外侧螺锁在该螺栓上。前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中该束环的两终端的横断面的厚度大于该束环其它部位横断面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包括由于该束环是由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而成,所以该束仔在整体上是具有重量轻及束紧效果良好的功效。特别是,该束环在制作时无需进行任何切削性的加工,所以可以维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而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横向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纵向剖面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束环的层叠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束环1缺口 10终端11穿孔12复合材料片13固定组2第一固定柱20头部200结合孔201凹槽202第二固定柱21头部210结合孔211螺合件22头部220螺栓23头部230螺帽M座管3剖沟30座垫立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5所示,是显示本技术所述的改良的束仔结构包括两束环1及一固定组2。其中该两束环1是间隔一距离地同轴向套设在一座管3上。每一束环1是由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一体成型而成,其是呈环状且一侧对应该座管3的剖沟30的位置处是具有轴向贯通的一缺口 10。该束环1的两终端11是具有较大的厚度,使其横断面约呈水滴状,在该两终端U的顶面分别各具有轴向贯穿至底面的一穿孔12。该固定组2包含一第一固定柱20、一第二固定柱21及一螺合件22。该第一、二固定柱20、21为金属材质且分别穿过该两束环1的两穿孔12,且该第一、二固定柱20、21的上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200、210,该头部200、210位在上方的束环1的顶面,以防止该第一、二固定柱20、21由该两穿孔12中落下。该第一固定柱20上是具有横向贯穿的一结合孔201,该结合孔201位在该两束环1之间,且其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凹槽202。该第二固定柱21是具有横向贯穿的一结合孔211,该结合孔211位在该两束环1之间,且该结合孔211是为一螺孔。该螺合件22是为一螺栓,其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220,该螺合件22是穿过该第一固定柱20的结合孔201而螺锁在该第二固定柱21的结合孔211中,且该螺合件22的头部220是沉入该凹槽202中。当一座垫立管4插设于该座管3中时,是可借由锁紧该螺合件22,以使该第一、二固定柱20、21之间的距离缩小,进而带动该两束环1的缺口 10及该座管3的剖沟30的宽度因此相对缩小,以达到将该座垫立管4紧箍定位的效果。反之,当反向旋松该螺合件22时,则便可放松该座垫立管4,而使该座垫立管4可轻易的在该座管3中伸缩。请参阅图6所示,是指出该束环1是包含径向层叠的多个复合材料片13,该复合材料片13可为碳纤维片或玻璃纤维片……等。该束环1主要是利用积层工法将该多层复合材料片13层叠在一模具中,然后再将其加热加压塑造成型而成。请参阅图7所示,是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二固定柱20、21为相同的结构,而且其的结合孔201、211皆为一通孔(未设有螺纹)。该螺合件22包含一螺栓23及一螺帽M,该螺栓23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230,且该螺栓23是穿过该第一、二固定柱20、21的结合孔201、211,该螺帽M是由该第二固定柱21的外侧螺锁在该螺栓23上。由于本技术的束环1是由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而成,所以该束仔的整体上是具有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束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束环,是间隔一距离地同轴向套设在一管件上,每一束环是由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其呈环状且一侧面具有轴向贯通的一缺口,在该束环的两终端上分别各具有轴向贯穿的一穿孔;以及一固定组,是包含一第一固定柱、一第二固定柱及一螺合件,该第一、二固定柱分别穿过该两束环的两穿孔,且该第一、二固定柱的一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头部,该头部位在该束环的外侧,在该第一、二固定柱上分别具有横向贯穿的一结合孔,该结合孔位在该两束环之间,该螺合件是穿过该第一、二固定柱的结合孔且可利用螺锁的方式调整该第一、二固定柱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宜玲
申请(专利权)人:温宜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