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形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9017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像素、多行扫描线以及多列数据线,所述多行扫描线是以第一金属层制成,每一像素包含多个子像素,每一子像素包含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和共通电极线。该共通电极线包含主支干区、第一屏蔽金属区和第二屏蔽金属区,所述第一屏蔽金属区和所述第二屏蔽金属区平行于所述多行扫描线且连接于所述主支干区,且所述多列数据线和所述共通电极线皆由所述第二金属层构成。因为扫描线和共通电极线是由不同金属层在不同蚀刻制程所形成,不仅扫描线和共通电极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一部分做为屏蔽金属区的共通电极线的宽度也可以适当地减小,因此可以提高像素开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高开口率的三栅型(tri-gate)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现今消费电子产品普遍采用轻薄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被各种电子设备如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等所广泛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驱动模式主要可分为单栅型(single-gate)像素结构与三栅型(tri-gate)像素结构两种。在分辨率 nXm下,三栅型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具有的扫描线与源极线的数目分别为: 条与η条, 而单栅型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之扫描线与源极线数目为m条与3η条。换句话说,在相同的分辨率下,相较于具有单栅型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具有三栅型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数目增加为三倍,而数据线数目则缩减为三分之一,因此具有三栅型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使用较多的栅极驱动芯片与较少的源极驱动芯片。由于栅极驱动芯片之成本与耗电量均较源极驱动芯片低,因此采用三栅型像素结构设计将可降低成本及耗电量。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的三栅型像素液晶显示面板的子像素的俯视图。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每一像素至少由三个子像素100(分别是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组成。子像素100包括薄膜晶体管102以及像素电极112。薄膜晶体管 102的栅极电性连接到扫描线(Scan line) 104,源极电性连接到数据线(Date line) 106, 漏极电性连接到像素电极112。像素电极112实际上覆盖于共通电极线108以及屏蔽金属 (shielding metal)区110之上,但为便于说明,在图1中,仅绘出像素电极112的相对位置。共通电极线108用来提供一公共电压,且共通电极线108与像素电极112重叠之处形成一存储电容。当扫描信号通过扫描线104输入,使得薄膜晶体管102开启时,数据信号藉由数据线106经由开启的薄膜晶体管102传递至像素电极112,使其充电到所需的电压。位于像素电极112底下的液晶分子会根据施加于像素电极112的该数据信号以及该公共电压的电压差控制其转动方向,使得子像素100显示出不同的亮度。当扫描线104没有接收扫描信号时,液晶分子仍然会因为该存储电容存储该公共电压与该数据信号的电压差而维持其转动方向,直到薄膜晶体管102收到下一次的扫描信号为止。为了增加存储电容的电容值,并减少寄生电容效应,在扫描线104两边会设置屏蔽金属区110。屏蔽金属区110与共通电极线108通过开口 114电性连接,使得屏蔽金属区110与共通电极线108保持在同一电位,以避免施加于像素电极112的数据信号受到寄生电容的影响。在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102的栅极、屏蔽金属区110与扫描线104是由第一金属层构成,薄膜晶体管102的源极和漏极、数据线106与共通电极线108是由第二金属层构成。薄膜晶体管102、屏蔽金属区110、扫描线104、数据线106与共通电极线108等金属层定义为子像素100的不透光部分。而子像素100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定义为可透光部分的面积与子像素100总面积(包括不透光部分的面积)的比值。子像素100的开口率直接影响背光源的利用和显示面板的亮度。开口率越大,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越大,对比度越好。为了提高开口率,必须尽可能减少不透光部分的面积,同时还需最小化像素总体面积。 因此,薄膜晶体管102越小或是扫描线104和数据线106的线宽越细,开口率越高。然而,受限于制程,扫描线104的线宽Wl —般较数据线106的线宽W2大,而且由同一层金属层制成的屏蔽金属区110与扫描线104之间必须保留固定的距离dl。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像素开口率降低。所以虽然使用三栅型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低成本与低耗电的优点,但是像素开口率降低的问题仍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像素开口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了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多个像素、多行彼此相互平行并朝一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以及多列彼此相互平行并朝一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多行扫描线是以一第一金属层制成,用来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多列数据线是以一第二金属层制成,用来传输数据信号。每一像素包含多个子像素。每一子像素包含一像素电极,由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一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是一对一与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连接;以及一共通电极线,包含一主支干区、一第一屏蔽金属区和一第二屏蔽金属区,所述第一屏蔽金属区和所述第二屏蔽金属区平行于所述多行扫描线且连接于所述主支干区,且所述共通电极线由所述第二金属层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共通电极线的主支干区是呈十字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位于其中一数据线两边且连接于其中一扫描线的两像素所对应的两共通电极线是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另包含二贯穿所述绝缘层的开口,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使得所述两共通电极线通过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两共通电极线的所述主支干区通过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两共通电极线的所述第一屏蔽金属区或是所述两共通电极线的所述第二屏蔽金属区是通过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电性连接。为了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形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其包含提供一玻璃基板;形成一第一金属层于所述玻璃基板上;蚀刻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一扫描线;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扫描线上形成一绝缘层;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区域于该绝缘层上;以及形成一第二金属层,并蚀刻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一共通电极线以及一数据线,其中所述共通电极线包含一主支干区、一第一屏蔽金属区和一第二屏蔽金属区,所述第一屏蔽金属区和所述第二屏蔽金属区平行于所述扫描线且连接于所述主支干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另包含在所述数据线、所述共通电极线、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上形成一保护层;于所述共通电极线下方的所述保护层蚀刻一开口 ;以及形成一透明导电层于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使得所述共通电极线通过所述透明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另包含于所述共通电极线下方的所述保护层蚀刻所述开口的同时,并于所述漏极的上方蚀刻所述保护层以形成一连接孔;及形成一透明导电层于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同时,并于所述连接孔的上方形成所述透明导电层以产生一像素电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形成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是由第一金属层制成,数据线和共通电极线则由第二金属层制成。因为扫描线和共通电极线是由不同金属层在不同蚀刻制程所形成,不仅扫描线和共通电极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一部分做为屏蔽金属区的共通电极线的宽度也可以适当地减小,因此可以提高像素开口率。为让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多个像素、多行彼此相互平行并朝一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以及多列彼此相互平行并朝一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多行扫描线是以一第一金属层制成,用来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多列数据线是以一第二金属层制成,用来传输数据信号,每一像素包含多个子像素,其特征在于,每一子像素包含:一像素电极,由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一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是一对一与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连接;以及一共通电极线,包含一主支干区、一第一屏蔽金属区和一第二屏蔽金属区,所述第一屏蔽金属区和所述第二屏蔽金属区平行于所述多行扫描线且连接于所述主支干区,且所述共通电极线由所述第二金属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明宏何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