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3465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包括托架、外筒、内筒以及弹性体,托架呈筒状,连接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一者,其内表面在筒轴线方向呈直线形状,外筒为树脂制,具有:小径部,其形成为圆筒状,用于压入上述托架的筒内,其由向上述托架压入的压入前端构成,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小径面;大径部,在进行上述压入之前,其外径比上述托架的内径及上述小径部的外径大,其形成于向上述托架压入时比上述小径部靠后侧的压入后端侧,其厚度比上述小径部的厚度厚,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大径面;中间部,其形成于上述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其在外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上述小径面和上述大径面的立起面,内筒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侧且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相连接,弹性体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面和上述内筒的外周面之间,用于将上述外筒和上述内筒相互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的后悬臂、纵臂(trailing arm)、扭矩杆,其它的臂构件上的、所谓的套筒式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套筒式隔振装置的外筒以往采用金属制的,也采用树脂制的。树脂制的外筒具有轻量且容易成形的优点。但是,外筒为树脂制的时候,由于树脂和金属相比其强度较低,所以如果将防脱力设得较大,则将其压入托架时外筒可能会破损。因此,在日本授权公告特许3767545号中公开了一种将橡胶衬套压入刚性的托架而成的筒形隔振装置,该筒形隔振装置具有树脂制的外筒、内筒、配置于它们之间的橡胶弹性体,通过在托架的内表面形成凹陷部,从而使托架的内表面形状为阶梯形状,另一方面外筒的外表面实质上为沿轴向呈直线形状,利用树脂的弹性变形一边使外筒缩径一边将其压入到托架内部,利用压入后的弹性复原力使托架的阶梯部和外筒的阶梯部在轴向且在脱离方向上相互地卡合。并且,在日本授权公告特许3767545号中,采取了下述措施对托架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加工而使其表面粗糙以提高摩擦系数,从而确保外筒的连结力,或在外筒的一端形成用于卡合的突起部使其与托架的端面抵接以防止脱落等。但是,日本授权公告特许3767545号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包括托架、外筒、内筒以及弹性体,上述托架呈筒状,连接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一者,其内表面在筒轴线方向呈直线形状,上述外筒为树脂制,具有:小径部,其形成为圆筒状,用于压入上述托架的筒内,其由向上述托架压入的压入前端构成,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小径面;大径部,在进行上述压入之前,其外径比上述托架的内径及上述小径部的外径大,其形成于向上述托架压入时比上述小径部靠后侧的压入后端侧,其厚度比上述小径部的厚度厚,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大径面;中间部,其形成于上述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其在外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上述小径面和上述大径面的立起面,上述内筒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侧且与振动发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波户则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