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在合成纳米材料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链长的表面活性剂组合体系作为调控剂,其中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材料的晶型结构、粒径、形貌起到调控作用。
技术介绍
1.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结构使其在溶液中能形成胶束,该胶束可以作为纳米反应器,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结构和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胶束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可以调控材料的尺寸和形貌。同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组合体系会产生协同效应,即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从而产生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在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链长 (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调控剂,其中短链的表面活性剂M1形成胶束,通过氢键吸附在前驱体胶粒表面,长链的表面活性剂M2形成胶束,交织成网络结构。烧结时,短链的表面活性剂M1在无机纳米材料晶粒表面碳化,抑制晶体生长,调控晶粒大小;与此同时, 长链的表面活性剂M2碳化将晶粒隔开,抑制颗粒团聚。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反应原料溶于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反应原料溶于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制得前驱体溶液;(2)按照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纳米材料质量比为1∶5~5∶1的比例,将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前驱体溶液中,混合均匀;其中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由低分子量的有机高分子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和高分子量的有机高分子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组成,低分子量的有机高分子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和高分子量的有机高分子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剂的质量比为1∶20~20∶1;(3)对步骤(2)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干燥、研磨,在氮气、氩气、氦气或氢气气氛中进行烧结,制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龙,黄新虎,徐永刚,赵崇军,钱秀珍,陈君茹,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