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276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膜片、扬声筒、插接件和触点装置,电磁装置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所述的静铁芯固定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静铁芯外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槽,线圈槽内设有线圈,静铁芯上方设有动铁芯,底盘上方设有膜片,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上,触点装置设置在底盘内,触点装置与动铁芯拨动配合设置,插接件设置在底盘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将触点装置和电磁装置内置于底盘内,使这些零部件内置,节省了原来电磁装置和触点装置所占空间,简化了电喇叭的架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的体积减小;车用内置式喇叭简化后降低了制造和组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
技术介绍
喇叭是汽车上必用的电器元件,目前,现有的汽车按有无触点可分为有触点式电喇叭即普通式电喇叭,以及无触点式的电喇叭即电子式电喇叭。现有的有触点式电咯喇叭上一般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触点装置、扬声筒以及膜片。如图所示,现有的汽车电喇叭的膜片设置在底盘与扬声筒之间,电磁装置和触点装置位于底盘外,这种汽车喇叭体积比较大,占用空间大,而且将电磁装置及触点装置设置在外侧容易使这些装置的零部件受到破坏和灰尘的污染,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 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膜片、扬声筒、插接件和触点装置,所述的电磁装置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所述的静铁芯固定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静铁芯外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槽,线圈槽内设有线圈,所述的静铁芯上方设有动铁芯,所述的底盘上方设有膜片,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上,所述的触点装置设置在底盘内,触点装置与动铁芯拨动配合设置,所述的插接件设置在底盘内。优选地,所述的触点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触点支架,触点支架上设有下触点臂和上触点臂,下触点臂和上触点臂上分别设有下触点和上触点。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 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的下触点套设在下触点臂上,下触点臂穿过下触点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的动铁芯的上方设有凸台,所述的延伸部与凸台相抵触,当动铁芯向下运动时,动铁芯拨动下触点臂的延伸部,形成上述所述的拨动配合设置。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利用触点装置下触点臂与电磁铁的配合设置,实现了电喇叭的工作,结构简单。优选地,所述的上触点臂和下触点臂之间设有触电绝缘片。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避免触点装置上触点臂和下触点臂之间的接触,保证了上触点臂和下触点臂之间的绝缘。优选地,所述的线圈为漆包线。优选地,所述的插接件包括插片座,所述的插片座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插接件设置在底盘的内部的底部,更进一步简化了本技术车用电喇叭的结构。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将触点装置和电磁装置内置于底盘内,使这些零部件内置,节省了原来电磁装置和触点装置所占空间,简化了电喇叭的架构,使得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的体积减小;车用内置式喇叭简化后降低了制造和组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具体是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包括底盘1、电磁装置 2、膜片4、扬声筒5、插接件6、触点装置3和电阻部件7。电阻部件7与触点装置3以及电磁装置2以电线的方式连接。底盘1的底部中心设有供电磁装置2安放的电磁槽11,电磁槽11周缘设有平台12。电磁装置2包括静铁芯21和动铁芯22,静铁芯21固定设置在底盘1的电磁槽11的底部中心,静铁芯21外设有线圈架23,线圈架23上设有线圈槽231,线圈槽231内设有线圈24,线圈M为漆包线。静铁芯21上方设有动铁芯22,底盘1上方设有膜片4,膜片4的周缘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开口的边缘上。动铁芯22远离静铁芯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4的中心,触点装置3设置在底盘1内部的平台12上,触点装置3与动铁芯22拨动配合设置,插接件6设置在底盘1内的平台上,插接件6包括插片座61,插片座61设置在底盘1的底部。本技术的插片座由螺钉62与螺母63的配合安装固定在底盘1上。触点装置3包括设置在底盘1上的触点支架31,触点支架31上设有下触点臂32 和上触点臂33,下触点臂32和上触点臂33上分别设有下触点321和上触点331。下触点 321套设在下触点臂32上,下触点臂穿32过下触点32并延伸形成延伸部322,动铁芯22 的上方设有凸台221,延伸部322与凸台221相抵触,当动铁芯22向下运动时,动铁芯22拨动下触点臂32的延伸部322,形成拨动配合设置。上触点臂33和下触点臂32之间设有触电绝缘片34。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的车用电喇叭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将触点装置3和电磁装置2内置, 简化了车用电喇叭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的体积减小;车用内置式喇叭简化后降低了制造和组装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口Λ,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膜片、扬声筒、插接件和触点装置,所述的电磁装置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铁芯固定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静铁芯外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槽,线圈槽内设有线圈,所述的静铁芯上方设有动铁芯,所述的底盘上方设有膜片,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上,所述的触点装置设置在底盘内,触点装置与动铁芯拨动配合设置,所述的插接件设置在底盘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触点支架,触点支架上设有下触点臂和上触点臂,下触点臂和上触点臂上分别设有下触点和上触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触点套设在下触点臂上,下触点臂穿过下触点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的动铁芯的上方设有凸台,所述的延伸部与凸台相抵触,当动铁芯向下运动时,动铁芯拨动下触点臂的延伸部,形成上述所述的拨动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触点臂和下触点臂之间设有触电绝缘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为漆包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件包括插片座, 所述的插片座设置在底盘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膜片、扬声筒、插接件和触点装置,电磁装置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所述的静铁芯固定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静铁芯外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槽,线圈槽内设有线圈,静铁芯上方设有动铁芯,底盘上方设有膜片,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上,触点装置设置在底盘内,触点装置与动铁芯拨动配合设置,插接件设置在底盘内。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将触点装置和电磁装置内置于底盘内,使这些零部件内置,节省了原来电磁装置和触点装置所占空间,简化了电喇叭的架构,使得本技术的车用内置式喇叭的体积减小;车用内置式喇叭简化后降低了制造和组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G10K9/13GK202142287SQ20112019441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戴祥洪, 赵峰, 高之虎 申请人:浙江固久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内置式电喇叭,包括底盘、电磁装置、膜片、扬声筒、插接件和触点装置,所述的电磁装置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铁芯固定设置在底盘的底部,静铁芯外设有线圈架,线圈架上设有线圈槽,线圈槽内设有线圈,所述的静铁芯上方设有动铁芯,所述的底盘上方设有膜片,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膜片上,所述的触点装置设置在底盘内,触点装置与动铁芯拨动配合设置,所述的插接件设置在底盘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之虎赵峰戴祥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固久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