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交叉流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17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含油污水交叉流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的左、右封头和筒体3组成一卧式筒体压力容器,隔板5将筒体内部分成六个空间。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和上向流空间21中分别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6、粗粒化聚结组件10和上向流斜板组件8。该机构组件10可将乳化油进行聚结,斜板组件利于浮油上浮及泥砂沉降,它消除了截面负荷不可变和集油、集泥空间发生窜流和短路现象,提高出水水质,适合于高浓度三元污水的处理。(*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含油污水的处理设备。现有的横向流聚结除油器的出水水质虽然达到了预定的指标,但还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它的重力式长方形钢结构无法做成大型容器,而改成压力式圆筒罐后最大直径只能做到4m,由于横向流聚结除油器的负荷是由圆筒的截面积决定的,而截面面积又是不可变的,所以要改变表面负荷,只能增加并联罐的个数,这必然增加设备投资。如延长罐的长度,只能增加污水在罐中的停留时间,负荷仍降不下来;二是横向流聚结除油器填料的上面必须设有集油排油空间,下部必须设有集泥排泥空间,装置中的填料对水流的阻力大,使集油、集泥空间极易发生窜流和短路,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出水水质差。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含油污水交叉流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能解决截面负荷不可变的问题,可有效地降低负荷,减少污水在罐中的停留时间;它能消除集油、集泥空间发生窜流和短路问题,使出水水质稳定、水质符合标准。本技术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隔板5、下向流斜板组件6、粗粒化聚结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8、钢板网9、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左封头1和右封头2将筒体3两端密封,使之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五块隔板5-1、5-2、5-3、5-4、5-5将筒体3内部分成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自左向右分别是左缓冲空间17、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下向流通道20、上向流空间21、右缓冲空间22,左缓冲空间17在隔板5-1的上部与下向流空间18相通,下向流空间18在隔板5-2的下部与粗粒化聚结空间19相通,粗粒化聚结空间19在隔板5-3的上部与下向流通道20相通,下向流通道20在隔板5-4的下部与上向流空间21相通,上向流空间21在隔板5-5的上部与右缓冲空间22相通,下向流斜板组件6安装在下向流空间18的中部,上向流斜板组件8安装在上向流空间21的中部,粗粒化聚结组件10安装在粗粒化聚结空间19的中部。该机构的水经进水管进入左缓冲间17,从隔板5-1上部流向下向流空间18中的下向流斜板组件6,先去除浮油,这里采用间隙大的下向流斜板组件6,以利于浮油上浮及泥砂沉降,避免产生堵塞;水流又经隔板5-2的上部流向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中的粗粒化聚结组件10,把乳化油进行聚结;水流再通过隔板5-3的上部、下向流通道20和隔板5-4的下部,流向上向流空间21中的上向流斜板组件8,在这里采用空隙小的上向流斜板组件8它可使细小泥砂不被水带走,还可进一步去除聚结后的乳化油;最后水流经隔板5-5的上部流向右缓冲空间22,在这里可进一步去除乳化油,最后净水由出水管流出。本技术克服了截面负荷不可变的缺点,有效的降低了负荷、减小了污水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它消除了集油、集泥空间发生窜流和短路现象,使出水水质稳定,水质符合标准。它适合于高浓度三元污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斜板组件6和斜板组件8从左数第一片斜板安装示意图,图4是斜板组件6和斜板组件8从左数第二片斜板安装示意图,图5是图2的A-A剖示视图,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实施例本实施例由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鞍座4、隔板5、下向流斜板组件6、粗粒化聚结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8、钢板网9、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进水管11、出水管12、放空管13、排泥包14、排气管15、排油包16组成。左封头1和右封头2将筒体3两端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五块隔板5-1、5-2、5-3、5-4、5-5将筒体3内部分成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自左向右分别是左缓冲空间17、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下向流通道20、上向流空间21、右缓冲空间22,左缓冲空间17在隔板5-1的上部与下向流空间18相通,下向流空间18在隔板5-2的下部与粗粒化聚结空间19相通,粗粒化聚结空间19在隔板5-3的上部与下向流通道20相通,下向流通道20在隔板5-4的下部与上向流空间21相通,上向流空间21在隔板5-5的上部与右缓冲空间22相通。