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014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10),包括管状缸套(11),该管状缸套(11)由设有气体充注阀(13)的底部(12)封闭,且在相对端由缸盖部分(14)封闭,缸盖部分(14)设有供具有活塞(16)的杆(15)穿过的孔;气缸致动器在压缩腔室(17)内、在缸套(11)的内表面(18)上具有浅浮突区域(19、319),该浅浮突区域设计成干扰由活塞(16)或缸盖部分(314)的垫圈装置提供的密封件,该垫圈装置抵靠内表面(18、318)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
技术介绍
气缸致动器通常由管状气体容纳缸套形成,该管状气体容纳缸套在一端通过设有气体充注阀的底部密封封闭,且在相对端则由缸盖部分密封封闭,该缸盖部分设有供具有活塞的杆穿过的孔,活塞在缸套内进行平移运动,该缸套、底部和缸盖部分形成活塞的行程隔室,而活塞本身与缸套和底部形成气体压缩和膨胀腔室。这种气缸致动器通常、但不排他地也用于各种情况,诸如铸模、模具形成压机等, 其中它们会经受高内部压力或与压机或铸模的相关联的部件撞击的情况,从而气缸致动器会被损坏;这种损坏会使气缸致动器本身不可再用,需要更换并中断其中放置气缸致动器而进行工作的机器或设备,但是,这些损坏甚至会伤害附近的操作者,诸如在因不受控的压力升高而造成爆炸的情况,或因对活塞杆或对将活塞杆保持在缸套内的部件的损坏而造成爆炸的情况,或者破裂且高压气体失控泄漏的情况下。主要导致这种损坏的原因之一是活塞的“超行程”,即从该特定气缸致动器的结构方面看具有活塞的杆的缩进行程比所允许的长。该“超行程”会例如由致动器的杆上未预料到的负载增加所导致,这迫使杆在致动器的本体内缩进未预料到的长度,在致动器内产生压力过载,使得致动器结构整体可能不能承受。该致动器会因此在形成该致动器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点处裂口或破裂,或其密封件可能失效,且在所有提到的情况下会发生不期望的、不想要的且危险的气体快速泄漏。为了防止发生这种危险的超行程情况,业已开发了这样的气缸致动器,其包括设计成在超行程情况下用于高压气体的受控且安全的逸出的安全装置。例如,要求1998年5月22日优先权的奥弗兰工业(Orflam Industries)名下的 EP0959263B1揭示并要求保护一种具有可压缩流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缩腔室和活塞, 该压缩腔室容纳可压缩流体,活塞可在该压缩腔室内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压缩该可压缩流体,且响应于压缩流体的力而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该装置包括安全构件,该安全构件被布置成如果活塞进行比预设的标称行程长的意外行程,则被活塞撞击,该安全构件被设计成在被活塞撞击时对压缩腔室进行排放。在同一申请人名下的W02009/063003中揭示和要求保护了一种用于气缸致动器的安全装置。这种安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与气缸致动器的底部或缸套相关联的可破裂分隔件,该可破裂分隔件经受气缸致动器的压缩和膨胀腔室内高压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该可破裂分隔件与在该压缩和膨胀腔室内延伸的纵向细长件相关联,该纵向细长件所延伸的长度使得在活塞的下降期间、在活塞进行比预设长度长的行程(即超行程)之前就阻拦活塞的一部分;该纵向细长件由可挠曲支承装置支承,该可挠曲支承装置适于在该纵向细长件上存在活塞的预设推力时,允许该纵向细长件运动以使可破裂分隔件破裂,打开用于气体的向外流出路径。除了其有效性之外,所提到两个的用于气缸致动器的安全系统都还具有一些缺点O第一个缺点与两个技术方案都提供设计成允许高压气体受控逸出的部件的破裂这一点相关。因此,为了恢复气缸致动器的完全功能,必须更换该部件,因此要使用劳力和备用部件。另一缺点是必须非常精确地提供设计用来破裂的这些部件,因为这些部件精确地在预设应力下断裂是很关键的。否则,如果设计用来破裂的部件未在设计负载下破裂,或在较低负载下破裂,则气缸致动器会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由超行程造成的增加压力的情况下的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该安全装置在能够避免已知类型气缸致动器和安全装置的缺点。在该目标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如果发生超行程,该气缸致动器非常易于重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该安全装置至少与已知气缸致动器一样高效和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该超行程安全装置结构简单且易于使用,并可用已知系统和技术并以低成本制造。