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141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它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两根上夹轴,两根下夹轴,前端板上设置两个上轴孔和两个下轴孔,后端板相应位置设置两个上轴孔和两个下轴孔,上轴孔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下轴孔之间的距离,它还包括两根中夹轴,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中轴孔,两个中轴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轴孔之间的距离,且所述中夹轴上设置毛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脱胶装置进行改造,实现快速有效地脱胶,同时避免脱胶后硅片由于失去支撑的前后倾倒,撞击相邻硅片带来的质量及数量上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硅片生产的良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片脱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设置毛刷的硅片脱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晶体硅光伏由于其成本低,技术成熟而成为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一般的晶体硅光伏产业链包含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的各个环节,其中硅片制造是个晶体生长,切割,脱胶清洗,检测包装的过程。由于硅晶体需要粘接固定在切割台上进行切割,所以其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先粘胶后脱胶的步骤,具体是用水或者添加化学物质进行浸泡,直至胶与硅片脱离。由于现有的多线切割技术由于存在刀锋损失(kerfloss),所以切割后的硅片之间存在空隙,脱胶过程中硅片失去支撑将前后倾倒,不可避免的相互撞击,引起硅片表面或内部的机械损伤,容易造成一定数量的硅片崩边,缺角等,降低硅片的质量。目前人们一般采用在硅片间插入若干长条型工件,使得脱胶后硅片倾倒幅度降低,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插入长条型工件本身容易造成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仍不能保证脱胶后硅片的质量。亟需对现有的脱胶装置进行改进,降低硅片表面或内部的机械损伤,保证硅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硅片脱胶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它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两根上夹轴,两根下夹轴,前端板上设置两个上轴孔和两个下轴孔,后端板相应位置设置两个上轴孔和两个下轴孔,上轴孔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下轴孔之间的距离,它还包括两根中夹轴,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中轴孔,两个中轴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轴孔之间的距离, 且所述中夹轴上设置毛刷。其中,所述中夹轴与前端板和后端板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夹轴上设置转动杆,该转动杆位于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外侧。其中,所述毛刷是通过塑料杆与中夹轴连接,毛刷固定于塑料杆上,塑料杆固定于中夹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杆上设置小孔,毛刷用铆钉固定于小孔中;更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杆上小孔的直径为4mm,小孔的间距为1mm。其中,所述毛刷的长度为1 3cm。其中,所述毛刷的刷丝的直径为0. 1 1mm。其中,所述毛刷由硬度为1 3N/mm2,在pH为1 3,温度为50 80°C时不变性的材料制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材料为猪毛。本技术通过对硅片脱胶装置进行改造,实现快速有效地取出清洗好的硅片, 同时基本避免脱胶后硅片由于失去支撑的前后倾倒,撞击相邻硅片带来的质量及数量上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硅片生产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硅片倾倒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硅片脱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硅片脱胶装置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本技术硅片脱胶装置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本技术硅片脱胶装置毛刷连接结构其中,1为前端板,2为后端板,3为上夹轴,4为下夹轴,5为上轴孔,6为下轴孔,7 为中夹轴,8为中轴孔,9为毛刷,10为转动杆,11为塑料杆,12为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脱胶过程中由于硅片间存在空隙,脱胶后硅片失去支撑将前后倾倒, 不可避免的相互撞击,从而造成硅片表面或内部的机械损伤。如图2-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它包括前端板1,后端板2, 两根上夹轴3,两根下夹轴4,前端板1上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后端板相应位置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上轴孔5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它还包括两根中夹轴7,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中轴孔8,两个中轴孔 8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且所述中夹轴7上设置毛刷9。其中,所述中夹轴7与前端板1和后端板2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夹轴7上设置转动杆10,该转动杆10位于前端板1和后端板2的外侧。其中,所述毛刷9是通过塑料杆11与中夹轴7连接,毛刷固定于塑料杆11上,塑料杆11固定于中夹轴7上;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杆11上设置小孔12,毛刷用铆钉固定于小孔中;更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杆11上小孔12的直径为4mm,小孔12的间距为1mm。其中,所述毛刷9的长度为1 3cm。其中,所述毛刷9的刷丝的直径为0. 1 1mm。其中,所述毛刷9由硬度为1 3N/mm2,在pH为1 3,温度为50 80°C时不变性的材料制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材料为猪毛。本技术的硅片脱胶装置使用方法如下1、硅片脱胶装置中,中夹轴杆可以带动毛刷转动;2、在脱胶步骤之前,转动中夹轴上的转动杆,使毛刷不与硅片接触;3、在脱胶步骤时,转动转动杆,使毛刷前部接触到硅片边缘至一定深度;4、脱胶后直接取走粘胶面上的工件晶托,硅片在两侧毛刷及底部支杆的扶持下不会前后倾倒;5、快速完好地上下方向取出清洗好的硅片。本技术在脱胶用装置的中夹轴上安装了毛刷,且毛刷要求尺寸为毫米级或亚毫米级,硬度适中,不会刮伤硅片。如图3所示,中夹轴旋转到一定角度后,毛刷前部可以深入到硅片两边缘一定深度,单张硅片由于左右及下部都分别有毛刷及支杆的支撑,足以支撑硅片重量而不会倾倒,压迫前后硅片。本技术通过对脱胶装置进行改造,实现快速有效地脱胶,同时避免脱胶后硅片由于失去支撑的前后倾倒,撞击相邻硅片带来的质量及数量上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硅片生产过程的良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它包括前端板(1),后端板(2),两根上夹轴(3),两根下夹轴(4),前端板(1)上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后端板相应位置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上轴孔(5)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根中夹轴(7),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中轴孔(8),两个中轴孔(8)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且所述中夹轴(7)上设置毛刷(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脱胶装置,它包括前端板(1),后端板O),两根上夹轴(3),两根下夹轴 ,前端板⑴上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后端板相应位置设置两个上轴孔(5)和两个下轴孔(6),上轴孔(5)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两根中夹轴(7),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中轴孔(8),两个中轴孔(8)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轴孔(6)之间的距离,且所述中夹轴(7)上设置毛刷(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脱胶装置,所述中夹轴(7)与前端板⑴和后端板(2) 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脱胶装置,所述中夹轴(7)上设置转动杆(10),该转动杆(10)位于前端板(1)和后端板(2)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脱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铁铮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