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17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由左封头1、右封头2和筒体3组成卧式压力容器,容器内由隔板5、12和6分成左、右缓冲空间14、17、下向流空间15和上向流空间16,各相临的空间分别在隔板的上部或下部相通。空间15、16中分别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8和上向流斜板组件11,相临的两块斜板按相反的角度斜交叉。在筒体的上、下分别设有排油包23和排泥包21。它克服了截面负荷不可变和窜流、短路的缺点,提高了出水质量。(*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含油污水的处理设备。现有的横向流聚结除油器的出水水质虽然达到了预定的指标,但还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它的重力式长方形钢结构无法做成大型容器,而改成压力式圆筒罐后最大直径只能做到4m,由于横向流聚结除油器的负荷是由圆筒的截面积决定的,而截面面积又是不可变的,所以要改变表面负荷,只能增加并联罐的个数,这样必然增加设备投资。如延长罐的长度,只能增加污水在罐中的停留时间,负荷仍降不下来;二是横向流聚结除油器填料的上面必须设有集油排油空间,下部必须设有集泥排泥空间,装置中的填料对水流的阻力大,使集油、集泥空间极易发生窜流和短路,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出水水质差。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能解决截面负荷不可变的问题,可有效地降低负荷,减少污水在罐中的停留时间;它能消除集油、集泥空间发生窜流和短路问题,使出水水质稳定、水质符合标准。本技术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中隔板1 2、左隔板5、右隔板6、下向流斜板组件8、上向流斜板组件11,筒体3左右端部由左封头1和右封头2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左隔板5、中隔板12、右隔板6将容器内部隔成左缓冲空间14、下向流空间15、上向流空间16右缓冲空间17,左缓冲空间14与下向流空间15在左隔板5的上部相通,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在中隔板12的下部相通,上向流空间16与右缓冲空间17在右隔板6的上部相通,在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8和上向流斜板组件11。该机构的水由进水管18从左缓冲空间14进入,再从左隔板5上部流向下向流空间15,流经下向流斜板组件8,在这里采用间隙大的下向流斜板组件8以利于浮油上浮及泥砂沉降,避免产生堵塞;水从中隔板12的下部流向上向流空间16,流经上向流斜板组件11,在这里采用间隙小的上向流斜板组件11,它可使细小泥砂不被水带走,还可进一步去除浮油,水再从右隔板6的上部流向右缓冲空间17,最后由出水管19流出。本技术克服了截面负荷不可变的缺点,有效的降低了负荷、减小了污水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它消除了集油、集泥空间发生窜流和短路现象,使出水水质稳定,水质符合标准。它适合于低浓度三元污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斜板组件8和斜板组件11从左数的第一片斜板安装示意图,图4是斜板组件8和斜板组件11从左数第二片斜板安装示意图,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实施例本实施例由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鞍座4、中隔板12左隔板5、右隔板6、上布水钢板网7、下向流斜板组件8、左支撑钢板网组件9、右支撑钢板网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11、钢板网13、进水管18、出水管19、放空管20、排泥包21、排气管22、排油包23组成,筒体3左右端部由左封头1和右封头2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左隔板5、中隔板12、右隔板6将容器内部隔成左缓冲空间14、下向流空间15、上向流空间16、右缓冲空间17,左缓冲空间14与下向流空间15在左隔板5的上部相通,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在中隔板12的下部相通,上向流空间16与右缓冲空间17在右隔板6的上部相通。在下向流空间15的中部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8,下向流斜板组件8的上面设有上布水钢板网7,下向流斜板组件8的下面设有左支撑钢板网组件9;在上向流空间16的中部安装有上向流斜板组件11,上向流斜板组件11的上面设有钢板网13,上向流斜板组件11的下面设有右支撑钢板网组件10,上向流斜板组件8和下向流斜板组件11的第一块斜板和第二块斜板按相反的角度斜交叉,第三块斜板及以后的斜板依次交叉,它组成由一系列斜三角26交错构成的斜板组件。