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93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反射式过滤器,其包括,本体,具有两个带进出口的第一、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出口、第二腔室进口分别位于本体上端面;第一腔室进口、第二腔室出口位于本体侧面;底部设排污口及控制阀;罩体,设于本体上端面,形成一容置空间;滤网,筒状结构,设于本体上端面,底部与本体第一腔室出口相连通;旋转环,套设于滤网上端口外侧,设叶片,叶片端部设喷嘴,喷口对应于滤网外侧;导管,设于旋转环叶片上方,并设控制阀。液体进入本体第一腔室,向上通过滤网后再向下通过本体第二腔室出口流出。在清洗时关闭进出口控制阀,打开排污控制阀、打开压缩空气控制阀,转动手轮,使旋转环、滤网同时转动,滤网慢速转动,喷流能射向滤网,冲刷掉滤网内的污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式过滤器
技术介绍
原来在线安装的过滤器一般是由用手工清洗滤芯的。其结构是直桶 状,即下半部分是底座,上盖部分是呈桶状倒扣在底座上,内部滤芯形状 是空心柱状,圆垂直状一端插扣在底座进水口上,另一端被上盖压住,油 从底部进入通过滤网后上部流出,各部件互相螺栓连接锁定。其缺点1、每次清洗必须离线;2、拆装过程中会发生零部件损坏, 及密封不良;3、有些污染物就是用刷子刷洗用力不当会损坏滤网;4、造 成二次污染及油浪费;5、时间长费工;6、更换一个代价很高,每个3000 元(进口件采购周期很长,要半年),每年要更换40个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反射式过滤器,减去清洗滤网时对滤 网的损伤;消除二次污染,也避免了污染环境,质量稳定有保障,免除了 因定期重复对过滤器滤芯,人工清渣造成的停机、过滤器部件损坏的现象 和减少流体排放达到节约原料,在确保过滤器长期可靠的运行状态,实现 滤芯的重复使用,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工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反射式过滤器,其包括,本体,具有两个分别带进出口的第一、第二 腔室;该两个腔体结构互不连通;第一腔室出口、第二腔室进口分别位于 本体上端面;第一腔室进口、第二腔室出口分别位于本体侧面;其底部开 设一排污口,并设控制阀;罩体,设置于本体上端面,形成一容置空间; 滤网,筒状结构,设置于本体上端面,底部与本体第一腔室出口相连通; 还包括,旋转环,套设于滤网上端口外侧,其上沿圆周设若干叶片,叶片 的端部设置喷嘴,其喷口对应于滤网外侧;导管, 一端端口设置于旋转环叶片上方,另一端接流体介质源,并装设一控制阀。进一步,本技术还设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对应本体上端面第一 腔室出口开有通孔,通孔外侧环设一供滤网固定的凹槽。又,所述的凹槽为两个环状凸起形成。所述的本体上端面开有二个与第一腔室相通的通孔,对应该两个通孔 设置二个滤网以及相应的旋转环,所述的固定座上设二个通孔以及相应的 供滤网固定的凹槽。另外,本技术还设一手动机构,其包括,手轮、连杆、主动轮及 与之啮合的二个从动轮;该手轮位于罩体外,固定于一端伸入罩体内的连 杆的上端,主动轮固定于连杆下端,与主动轮啮合的二个从动轮与滤网相 联结。所述的二个从动轮分别通过一连接杆与滤网相联结。再有,本技术所述的滤网包括内层粗滤网以及外层的精细滤网。 所述的流体介质为压縮空气或油流介质。所述的喷嘴喷口内壁成10° 30°锥角。液体进入本体第一腔室,向上通过滤网(或双滤网)后再向下通过本 体第二腔室出口流出。清洗时,关闭进出口控制阀,打开排污控制阀、打开压縮空气(原管 道内流体介质)球阀,缓慢转动手轮,使旋转环、滤网同时转动,滤网慢 速转动,喷流射向滤网,冲刷掉滤网内的污渣。本技术通过设计带喷嘴旋转环,喷嘴喷射气流为八字形、呈扇形 状喷射,喷射时流体不会是圆柱面接触滤网,而是呈线状与滤网接触,圆 柱面状喷射,滤网接触面大,其受力也大,会损坏滤网。通过控制阀在线调整进口流量,控制有效射程,避免过小时清洗效果 不到位,过大会造成滤网损坏。即有效射程,用控制压縮空气(或其他流 体介质)流量、压力,来达到定量恒定清洗滤网。同时,通过外部设计一个旋转手轮,通过连杆、齿轮与滤网相连。清 洗时可以转动手轮,使滤网旋转,达到双向交汇清洗,这样射流旋转状射 向滤网,就能把附着在滤网上的污渣向下排到底部,打开盛渣桶下的排渣 阀,将污物排出。