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一次风入口、煤粉入口和风出口,在燃烧器体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二次出风管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在二次出风管与二次风入口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连接;在一次风入口处设有锥筒,锥筒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在燃烧器体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内旋流板和内导流板分别与燃烧器体的轴线成一定角度。该煤粉燃烧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完成低热值灰分高且粒度微细煤粉的连续喷射和充分燃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适用于低热值高灰分煤粉的连续喷射燃烧。
技术介绍
对于褐煤提质干燥生产过程中,其干燥系统气固分离装置产出的煤粉,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由于这种煤粉灰分高、发热值低、粒度小、堆积密度小且燃点低,包装易自燃,散放飞扬大,难于存储,极易形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造成资源浪费。在气固分离装置和煤粉仓内都不能长期存放,在容器内自然存放就会自燃,必须及时排出,同时因其产量大无法处理,形成褐煤提质干燥过程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难点。因褐煤提质干燥过程需要大量热烟气,一般采用动力煤燃烧,因能耗大,动力煤消耗量大。若能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低热值煤粉供热,既解决了煤粉难于存储的问题,又节约了动力煤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该煤粉燃烧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完成低热值灰分高且粒度微细的煤粉连续喷射和充分燃烧。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一次风入口、煤粉入口和风出口,在燃烧器体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二次出风管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在二次出风管与二次风入口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连接;在一次风入口处设有锥筒,锥筒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在燃烧器体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内旋流板和内导流板分别与燃烧器体的轴线成一定角度。所述的过渡管内还设有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外圆周与过渡管的内圆周倾斜角度一致,并在螺旋套筒的内圆周上设有螺旋板,螺旋板与轴线成一定角度;在螺旋套筒的端侧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伸出二次风入口的侧端壁,并通过螺母固定,在燃烧器体的外圆周对称设有调节顶杆,调节顶杆的位置与调节螺杆的位置对应。所述的二次风入口处设置二次风蝶阀。所述的内导流板共为六件,其中三件为短内导流板,另外三件为长内导流板,其中长内导流板的高度高于短内导流板,并且短内导流板与长内导流板交错分布。该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采用一次风入口处设置内旋流板,使形成旋转射流的气体对匀速进入的煤粉形成夹带,并将煤粉充分分散于中心管内旋转前行,在中心管前端内部的内导流板的作用下气固两相混合流旋转喷射而出,因煤粉粒度小,燃点低,点火即可燃烧,在燃烧空间足够的情况下,煤粉可以充分燃烧,采用二次风助燃使煤粉燃烧更充分。在过渡管内还设有螺旋套筒,并可左右调节,从而控制二次风进入风管后的旋转程度,来调节煤粉火焰的喷射直径和长度。同时利用调节顶杆来对调节螺杆进行定位和密封。在二次风入口处设置二次风蝶阀,可对二次风的风量调节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的主视图。图2为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I、一次风入口 2、煤粉入口 3和风出口 4,在燃烧器体I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5,二次出风管5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 6,在二次出风管5与二次风入口 6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7连接;在一次风入口 2处设有锥筒8,锥筒8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9;在燃烧器体I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10,内旋流板9和内导流板10分别与燃烧器体I的轴线成一定角度。所述的过渡管7内还设有螺旋套筒11,螺旋套筒11的外圆周与过渡管7的内圆周倾斜角度一致,并在螺旋套筒11的内圆周上设有螺旋板12,螺旋板12与轴线成一定角度;在螺旋套筒的端侧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伸出二次风入口的侧端壁,并通过螺母固定,在燃烧器体I的外圆周对称设有调节顶杆14,调节顶杆14的位置与调节螺杆13的位置对应。所述的二次风入口处设置二次风蝶阀15。所述的内导流板10共为六件,其中三件为短内导流板16,另外三件为长内导流板17,其中长内导流板17的高度高于短内导流板16,并且短内导流板16与长内导流板17交错分布。该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的工作原理为煤粉由煤粉入口 3均匀加入,一次风在一次风入口 2内旋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旋转射流对匀速进入的煤粉形成夹带,并将煤粉充分分散于中心管内旋转前行,在燃烧器体I前端内部设有内导流板10,并在短内导流板16与长内导流板17的作用下气固两相混合流旋转喷射而出;因煤粉粒度小,燃点低,点火即可燃烧,在燃烧空间足够的情况下,煤粉可以充分燃烧。二次风由二次风入口进入后,在螺旋套筒11内形成旋转前行的气流并在出口对中心管旋转而出的气固两相流进一步加强旋转趋势并与之混合助燃。权利要求1.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I)、一次风入口(2)、煤粉入口(3)和风出口(4),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体(I)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5),二次出风管(5)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6),在二次出风管(5)与二次风入口(6)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7)连接;在一次风入口( 2)处设有锥筒(8),锥筒(8)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9);在燃烧器体(I)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10),内旋流板(9)和内导流板(10)分别与燃烧器体(I)的轴线成一定角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管(7)内还设有螺旋套筒(11),螺旋套筒(11)的外圆周与过渡管(7)的内圆周倾斜角度一致,并在螺旋套筒(11)的内圆周上设有螺旋板(12),螺旋板(12)与轴线成一定角度;在螺旋套筒的端侧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伸出二次风入口的侧端壁,并通过螺母固定,在燃烧器体(I)的外圆周对称设有调节顶杆(14),调节顶杆(14)的位置与调节螺杆(13)的位置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风入口处设置二次风蝶阀(15)。4.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流板(10)共为六件,其中三件为短内导流板(16),另外三件为长内导流板(17),其中长内导流板(17)的高度高于短内导流板(16),并且短内导流板(16)与长内导流板(17)交错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一次风入口、煤粉入口和风出口,在燃烧器体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二次出风管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在二次出风管与二次风入口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连接;在一次风入口处设有锥筒,锥筒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在燃烧器体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内旋流板和内导流板分别与燃烧器体的轴线成一定角度。该煤粉燃烧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完成低热值灰分高且粒度微细煤粉的连续喷射和充分燃烧。文档编号F23D1/02GK202719600SQ2012203752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振伟, 张 诚 申请人:张振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旋流低热值煤粉燃烧器,包括筒形的燃烧器体(1)、一次风入口(2)、煤粉入口(3)和风出口(4),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体(1)的外圆周的后半部设有同轴的二次出风管(5),二次出风管(5)的端部设有竖直向上的二次风入口(6),在二次出风管(5)与二次风入口(6)之间通过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的过渡管(7)连接;在一次风入口(2)处设有锥筒(8),锥筒(8)内设有圆周分布的内旋流板(9);在燃烧器体(1)的出风口的内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导流板(10),内旋流板(9)和内导流板(10)分别与燃烧器体(1)的轴线成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伟,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