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5882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的底部(34)自通路外筒部(32)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曲地形成,在分隔构件(20)的筒部(22)的外周侧与凸缘部(24)相对且分开地配置。另外,底部(34)在轴向(S)上配置在筒部(22)的内侧、即径向看时底部(34)与筒部(22)重合。在限制通路构件(30)上,以覆盖下侧的开口的方式硫化粘接有弹性膜状的隔膜(50)。另外,在限制通路构件(30)上,以覆盖通路内筒部(36)的内周面的方式,与隔膜(50)一体地硫化形成有密封部(5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常用作工业机械、汽车的发动机架(engine mount)等的、用于将从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向车体等振动承受部传递的振动吸收并使其衰减的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成为车辆的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和成为振动承受部的车体之间配设有作为发动机架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吸收发动机所产生的振动,抑制向车体侧传递振动。作为该隔振装置,公知有在装置内部设有弹性体和一对液室、且一对液室通过限制通路互相连通的液体封入式的装置。采用该液体封入式的隔振装置,在搭载的发动机工作而产生振动的情况下,利用弹性体的减振功能及将一对液室之间连通起来的节流孔内的液体粘性阻力等吸收振动,抑制向车体侧传递振动。作为上述以往的液体封入式的隔振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 5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1 5所述的隔振装置利用分隔构件将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利用构成在分隔构件的外周的限制通路使主液室和副液室相连通。但是,在分隔构件的外侧利用相对于该分隔构件独立的限制通路构件在其与分隔构件之间构成限制通路的情况下,存在通过硫化等将隔膜直接粘接在限制通路构件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确保分隔构件与限制通路构件、隔膜之间的密封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90388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04964号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221080号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8-14317号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363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考虑到上述事实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分隔构件与限制通路构件、隔膜之间的密封性的隔振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包括第1安装构件,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一者;第2安装构件,其做成筒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配设在上述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之间,将两者连结起来;主液室,其将上述弹性体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地构成在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内侧,封入有液体;副液室,其封入有液体,该副液室的分隔壁的至少一部分由隔膜形成,该副液室能够扩大或缩小;分隔构件,其具有筒状的筒部、从上述筒部的靠上述主液室侧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地构成且外周沿着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内周配置的凸缘部、及配置在上述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可动弹性膜,该分隔构件用于将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之间分隔开;限制通路构件,其做成相对于上述分隔构件独立的环状,配置在上述分隔构件的筒部和上述第2安装构件之间,该限制通路构件具有底部和沿着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内周配置的通路外筒部,该底部与上述通路外筒部相连地形成,与上述凸缘部相对地配置,并配置在上述筒部的筒轴方向内侧,在该限制通路构件与上述分隔构件之间构成使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相连通的限制通路,并且,上述隔膜的外周端粘接在至少上述底部的内周。在上述构造的隔振装置中,限制通路构件相对于分隔构件独立,在分隔构件与限制通路构件之间构成有使主液室和副液室相连通的限制通路。构成副液室的隔膜的外周端粘接在至少底部的内周,该限制通路经由构成在限制通路构件的底部的开口与副液室相连通。限制通路构件的底部配置在筒部的外周侧的筒轴方向内侧。因而,通过将粘接有隔膜的外周端的限制通路构件向径向内侧凿紧,能够可靠地将底部的内周侧和分隔构件的筒部外周之间密封。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隔振装置包括与上述底部相连地形成的、沿着上述筒部的外周配置的通路内筒部。采用上述构造,能够利用通路内筒部的内侧面将通路内筒部的内侧面与分隔构件的筒部外表面之间密封。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通路内筒部自上述底部的内端部朝向上述副液室侧延伸。采用上述构造,通过将通路内筒部向径向内侧凿紧,能够可靠地将通路内筒部与筒部之间密封。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部的圆周方向一部分构成有与上述副液室相连通的开口,上述隔膜在与上述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在比上述开口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粘接于上述限制通路构件。如上所述,能够在限制通路构件的底部构成开口而使限制通路和副液室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隔膜在比上述底部的内周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构成上述副液室,上述隔膜在与上述底部的开口相对应的连通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采用上述构造,由于副液室的外周构成在底部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使副液室部分在径向上紧凑地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隔膜构成为在上述连通位置的厚度该隔膜的大于构成上述副液室的其他部分的厚度。采用上述构造,能够抑制由液体的流通导致连通位置的隔膜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分隔构件的筒部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构成有向径向内侧退避的退避部,上述限制通路和上述副液室经由从上述限制通路朝向上述退避部的外表面开口的开口部相连通。如上所述,通过在分隔构件中构成退避部,也能够使限制通路和副液室相连通。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分隔构件与限制通路构件、隔膜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构造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限制通路构件和隔膜的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组装前)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组装后)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构造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构造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限制通路构件和隔膜的构造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该隔振装置10适合用作将作为汽车的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支承在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体上的发动机架。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S表示装置的轴心线,将沿着该轴心线的方向作为装置的轴向S,图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隔振装置10的上下方向地进行以下说明。作为隔振目标的主要振动(主振动)沿轴向S输入。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包括第1安装构件14和第2安装构件12。第2安装构件12做成大致圆筒状,在其中间部构成有台阶部12B。第2安装构件 12以台阶部12B为界,其上侧为弹性体连结部12A,其下侧为比弹性体连结部12A小径的分隔夹持部12C。在分隔夹持部12C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凿紧的凿紧部12D。第2安装构件12通过未图示的托架连结于车体。第1安装构件14做成比第2安装构件12小径的大致圆柱状,从其上表面中央部分朝向轴向下侧地构成螺纹孔14A,该螺纹孔14A形成有内螺纹。螺纹孔14A用于与连结于发动机侧的未图示的螺栓螺纹接合。第1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英树染谷胜己前田直树服部优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