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自1976年Lettinga教授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以厌氧消化池污泥接种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发现颗粒状污泥以来,有关厌氧污泥颗粒化及其在废水处理中效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颗粒化是指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活性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因此,颗粒污泥的存在可以保持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能力。但厌氧工艺需要较长的启动时间,而要产生厌氧颗粒污泥时,所需时间更长或所需满足的条件更多。颗粒污泥的形成需要动量和质量的传递,其中动量主要是由反应器内的水力作用提供,可以促进污泥间的质量传递,即能够使污泥间的接触碰撞几率增加。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和外加物质的疏水、黏附、桥联作用可以增加污泥间的有效碰撞几率,促进污泥的相互聚集,并在水力作用下被压缩、密实。上述多种作用共同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有效的强化其中一种作用可以使得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增加,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通过增加污泥浓度来提高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连续污泥颗粒化促进厌氧生物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相厌氧或两相厌氧工艺的反应器中加入一个或多个锥组,利用回流或机械搅拌产生的水平旋流与锥组的相互作用,增加污泥絮体、松散的颗粒污泥以及游离微生物之间的接触碰撞,并在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及其他外加物质的疏水、黏附、桥联作用下,污泥结构在锥面上进一步凝聚和密实,从而促进污泥颗粒化,使污泥浓度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含辉,曾凡月,王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