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84593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前桁架与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横梁与内圈固定连接,后桁架与横梁连接,后桁架通过横梁与转盘轴承内圈连接,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旋转滑动,通过平台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强度高,抗扭抗弯能力强,承载能力较大,并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铰接客车
,尤其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车辆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铰接式客车以它载客量大、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铰接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以及连接前后车厢的底盘铰接系统组成,如国家标准GB/T 7726-2009公开了一种铰接系统,该系统采用球头销连结的球铰结构,由于球头销结构强度低,刚度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铰接系统的承载能力,且其整体结构连接刚度较差。另外,为了保证铰接车转弯时铰接车过渡部折棚的拉伸均勻,铰接车过渡部往往设置有等分角机构,如本申请人前期公开的专利号CN201694008U、名称为“一种客车铰接棚用等角机构”的技术专利,该结构可以保证折棚在转弯时均勻变形,安全可靠,但结构比较复杂。再有,铰接客车前后车厢自由转向对道路的宽度要求不是很高,这是城市铰接客车的一大优点,但如果转弯角度过大,往往会因为挤压、磨损而损坏铰接系统或铰接系统上的折棚,影响铰接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连接强度较高,设计巧妙,车辆在转弯时确保折棚拉伸收缩均勻,并能起到超角报警和安全锁止功能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所述前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后桁架通过横梁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连接,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所述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旋转滑动,通过平台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上述内容中,所述平台梭梁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梭梁铰链连接,铰链结构可以轻松打开,便于维护。较佳地,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后方管、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所述前方管和后方管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和下封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前方管两端,所述球铰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所述上封板和前方管、后方管也塞焊连接,强度高,抗弯抗扭能力强。上述内容中,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所述圆柱件内设置有螺孔,这样在安装转盘轴承时,所述内圈不仅通过所述横梁上的前方管和后方管与所述横梁连接,还通过数个圆柱件上的螺孔连接,连接强度增加。3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球铰,所述两球铰对称安装在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内,所述后桁架通过球铰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两球铰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平台梭梁所在的轴线远离所述前桁架的方向偏离,偏离设置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后桁架与平台梭梁产生干涉,提高产品性能。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等分角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所述等分角机构可以控制所述平台梭梁的旋转角度。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和所述转盘轴承上。更佳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超角报警器、制动锁止报警器和触动开关,所述超角报警器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上,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或者横梁上,所述报警装置可以防止车辆转弯过大造成折棚或铰接系统损坏。上述内容中,所述平台梭梁两端固定设置有龙门框安装座,用于连接龙门框。较佳地,所述后桁架设置为工字钢结构,所述后桁架前端形成两球铰安装部,所述每个球铰安装部两侧封板焊接,工字钢结构可以有效地缓冲铰接系统承受的扭转力矩,封板焊接提高连接强度。较佳地,所述前桁架包括前槽形横梁、两支撑臂和若干筋管,所述若干筋管和所述两支撑臂形成一转盘轴承支撑部,提高抗弯、抗扭力和承载能力。所述前桁架还包括悬臂,所述每个悬臂焊接在对应的支撑臂上,并通过封板焊接。本技术中,平台梭梁既可以连接平台,又可以连接龙门框和等分角机构,设计巧妙,安装和维护方便;所述横梁抗扭抗弯能力强,连接强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承载能力;报警装置设置防止车辆因转弯角度过大而损坏铰接系统或折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示意图图2是图1中除去平台、平台梭梁和滑板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报警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横梁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横梁除去下封板后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中后桁架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中后桁架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前桁架立体图一图10是本技术中前桁架立体图二图11是本技术中前桁架除去封板50后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1、后桁架2、 横梁3和转盘轴承4,所述转盘轴承4包括内圈5和外圈6,所述内圈5和外圈6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前桁架1与所述外圈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2通过对称设置的球铰74与所述横梁3连接,所述横梁3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前桁架1和后桁架2通过所述转盘轴承中的内圈和外圈相互转动实现转动。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横梁3上固定设置有滑板8,所述滑板8上设置有平台梭梁9,所述平台梭梁9与所述横梁3设置有球形关节轴承31,所述平台梭梁9可以在滑板8上绕球形关节轴承31旋转滑动。较佳地,所述平台梭梁9上设置有平台15,所述平台15与所述平台梭梁9铰链连接,在铰接系统需要维护时便于翻转平台,进行维护,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梭梁9前后各设置一个半圆结构的平台,每个平台分别与平台梭梁9前后侧面铰链连接,操作安装方便。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10,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杆 11通过活销12活动连接,所述等分角机构11 一端连接所述横梁3,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1, 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9,所述平台梭梁9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龙门框安装座30,所述龙门框安装座上固定连接龙门框(图中未示出),实际工作中所述龙门框左右两侧各设置有折棚,车辆转弯时,即前桁架1和后桁架2相互转动时,所述等分角机构的若干连杆11开始动作,进而控制与等分角机构连接的平台梭梁9开始在滑板8上旋转,通过各连杆的巧妙设计,可以使平台梭梁9旋转角度达到或接近车辆前桁架1转弯角度的一半(其控制原理可参考本申请人同期提交的名称为“铰接车过渡部的等分角机构”的技术创造),进而控制与平台梭梁9上固定连接的龙门框的转弯角度,避免龙门框上的折棚因转弯而伸缩不均勻。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框安装座30上设置有橡胶件,防止车辆上下坡时冲击过大,起到缓冲的作用。如图5、图6所示,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33、后方管34、第一球铰连接件32和第二球铰连接件35,所述前方管33和后方管34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36和下封板37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32和第二球铰连接件36焊接在所述前方管33两端,所述球铰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所述两上封板和两下封板和所述前方管33、后方管34也塞焊连接,强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所述前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所述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旋转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