在下文中会变得更明显的该目标和这些及其它目的通过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来实现,该气缸致动器包括管状气体容纳缸套,该缸套在一端由设有气体充注阀的底部密封封闭,且在相对端由缸盖部分封闭,缸盖部分设有供具有活塞的杆穿过的孔,所述缸套、底部和活塞形成气体压缩和膨胀腔室,所述气缸致动器的特征在于,气缸致动器在所述压缩腔室内所述缸套的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浅浮突(low relief)区域,该至少一个浅浮突区域设计成干扰由与所述活塞或所述缸盖部分相关联并抵靠缸套的所述内表面操作的垫圈装置所提供的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浅浮突区域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 其限定所述活塞或所述缸盖部分的返回行程的极限。附图说明从借助附图中的非限制性例子来说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的五个较佳的但非排它性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的侧剖视图;图2是处于超行程构造的图1的同一气缸致动器的视图;图3是图1中细节的视图;图4是图2中细节的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的侧剖视图;图6是其第三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的侧剖视图;图7是其第四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的侧剖视图;图8是与图7相同的视图,其中气缸致动器处于超行程构造;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的侧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细节的视图;图11是处于第二运行构造的与图9相同的侧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细节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在图1和2中所示的其第一实施例中,用附图标记10总体标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气缸致动器10包括管状气体容纳缸套11,该管状气体容纳缸套11在一端由设有气体充注阀13的底部12密闭地密封,且在相对端由缸盖部分14密封,缸盖部分14设有供具有活塞16的杆15穿过的孔。缸套11、底部12和活塞16形成气体压缩和膨胀腔室17。气缸致动器10在压缩腔室17内的缸套11内表面18上具有浅浮突区域19,该浅浮突区域19设计成干扰由与活塞16或与缸盖部分14相关联的垫圈装置提供的密封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致动器10的第一实施例中,缸盖部分14由环形垫圈支承本体20和封闭环21形成,封闭环21被拧到环形本体20的相应螺纹颈部22上以将其锁定。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浅浮突区域19由多个凹陷23形成。各凹陷23并排设置在缸套11的内表面18的同一周向带的弧上相同高度处。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第一实施例中,浅浮突区域19的各凹陷23设计成干扰由与活塞 16相关联的垫圈装置所提供的密封件。在所述和所示的实例中,该垫圈装置由唇形密封环25提供。密封环25在气缸致动器10的正常操作期间抵靠缸套11的内表面18而作用。浅浮突区域19的凹陷23设置的位置使得形成活塞16的返回行程的极限。因此,如果活塞16被推入压缩腔室17内比预定行程长的深度,即在超行程情况下,如图2所示,密封环25遇到凹陷23,失去其功能。因此,在超行程情况下,如图4清楚地所示,腔室17内的高压气体在形成于凹陷23 与密封环25之间的间隙内找到逸出路径。因此,避免了任何杆15失控喷出的风险,因为其向上运动将由未通过凹陷23从压缩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超行程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10),包括管状气体容纳缸套(11),所述管状气体容纳缸套(11)在一端由设有气体充注阀(13)的底部(12)密封封闭,且在相对端由缸盖部分(14)密封封闭,所述缸盖部分(14)设有供具有活塞(16)的杆(15)穿过的孔,所述缸套、底部和活塞形成气体压缩和膨胀腔室(17),所述气缸致动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致动器在所述压缩腔室(17)内的所述缸套(11)内表面(18)上具有至少一个浅浮突区域(19、319),所述至少一个浅浮突区域(19、319)设计成干扰由与所述活塞(16)或所述缸盖部分(314)关联并抵靠所述缸套的所述内表面(18、318)而作用的垫圈装置所提供的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浅浮突区域(19、319)所设置的位置使得限定所述活塞(16)或所述缸盖部分(314)的返回行程的极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卡佩勒M·斐奥雷斯D·范缇纳多
申请(专利权)人:异型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