清洗在密闭的状态下,减去了清洗过程中,由于人为施力不均衡对滤 网的损坏;减去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了在拆洗过程中对设备的损坏;该操作一般只要10-30秒就可以对滤网的清洗工作,达到不用拆开过滤器就能自动清洗滤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压縮气体(也可以用原系统的流体介质),达到清洗滤 网目的,因而结构工艺简单,实用性强,运行效果和寿命及原材料、制造 成本,等都比原先的过滤器优越许多,如原有过滤器的洗刷机构对滤网的 互相效耗及其它相关部件的损坏,縮短了清洗环节,避免了其它不确定因 素造成设备损坏;复式滤网结构可以增加通滤面积。本技术过滤器省工、省力,清洗效果好,可以达到快速完成一次 清洗过滤器的工艺时间,节省滤芯,保证流体的过滤效果充分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3a为本技术旋转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4为本技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4,本技术反射式过滤器,其包括,本体l,具有两 个分别带进出口的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该两个腔体结构互不连 通;第一腔室101出口 1012、第二腔室进口 1021分别位于本体1上端面; 第一腔室进口 1011、第二腔室出口 1022分别位于本体1侧面;其底部开 设一排污口 103,并设控制阀104;所述的本体1上端面开有二个与第一 腔室101相通的通孔;罩体2,设置于本体l上端面,形成一容置空间;二个滤网3、 3',筒状结构,分别对应设置于本体1上端面二个通孔, 并与本体1第一腔室101相连通;二个旋转环4、 4',套设于滤网3、 3'上端口外侧,其上沿圆周设 若干叶片41,叶片41的端部设置喷嘴42,其喷口对应于滤网3、 3'夕卜侧;导管7, 一端端口设置于旋转环4叶片41上方,另一端接流体介质源, 并装设一控制阀71。一固定座5,其上对应本体1上端面的二个通孔开设二个通孔51、51,, 通孔51、 51'外侧环设二个供滤网3固定的凹槽52、 52',该凹槽52、 52'为两个环状凸起形成。一手动机构6,其包括,手轮6K连杆62、主动轮63及与之啮合的 二个从动轮64、 65;该手轮61位于罩体2外,固定于一端伸入罩体内的 连杆62的上端,主动轮63固定于连杆62下端,与主动轮63啮合的二个 从动轮64、 65分别通过一连接杆66、 67与滤网3、 3'相连接;连杆62 与罩体2之间还设密封压盖68。所述的滤网3包括内层粗滤网31以及外层的精细滤网32。所述的流体介质为压縮空气或油流介质。本技术用压縮空气(或使用原管道的介质)作动力,注入套装在 滤网上端带喷嘴的叶片式旋转环,(运用液压马达结构原理),其下部有 对称喷嘴,压縮空气或油流介质就会从喷嘴口喷出,射向滤网外壁,射流 方向与滤网有一夹角,射流经过时带喷嘴的叶片式旋转环会自动围绕滤网 快速转动,这样射流旋转状射向滤网,就能把附着在滤网上的污渣冲出, 并先期打开盛渣桶下的排渣阀,该操作一般只要10-30秒就可以对滤网的 清洗工作,达到不用拆开过滤器的就能自动清洗滤芯。另外,在清洗时用手转动手轮,连杆上的主、从动轮带动两个滤网顺 时钟旋转,这样清洗的效果更理想;当由于偶发因素造成带喷嘴的叶片式 旋转环不转时,转动一下手轮就可以消除卡壳的问题。本技术具有在线清洁滤网的功能,并且清洗时是在封闭的状态下 完成清洗工作,人不直接接触滤网,因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避免了污 染环境,用于液压系统中保障油品的清洁度,从而保障液压系统中各种元 件安全长效运行,例如在轧机、巻取机、尺导板等机械设备中大量使用的 液压动力系统。权利要求1.反射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反射式过滤器,其包括,    本体,具有两个分别带进出口的第一、第二腔室;该两个腔体结构互不连通;第一腔室出口、第二腔室进口分别位于本体上端面;第一腔室进口、第二腔室出口分别位于本体侧面;其底部开设一排污口,并设控制阀;    罩体,设置于本体上端面,形成一容置空间;    滤网,筒状结构,设置于本体上端面,底部与本体第一腔室出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环,套设于滤网上端口外侧,其上沿圆周设若干叶片,叶片的端部设置喷嘴,其喷口对应于滤网外侧;    导管,一端端口设置于旋转环叶片上方,另一端接流体介质源,并装设一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