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旋流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6772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一次风旋风室和二次风混合室,旋风壳体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一次风旋风室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二次风混合室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一次风(含煤粉)气流分两股进入旋风室,煤粉的浓度可以调节,在点火时,可以采用浓相的煤粉,有助于减少点火热量,便于煤粉着火,煤粉着火后,可通过调节浓相和稀相的比例,控制燃烧程度,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属于燃烧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结构示意图,现有的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4、一次风旋风室5和一、二次风混合室7,一次风旋风室5后部的侧壁上设有一个一次风挡板门8,一次风旋风室5内设有可移动锥体3,可移动锥体3可前后移动可调节一次风旋度,一次风旋风室5的外侧壁前端与一、二次风混合室7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7,一、二次风混合室7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缺点是一次风的浓、淡分离和煤粉浓相点火技术以及二次风的旋向和旋度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控制的煤粉旋流燃烧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一次风旋风室和二次风混合室,旋风壳体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一次风旋风室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二次风混合室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 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所述的二次风挡板门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电动执行机构或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技术的优点是(1)、一次风(含煤粉)气流分两股进入旋风室,煤粉的浓度可以调节,在点火时,可以采用浓相的煤粉,有助于减少点火热量,便于煤粉着火,煤粉着火后,可通过调节浓相和稀相的比例,控制燃烧程度,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2)、二次风的旋向和旋度可通过改变二次风挡板的角度和开度随煤种和锅炉燃烧工况变化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技术。 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4、一次风旋风室5和二次风混合室7,旋风壳体4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3,一次风旋风室5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7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6,二次风混合室7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4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 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在点火时,可以采用浓相的煤粉,有助于减少点火热量,便于煤粉着火,煤粉着火后,可通过调节浓相和稀相的比例,控制燃烧程度,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 所述的二次风挡板门6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电动执行机构或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叶片角度可通过机械连接机构由电动执行机构或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照不同煤种的燃烧工况进行远方或自动调节。权利要求1.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4)、一次风旋风室(5)和二次风混合室(7),旋风壳体(4)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3),一次风旋风室(5)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7)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6),二次风混合室(7)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4)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风挡板门(6)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电动执行机构或计算机控制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一次风旋风室和二次风混合室,旋风壳体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一次风旋风室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二次风混合室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第一一次风挡板门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本技术的优点是一次风(含煤粉)气流分两股进入旋风室,煤粉的浓度可以调节,在点火时,可以采用浓相的煤粉,有助于减少点火热量,便于煤粉着火,煤粉着火后,可通过调节浓相和稀相的比例,控制燃烧程度,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文档编号F23D1/02GK202132941SQ20112018841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叶盛, 姚燕强, 宋金玲, 朱姗, 王伟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壳体(4)、一次风旋风室(5)和二次风混合室(7),旋风壳体(4)的后壁设有可移动锥体(3),一次风旋风室(5)的外侧壁前端与二次风混合室(7)的内侧壁后端之间设有二次风挡板门(6),二次风混合室(7)的前端具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旋风壳体(4)后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第一一次风挡板门(1)和第二一次风挡板门(2)分别连接煤粉浓淡分离器的浓相和稀相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姚燕强宋金玲朱姗叶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