下向流斜板组件6安装在下向流空间18的中部,下向流斜板组件6的上部设有钢板网9-1,下部设有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1;上向流斜板组件8安装在上向流空间21的中部,上向流斜板组件8上部设有钢板网9-3,下部设有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3;粗粒化聚结组件10安装在粗粒化聚结空间19的中部,粗粒化聚结组件10的上部设有钢板网9-2,下部设有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2。下向流斜板组件6和上向流斜板组件8的第一块斜板分别与第二块斜板按相反的角度斜交叉安装,第三块斜板及以后斜板依次交叉,斜板组件横断面由一系列斜三角形孔24交错构成,粗粒化聚结组件10为结构细密的亲油的丝网板组成,其横断面为一系列菱形孔结构25左封头1上安装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出水管12从筒体3内底部穿过隔板5-1、5-3、5-5延伸到右缓冲空间22中,进水管11延伸到左缓冲空间17中。在筒体3的上部固定有排气管15,筒体3的上部与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下向流空间21的对应处分别固定有排油包16,在筒体3的下部与下向流空间18、下向流空间21的对应处分别固定有排泥包14,在筒体3的下部固定有鞍座4、放空管13,在右封头2上开有入孔23。该结构斜板组件可使水流呈折线变速流动造成交叉水流,以利于油珠、细小泥砂在微观上的碰撞和聚并,提高处理效果;整个斜板区可以完全充满填料,避免了同角度同向布板时的上下无效死角的三角区;下向流空间17和上向流空间20以及粗粒化聚结空间19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布水,没有窜流和短流通道;由于上下钢板网的均匀布水和斜板内部的阻力保证了布水均匀;在设计时沿筒体轴向延长斜板组件和粗粒化聚结组件10的长度,就可改变设备的表面负荷,相当于改变设备的处理量或出水水质;进水管11接入左缓冲空间17内,起到了稳流作用,避免进水直冲下向流斜板组件;进、出水管接在一侧可就近设立一个泵房,便于北方冬季管道保温;右缓冲空间能进一步去除水流带出的油,保证出水管不往外带油、提高了出水的质量。权利要求1.含油污水交叉流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隔板(5)、下向流斜板组件(6)、粗粒化聚结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8)、钢板网(9)、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左封头(1)和右封头(2)将筒体(3)两端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五块隔板(5-1)、(5-2)、(5-3)、(5-4)、(5-5)将筒体(3)内部分成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自左向右分别是左缓冲空间(17)、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下向流通道(20)、上向流空间(21)、右缓冲空间(22),左缓冲空间(17)在隔板(5-1)的上部与下向流空间(18)相通,下向流空间(18)在隔板(5-2)的下部与粗粒化聚结空间(19)相通,粗粒化聚结空间(19)在隔板(5-3)的上部与下向流通道(20)相通,下向流通道(20)在隔板(5-4)的下部与上向流空间(21)相通,上向流空间(21)在隔板(5-5)的上部与右缓冲空间(22)相通,下向流斜板组件(6)安装在下向流空间(18)的中部,上向流斜板组件(8)安装在上向流空间(21)的中部,粗粒化聚结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油污水交叉流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隔板(5)、下向流斜板组件(6)、粗粒化聚结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8)、钢板网(9)、支承及钢板网组件(7),左封头(1)和右封头(2)将筒体(3)两端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五块隔板(5-1)、(5-2)、(5-3)、(5-4)、(5-5)将筒体(3)内部分成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自左向右分别是:左缓冲空间(17)、下向流空间(18)、粗粒化聚结空间(19)、下向流通道(20)、上向流空间(21)、右缓冲空间(22),左缓冲空间(17)在隔板(5-1)的上部与下向流空间(18)相通,下向流空间(18)在隔板(5-2)的下部与粗粒化聚结空间(19)相通,粗粒化聚结空间(19)在隔板(5-3)的上部与下向流通道(20)相通,下向流通道(20)在隔板(5-4)的下部与上向流空间(21)相通,上向流空间(21)在隔板(5-5)的上部与右缓冲空间(22)相通,下向流斜板组件(6)安装在下向流空间(18)的中部,上向流斜板组件(8)安装在上向流空间(21)的中部,粗粒化聚结组件(10)安装在粗粒化聚结空间(19)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顺曹振锟徐德会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