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4156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增减速装置。第一旋转轴(2)和第二旋转轴(3)被配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L)旋转。第二旋转轴(3)具有覆盖第一旋转轴(2)端部的圆筒状支承部(11)。壳体(4)支承第一旋转轴(2)及第二旋转轴(3)。第一滚动轴承(5)配置在第一旋转轴(2)与壳体(4)之间,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旋转轴(2)。第二滚动轴承(6)配置在支承部(11)与第一旋转轴(2)之间,可相对旋转地支承第一旋转轴(2)及第二旋转轴(3)。第二旋转轴(3)的传递部(11A)将向第一旋转轴(2)侧挤压第二旋转轴(3)的预压力传递至第二滚动轴承(6)。壳体(4)的受压部(31A)承受从第二滚动轴承(6)传递至第一滚动轴承(5)的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牵引驱动器,其作为增减速装置,在传递动力的同时改变从输入 轴输入的转速并从输出轴输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43011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 丹羽政人、关启明、神谷好承、疋津正利,“使用行星机构的轴承转用 式减速器” 2007年度精密工学会春季大会学术演讲会演讲论文集,2007年,979-980页与使用齿轮的增减速装置相比,上述牵引驱动器具有噪音、振动小的优点。但是, 也有在一级内难以实现大范围的减速比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牵引驱动器(轴承转用式减速器)中,存在打 滑率随输出转矩的增加而增加的问题。S卩,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通过使径向止推滚珠轴承的外轮相对壳体 沿轴向移动来施加预压。在该结构中,利用作用于外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而静止,如果输 出转矩增加,则作用于外轮的旋转力超过摩擦力,可能使外轮与壳体之间发生打滑(打滑 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振动、噪音、打滑的发生并 且能够实现大范围减速比的增减速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轴,其被配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轴,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具有覆盖所述第一旋转轴端部的圆筒状支承部;壳体,其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及所述第二旋转轴;第一滚动轴承,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壳体之间,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滚动轴承,其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之间,可相对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及所述第二旋转轴;预压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施加将所述第二旋转轴向所述第一旋转轴侧挤压的预压力;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传递部,其将施加至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预压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滚动轴承;所述壳体的受压部,其承受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崎康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