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水量两相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二、
技术介绍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产酸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前 者是由发酵性细菌把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发酵,形成脂肪酸、醇类、C02,H2等。后者是由 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的一些发酵产物转化为CH4和C02的过程。传统的单相厌氧处理工 艺是两个反应过程在同一个反应器完成,因而难以发挥各自的最佳性能。两相厌氧工艺将 产酸反应和产甲烷反应分开在不同反应器进行,可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具有处理效率 高、运行稳定、系统总容积小等特点。相对单相厌氧,两相厌氧工艺应用范围更广,在处理以 下废水1、有毒工业废水;2、难降解有机废水;3、高浓有机废水;4、高硫酸盐的有机废水, 更具有独特的优点。两相厌氧系统组成较为复杂,对于处理小水量的废水已有一体化两相 厌氧装置问世。但对于大水量的废水,很难将水解酸化与产甲烷过程在一个构筑物内完成, 因而需要两个相对独立的构筑物内完成。如何合理地构造两个构筑物、以及它们之间管路 如何安排便成了大水量两相厌氧处理系统的关键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水量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由水解酸化池、泵吸水池和产甲烷反应池通过提升泵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池侧连通有泵吸水池,泵吸水池底部与提升泵进水管连通,水解酸化池上部与泵吸水池上部连通,在水解酸化池下部连通有进水管,底部装设排泥穿孔管,产甲烷反应池下部的颗粒污泥反应区与提升泵出水管连通,底部设置有排泥穿孔管,产甲烷反应池上部的三相分离区内装设三相分离装置,三相分离装置一侧设置有排水管,另侧设有内回流管,该内回流管另端与泵吸水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巨煌,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旭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