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8996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上滚形模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四部分组成;下滚形模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滚形模分体式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可加工不同标定宽度的轮辋,可达到加工不同板厚的目的;2、模快更换捷方便,生产效率提高;3、可用于生产多种型号产品,模具加工费用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成倍提高;4、若模具中某处报废,可仅更换报废处而不必整体报废,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辋滚形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各车轮厂在加工生产中所使用的轮辋滚形模具,均为整体式滚形模。当使用此种模具时,由于一种模具只能对应加工一种型号的产品,在产品多样化的形式下所需的滚形模数量增多,造成加工成本升高,加工时间增长,生产效率降低。若所加工产品板厚改变,则需重新加工模具,并且若该模具上某一处损坏报废,则模具整体报废,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的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所述上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四部分组成;所述下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 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组成。其中,所述上左轮缘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为一圆弧状凹槽,该凹槽一侧呈斜面状结构,该凹槽和斜面分别用于轮辋轮缘处和轮辋安装面的成形;所述上右轮缘与上左轮缘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所述上平直体为圆环状结构;所述上槽底为圆环状结构,圆环的外沿上设有倒角。所述下左轮缘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呈凹槽状结构,该凹槽两侧突起端加工成两种不同的圆弧角度;所述下右轮缘与下左轮缘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所述下左斜面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所述下平直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一侧设有倒角;所述下右斜面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该斜面一侧设有倒角;所述下槽底为圆环状结构。所述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的圆环内径均相等。所述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的圆环内径均相等。本技术通过将滚形模分体式结构,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 可加工不同标定宽度的轮辋,可达到加工不同板厚的目的;2、模快更换捷方便,生产效率提高;3、可用于生产多种型号产品,模具加工费用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4、若模具中某处报废,可仅更换报废处而不必整体报废,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上滚形模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下滚形模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图3,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上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1、上平直体2、上槽底3和上右轮缘4四部分组成; 下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5、下左斜面体6、下平直体7、下右斜面体9、下槽底8和下右轮缘10组成。上左轮缘1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为一圆弧状凹槽,该凹槽一侧呈斜面状结构,该凹槽和斜面分别用于轮辋轮缘处和轮辋安装面的成形;上右轮缘4与上左轮缘1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上平直体2为圆环状结构;上槽底3为圆环状结构,圆环的外沿上设有倒角。下左轮缘5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呈凹槽状结构,该凹槽两侧突起端加工成两种不同的圆弧角度;下右轮缘10与下左轮缘5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下左斜面体6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下平直体7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一侧设有倒角;下右斜面体9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该斜面一侧设有倒角;下槽底8 为圆环状结构。上左轮缘1、上平直体2、上槽底3和上右轮缘4的圆环内径均相等。下左轮缘5、下左斜面体6、下平直体7、下右斜面体9、下槽底8和下右轮缘10的圆环内径均相寸。使用本技术时,上滚形模中上平直体2,可做成Φ397. 04χφ220x51和 Φ397. 04χΦ220x70两种,即为圆环状,用于轮辋平直段处成形,厚度分别为51mm和70mm, 用于加工不同型号产品时更换。下滚形模中下左轮缘5、下右轮缘10中,凹槽两侧突起端加工成两种不同的圆弧角度,分别为11和12,其尺寸分别为R4. 9和R5. 9,用于加工7mm和 8mm的板厚轮缘。下平直体7可做成Φ349. 36χΦ220x76. 94和Φ349. 36χΦ220x57. 94两种,这两种不同的厚度用于加工不同型号的轮辋的直线段处成形。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四部分组成;所述下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轮缘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为一圆弧状凹槽,该凹槽一侧呈斜面状结构,该凹槽和斜面分别用于轮辋轮缘处和轮辋安装面的成形;所述上右轮缘与上左轮缘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所述上平直体为圆环状结构;所述上槽底为圆环状结构,圆环的外沿上设有倒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左轮缘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面呈凹槽状结构,该凹槽两侧突起端加工成两种不同的圆弧角度;所述下右轮缘与下左轮缘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所述下左斜面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 所述下平直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一侧设有倒角;所述下右斜面体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圆为一斜面,该斜面一侧设有倒角;所述下槽底为圆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的圆环内径均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的圆环内径均相等。专利摘要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上滚形模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四部分组成;下滚形模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组成。本技术通过将滚形模分体式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可加工不同标定宽度的轮辋,可达到加工不同板厚的目的;2、模快更换捷方便,生产效率提高;3、可用于生产多种型号产品,模具加工费用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成倍提高;4、若模具中某处报废,可仅更换报废处而不必整体报废,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效益。文档编号B22C9/28GK202070724SQ201120018888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于游海, 徐海泉 申请人:山东贝特尔车轮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轮辋滚形模具,包括上滚形模和与所述上滚形模相配合的下滚形模,上滚形模和下滚形模均为中间设有安装过孔的圆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上左轮缘、上平直体、上槽底和上右轮缘四部分组成;所述下滚形模为分体式结构,由顺次叠装一起的下左轮缘、下左斜面体、下平直体、下右斜面体、下槽底和下右轮缘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游海徐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贝特尔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