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77761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由血小板和冷冻保护剂组成,其中冷冻保护剂由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和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制剂中血小板的稳定性,并维持血小板的生物活性,冻干粉复溶后仍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用冻 干粉制剂,特别涉及一种血小板的注射用冻干粉制剂。
技术介绍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成分,人体在大量失血后需要输入血小板,进行化疗和骨髓移植的患者更需要输入大量的血小板。目前常用的血小板保存方法是在20°C 24°C震荡条件下保存,仅能保存5天,之后即会失去活性,且易激活血小板细胞功能和促进微生物生长污染,很难适应临床恶需求。目前研究认为,采用冻干技术可以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期,研究中常用的冷冻保护剂等关键辅料包括海藻糖、二甲基亚砜和可逆性激活抑制剂。海藻糖是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其羟基能代替水分子同蛋白质表面部分结合,进入细胞后会形成保护层,对细胞形成保护。但只有当海藻糖达到一定浓度并均勻分布在血小板胞膜内外时,才能在冻干过程中对血小板起到相对理想的保护作用。因此,冻干前有效负载海藻糖至胞内是血小板冻干保存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血小板胞膜对其具有非渗透性,因此将海藻糖负载进入血小板胞内,需要复杂的工艺过程,耗时长达4小时, 并需要引入更多种化学物质。使得工艺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成为困扰血小板冻干粉应用的难题之一。即使目前认为相对比较简单的液相内吞负载海藻糖的方法也存在工艺耗时长的问题。此外,重复实验证明海藻糖用于血小板冻干粉时,保存的血小板激活率高,体内存活期缩短。二甲基亚砜可防止冻干过程中形成冰晶对细胞造成损伤。温度接近0°C时,二甲基亚砜使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无冰晶形成;温度继续降低时,细胞外液中形成冰晶,而血小板内溶液不冻结。血小板胞外水不断形成冰晶,胞外浓度增大,会使细胞内的自由水透过细胞膜渗出到胞外,如果降温速度足够慢,即可使血小板逐渐脱水而不会形成冰晶。但是,二甲基亚砜作为一种化学试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不适于注射给药,残留的二甲基亚砜可能会在长期输注冻干血小板的患者体内逐渐积累而形成伤害,所以使用前需要反复冲洗,在洗涤过程中,血小板易被激活、损伤而丧失其临床应用价值。在血小板体外冻干、保存和使用整个过程中,均可引起血小板过度激活,从而使得细胞回收率降低,血小板正常功能降低或丧失。为避免血小板在处理过程中过度激活,需要加入一种或几种可逆性激活抑制剂来保护血小板,使其在应用前处于暂时休眠状态,增强冻干血小板的生存能力,延长其生存时间,并且可以使二甲基亚砜的用量由5%降低至 2%。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各种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如腺苷(adenosine)、前列腺素El (Prostaglandin El)、阿米洛利(amiloride)和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等均具有确切并且较强的生物活性,如作为辅料使用,会诱发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药理或病理现象,不适于作医药用辅料。目前采用的血小板冻存方法中,以种三种辅料一般同时使用,以提高血小板的稳定性、存活率和回收率。然而,医药界已经认识到,即使同时使用海藻糖、二甲基亚砜和可逆性激活抑制剂制备血小板冻干粉,其回收率仍比较低,大约65%左右。而其体内存活率则更低,甚至低于40%。加之以上三种辅料中,二甲基亚砜和可逆性激活抑制剂均不适于作为药用辅料使用,否则会都人体造成损害。因此,目前研发的各种血小板冻干粉处方和工艺多处于以研究为目的的阶段,而无法投入临床使用。 因此,寻找新的安全性高且能够维持冻存血小板高回收率和高存活率的血小板冻干粉处方和工艺,已成为已成为制约血小板临床使用的关键因素。四氢嘧啶,化学名为1,4,5,6-四氢-2-甲基_4_嘧啶羧酸或 2-Methyl-l, 4, 5, 6-tetrahydropyrimidine-4-carboxylic acid 或(S)_2_methyl_l, 4, 5, 6-tetra-hydropyrimidine-4-carboxylic acid gJc , 4, 5, 6-tetrahydro-2-methyl-4-pyrimidine carbonic acid, CAS 号为96702-03-3,是1985年从海洋生物体内发现的氨基酸衍生物,具有保湿、防紫外线照射等作用,近年来已被用于化妆品作为保湿性成分或辅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用冻干粉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由血小板和冷冻保护剂组成,所述冷冻保护剂由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和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组成,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葡聚糖、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糖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用量为每IO12个血小板细胞用5mg-80mg,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用量为每IO12个血小板细胞用 2mg-50mgo所述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的用量为每IO12个血小板细胞用10mg-30mg。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用量为每IO12个血小板细胞用2mg-20mg。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每IO12个血小板细胞用2mg-14mg。所述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配液:将血小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用灭菌注射用水配成浓度为2X IO9细胞/ml的悬液, 然后加入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和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静置1小时;2)冻干a、预冻将分装于西林瓶的溶液以10°C/分钟的速度从22°C降至_40°C,维持冷冻2小时;b、一次干燥抽真空至10Pa-30Pa,然后以5°C /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_5°C,维持干燥8小时;c、二次干燥一次干燥后,以0. 1°C /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2°C,维持干燥5小时, 灭菌分装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氢嘧啶,化学名为2-Methyl-l,4,5,6-tetra hydropyrimidine-4-carboxylic acid 或(S)-2-methyl-l, 4, 5, 6-tetra-hydropyrimidine-4-carboxylic acid 或 1,4,5,6-tetrahydro-2~methy1-4-pyrimidinecarbonic acid。1,4,5,6-四氢-2-甲基-5-羟基-4-嘧啶羧酸俗称羟基四氢嘧啶,CAS号为96702-03-3,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本专利技术人在实验研究中惊奇的发现,将四氢嘧啶与某些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混合物,对血小板冻干具有出乎意料的保护作用,血小板与四氢嘧啶及其衍生物和非 渗透性冷冻保护剂混合后进行冻干,所得的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回收率、体内存活时间和血小板功能相对较高,冻干对血小板的影响极小,利于血小板的长期贮存和运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处方及制备血小板细胞2 X IO9细胞/ml 1000ml四氢嘧啶12mg聚乙烯吡咯烷酮IOmg1)配液:将血小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用灭菌注射用水配成浓度为IX IO9细胞/ml的悬液, 然后加入四氢嘧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静置1小时;2)冻干a、预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用血小板冻干粉制剂,其特征在于:由血小板和冷冻保护剂组成,所述冷冻保护剂由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和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组成,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葡聚糖、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糖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四氢嘧啶或羟基四氢嘧啶用量为每1012个血小板细胞用5mg-80mg,所述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用量为每1012个血小板细胞用2mg-50m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保秋高继友房世红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环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