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752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有一具有内腔,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以及一具有安装平面的两相流导热装置,金属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置有透镜,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安装平面上;发光二极管芯片电气连接有对外电性连接装置,其中两相流导热装置、对外电性连接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一起;由于采用两相流导热装置进行散热,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工作时热量能够得以及时排出,能够应对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并且具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镜还可使用菲涅尔透镜,以提高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组件,尤其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节能、集成度高的特性,现在已普遍使用在各种照明 领域。发光二极管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也较大,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因应高亮度照 明的需求,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功率与配置密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伴随着也产生了发光二极 管芯片热量积蓄高的问题,如果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排出,那么 这些热量就会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性能,因此行业对发光二极管封装的散热要 求都很高。目前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通常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采用通过印刷电 路板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的方式进行散热,如此的结构,其散热的效果欠佳,最终将有导 致发光二极管芯片损坏縮短使用寿命之虞。 由于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具有点光源、亮度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就有必 要在光线的聚焦以及提高发光效率着手改进其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可将发光 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快速且有效地排出,并且有效的提高发光效率,保证使用寿命。 本专利技术针对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有一具有内腔,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以 及一具有安装平面的两相流导热装置(two-phase-flow heat transfer device),金属壳 体的第一开口端设置有透镜,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内,并设置于 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安装平面上;发光二极管芯片电气连接有对外电性连接装置,其中两相 流导热装置、对外电性连接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热柱(heat column),该热柱 的上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 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离开安装平面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经折弯及/或压扁的热管(heat pipe),其安装平面位于热管中部。 其中,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具有至少一凸平面的均温板(v即or chamber),所述凸平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两相流导热装置为热管,其上方的平整端面为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安装平面,在热管上设有用于安装额外热管的螺旋状凹痕。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包含两相流导热装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通过两相流导热装置优异的热交换性能,发光二极管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有 效的地从两相流导热装置散发到封装结构外,因此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与使用寿命;本发 明可采用菲涅尔透镜作为照射窗口 ,将金属壳体内部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点光源折射照 出,达到聚光及提高发光效率的效果,而由于菲涅尔透镜整体为一扁平形状,在与金属壳体 装配时,占用空间小,装配更为容易,并使得金属壳体内部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位置能够设置 得更为接近开口 ,充分采用了光源,且芯片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透镜,保证了更长时间工作 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两相流导热装置可为热管、热柱或均热板,它们都是采用真空 环境下冷介质的快速传热原理进行散热,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以及增设散热片或额 外的热管来增加散热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其 工作时热量能够得以及时排出,能够应对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并且具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实施例四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菲涅尔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菲涅尔透镜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菲涅尔透镜的光线行进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具有内腔21,并设有两开口的金属壳体2,内腔21用于容纳内部的元件例如发 光二极管芯片l,这些元件从金属壳体2的底部安装于内腔21内; —设置于金属壳体2的第一开口端的透镜3,透镜3用于聚集发光二极管芯片1发 出的光线,使得光线发挥更好的效果; —具有安装平面41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其连接于金属壳体2的第二开口端,本 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即为两相物质所组成的流动系统,通常使用的相态可分为 气液系、液液系、液固系、气固系,例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装置,其典型的结构包括有一个高度真 空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有利于介质相态的转换,常为液态,例如可在密闭空间填充少量 的工作流体,例如水、乙醇、氨水或其混合物作为两相流导的介质,而且在该密闭空间内壁 上形成一系列毛细结构,从而可用于传输液态介质;在工作时,利用工作流体两相变化的潜 热,将该两相流导热装置在一端位置接受的热迅速且大量地传导至另一端位置,达到热交 换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下述的实施例中,两相流导热装置可采用典型的热管、热柱或均温板的4结构形式来实现; 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于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 置4的安装平面上,通常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1及外部电路的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该外电性连接装置5 — 般至少设有一个,与至少一个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电气连接,例如常见的结构可采用金属 导线或金属接电片; —用于将两相流导热装置4、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1固定在一 起的固定座6。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透镜3及金属壳体2可采用业内常规的结构,然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 选实施方式,所述透镜3为菲涅尔透镜,其结构可参照图6及图7,菲涅尔透镜结构一面为平 面,另一面设有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纹路,它的纹路是利用光的干涉及扰射和根据相对灵敏 度和接收角度要求来设计的,可以产生聚焦作用,其特性是聚光效果佳,并且可以提升发光 效率,同时兼具结构简单体积小,节省空间材料等特点;如图8给出的为一点光源7的光线 经过菲涅尔透镜折射后的效果,可见对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点光源,经菲涅尔透镜折 射后,可以照射出较为平均并且聚集的光线,相反的如果是平行的光源其光线在行经菲涅 尔透镜时,光线经折射后会聚焦在一起,因此菲涅尔透镜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结构上,可以 得到较佳的使用效果,而由于菲涅尔透镜整体为一扁平形状,在与金属壳体2装配时,占用 空间小,将使得装配更为容易,并使得金属壳体2内部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置能够设置得 更为接近于开口 ,从而充分利用了光源,而发光二极管芯片1产生的热量又不会因距离近 而影响透镜3,从而保证了更长时间工作的使用性能,其实际使用效果如图9。在实际的应 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结构时,须在该透镜3背面涂布荧光粉(图中未显示),并且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具有内腔(21),并设有两开口端的金属壳体(2);一设置于金属壳体(2)的第一开口端的透镜(3);一具有安装平面(41)的两相流导热装置(4),连接于金属壳体(2)的第二开口端;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位于金属壳体(2)的内腔(21)内,并设置于两相流导热装置(4)的安装平面(41)上;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1)及外部电路的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一用于将两相流导热装置(4)、对外电性连接装置(5)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座(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伟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