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控制臂前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309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外套管、内套管、缓冲橡胶、金属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与金属内、外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一侧有金属垫片,外套管一侧有法兰边和橡胶缓冲区。所述的缓冲橡胶与金属垫片的间隙为1.0mm。装配时两个衬套相对装配,所有关于性能的要求都是以对装后两个衬套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在满足刚度,耐久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优化了装配方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控制臂前衬套,属于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橡胶衬套结构和装配的改进领域。
技术介绍
在开发H平台C131车型的时候,为了使整车达到较高的操纵稳定性,对前悬架下控制臂前衬套设定了较高的目标,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既要满足刚度的要求,又要提高耐久性,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控制臂前衬套,此衬套对整车性能比较重要,轴向刚度要求高,同时两侧面都有橡胶缓冲区;为了让缓冲区的接触面积足够,在内管外端增加了金属垫片;同时在尺寸上进行了优化,使衬套压装后两内套管有足够的预紧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外套管、内套管、缓冲橡胶、金属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与金属内、外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一侧有金属垫片,外套管一侧有法兰边、橡胶缓冲区。所述的缓冲橡胶与金属垫片的间隙为1. 0mm。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用于C131车型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一种新型结构,此结构满足了刚度、耐久等基本性能要求,同时装配工艺简单,可靠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金属垫片1、内套管2、缓冲橡胶3、外套管4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3与金属内套管2、 外套管4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2 —侧有金属垫片1,外套管4 一侧有法兰边、橡胶缓冲区。装配时两个衬套相对装配,所有关于性能的要求都是以对装后两个衬套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在满足刚度,耐久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优化了装配方法。新型内套管2的预载单个衬套的内套管2和外套管4相对尺寸为31mm,而控制臂前套管的长度为61mm,也就是说在装配后,两侧的内套管2各被伸张出0. 5mm,保证了预紧力,同时将缓冲橡胶3与金属垫片1的间隙由0. 5mm增大到1. 0mm,完成轴向刚度的限位要求。内套管2外端的金属垫片1 由于前衬套轴向位移比较有限(3mm)因此橡胶量相当薄,对于零件硫化产生了困难,将压力垫片压入内套管,一方面保证的硫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达到了轴向限位的目的。 缓冲橡胶3与垫片的分离缓冲橡胶与压力垫片没有硫化在一起,此种结构在悬架上下跳动的工况下,缓冲橡胶基本不扭转,提高了耐久性能。权利要求1.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外套管、内套管、缓冲橡胶、金属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与金属内、外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一侧有金属垫片,外套管一侧有法兰边和橡胶缓冲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橡胶与金属垫片的间隙为1. 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外套管、内套管、缓冲橡胶、金属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与金属内、外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一侧有金属垫片,外套管一侧有法兰边和橡胶缓冲区。所述的缓冲橡胶与金属垫片的间隙为1.0mm。装配时两个衬套相对装配,所有关于性能的要求都是以对装后两个衬套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在满足刚度,耐久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优化了装配方法。文档编号F16F15/08GK202138178SQ201120196499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李世杰, 王仕伟, 陈志刚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控制臂前衬套,由外套管、内套管、缓冲橡胶、金属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缓冲橡胶与金属内、外管壁硫化在一起,内套管一侧有金属垫片,外套管一侧有法兰边和橡胶缓冲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杰陈志刚王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