在左封头1上安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9,出水管19从筒体3内的底部穿过左隔板5、右隔板6延伸到右缓冲空间17中;进水管18延伸到左缓冲空间14中。在筒体3外面的下部固接有鞍座4,在筒体3的下面连接有与筒体3内相通的放空管20和排泥包21,在筒体3的上部固接有与筒体3内相通的排气管22和排油包23,在右封头2上设有入孔24。该结构斜板组件可使水流呈折线变速流动造成交叉水流,以利于油珠、细小泥砂在微观上的碰撞和聚并,提高处理效果;整个斜板区可以完全充满填料避免了同角度同向布板时的上下无效死角的三角区;下向流空间15和上向流空间16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布水,没有窜流和短流通道;由于上下钢板网的均匀布水和斜板内部的阻力保证了布水均匀;在设计时沿筒体轴向延长斜板组件的长度,可改变设备的表面负荷,相当于改变设备的处理量或出水水质;进水管18接入左缓冲空间14内,起到了稳流作用,避免进水直冲下向流斜板组件;进、出水管接在一侧可就近设立一个泵房,便于北方冬季管道保温;右缓冲空间能进一步去除水流带出的油,保证出水管不往外带油、提高了出水的质量。权利要求1.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中隔板(12)、左隔板(5)、右隔板(6)、下向流斜板组件(8)、上向流斜板组件(11),筒体(3)左右端部由左封头(1)和右封头(2)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左隔板(5)、中隔板(12)、右隔板(6)将容器内部隔成左缓冲空间(14)、下向流空间(15)、上向流空间(16)、右缓冲空间(17),左缓冲空间(14)与下向流空间(15)在左隔板(5)的上部相通,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在中隔板(12)的下部相通,上向流空间(16)与右缓冲空间(17)在右隔板(6)的上部相通,在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8)和上向流斜板组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下向流斜板组件(8)的上面设有上布水钢板网(7),下向流斜板组件(8)的下面设有左支撑钢板网组件(9)。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向流斜板组件(11)的上面设有钢板网(13),上向流斜板组件(11)的下面设有右支撑钢板网组件(10)。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向流斜板组件(8)和下向流斜板组件(11)的第一块斜板和第二块斜板按相反的角度斜交叉,第三块斜板及以后的斜板依次交叉,它组成由一系列斜三角(26)交错构成的斜板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筒体(3)的下部固接有与筒体(3)内相通的排泥包(21),在筒体(3)的上部固接有与筒体(3)内相通的排油包(23)。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左封头(1)上安装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9),出水管(19)从筒体(3)内的底部穿过左隔板(5)、右隔板(6)延伸到右缓冲空间(17)中,进水管(18)延伸到左缓冲空间(14)中。专利摘要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由左封头1、右封头2和筒体3组成卧式压力容器,容器内由隔板5、12和6分成左、右缓冲空间14、17、下向流空间15和上向流空间16,各相临的空间分别在隔板的上部或下部相通。空间15、16中分别安装有下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油污水组合式沉降分离器,它包含左封头(1)、右封头(2)、筒体(3)、中隔板(12)、左隔板(5)、右隔板(6)、下向流斜板组件(8)、上向流斜板组件(11),筒体(3)左右端部由左封头(1)和右封头(2)密封成为完整的卧式筒体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左隔板(5)、中隔板(12)、右隔板(6)将容器内部隔成左缓冲空间(14)、下向流空间(15)、上向流空间(16)、右缓冲空间(17),左缓冲空间(14)与下向流空间(15)在左隔板(5)的上部相通,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在中隔板(12)的下部相通,上向流空间(16)与右缓冲空间(17)在右隔板(6)的上部相通,在下向流空间(15)与上向流空间(16)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下向流斜板组件(8)和上向流斜板组件(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顺曹振锟徐德会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