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7873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后部固定支架和底部支撑,前部端头由弧形板构成,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复数个缓冲吸能装置,相邻两个缓冲吸能装置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架,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还固定有侧翼导向板,横向支架两端与侧翼导向板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防撞垫中采用弹簧吸能装置,肇事车辆碰撞以后,其动能转化成弹簧的压缩能,使肇事车辆减速,乃至停车;可以根据防撞等级决定选用较高或较低刚度的吸能弹簧来进行配置;同时横向支架的长度可变,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适应道路分流处三角端、高架道路匝道出口等渠化区,而且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特别涉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分流处、隧道口、收费岛前端等事故多发危险三角带和公路施工车辆被碰撞时的安全保护装置,具体的是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分流处、隧道口、收费岛前端等处是经常发生车祸的场所。为了规范汽车车道,通常这些场所设置导向防撞垫,以避免车辆越出车道与其他设施或者车辆发生冲突。现有技术中的防撞垫,只有一种断面,沿其长度方向的各横截面面积相等,因此无法适用道路分流处三角端、高架道路匝道出口等渠化区的大小、长短不一的端部覆盖及保护;更满足不了不同车速所要求的不同的保护能力,而且一旦被撞坏,修复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所述的这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垫不能适用道路分流处三角端、高架道路匝道出口等渠化区的大小、长短不一的端部覆盖及保护、不能根据不同车速要求提供相应保护能力。以及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这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缓冲吸能装置、后部固定支架和底部支撑架,其中,所述的前部端头由弧形板构成,前部端头和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上,所述的后部固定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撑架的后侧,缓冲吸能装置设置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缓冲吸能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横向支架,前部端头的一翼和后部固定支架的一翼之间连接有一个侧翼导向板,前部端头的另一翼和后部固定支架的另一翼之间连接有另一个侧翼导向板,任意一个所述的横向支架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的侧翼导向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由弹簧和罩壳构成,所述的弹簧沿底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罩壳设置在弹簧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部端头的宽度小于后部固定支架的宽度,所述的横向支架的宽度从前部端头向后部固定支架方向递增。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均由弹簧构成,所述的弹簧沿底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弹簧的刚度从所述的前部端头向后部固定支架方向递增。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与所述的横向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中包括有车轮,所述的车轮邻近所述的前部端头设置,车轮通过车轴与底部支撑架连接。本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在防撞垫中设置了弹簧吸能装置,肇事车辆碰撞以后,其动能转化成弹簧的压缩能,使肇事车辆减速, 乃至停车;可以根据防撞等级决定选用较高或较低刚度的吸能弹簧来进行配置;同时横向支架的长度可变,使本技术可以方便地适应道路分流处三角端、高架道路匝道出口等渠化区,而且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K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1、 缓冲吸能装置、后部固定支架2和底部支撑架3,前部端头1由弧形板构成,在前部端头1上画有车流导向图案,缓冲吸能装置设置在前部端头1与后部固定支架2之间,前部端头1和缓冲吸能装置设于底部支撑架3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前部端头1和后部固定支架2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相邻两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之间设横向支架4,在前部端头1和后部固定支架 2之间还固定有侧翼导向板5,所述的横向支架4两端与所述的侧翼导向板5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由弹簧61和罩壳62构成,所述的弹簧61沿所述防撞垫长度方向设置,罩壳62可由钢板构成,在横向支架4上设置有弹簧支撑架63,弹簧 61的端部设于弹簧支撑架上63,在每一个罩壳62内可并排设置有多个弹簧61,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有三个弹簧。当然,弹簧的数量与缓冲要求有关,如果要求缓冲能力更强一些,可以在罩壳内多设置弹簧,而且每一个罩壳内弹簧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部端头1的宽度小于后部固定支架2的宽度,相应地,从前部端头向后部固定支架方向所述的横向支架4长度逐渐增大。这样,整个防撞垫呈楔形,可以更好地适应渠化区。进一步的,从所述的前部端头1向后部固定支架2方向,所述的弹簧61的刚度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底部支撑架3与横向支架4的下端固定相连,底部支撑架3与地面固定相连。当然,底部支撑架3下可以设置车轮,车轮靠近所述的前部端头,车轮通过转轴与底部支撑架3连接,便于移动,使用时,后部固定支架与施工车辆连接,防撞垫用于施工车辆的防护。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缓冲吸能装置、后部固定支架和底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端头由弧形板构成,前部端头和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上,所述的后部固定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撑架的后侧,缓冲吸能装置设置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缓冲吸能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横向支架,前部端头的一翼和后部固定支架的一翼之间连接有一个侧翼导向板,前部端头的另一翼和后部固定支架的另一翼之间连接有另一个侧翼导向板,任意一个所述的横向支架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的侧翼导向板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由弹簧和罩壳构成,所述的弹簧沿底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罩壳设置在弹簧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端头的宽度小于后部固定支架的宽度,所述的横向支架的宽度从前部端头向后部固定支架方向递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均由弹簧构成,所述的弹簧沿底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弹簧的刚度从所述的前部端头向后部固定支架方向递增。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与所述的横向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中包括有车轮,所述的车轮邻近所述的前部端头设置,车轮通过车轴与底部支撑架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后部固定支架和底部支撑,前部端头由弧形板构成,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复数个缓冲吸能装置,相邻两个缓冲吸能装置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架,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还固定有侧翼导向板,横向支架两端与侧翼导向板固定相连。本技术在防撞垫中采用弹簧吸能装置,肇事车辆碰撞以后,其动能转化成弹簧的压缩能,使肇事车辆减速,乃至停车;可以根据防撞等级决定选用较高或较低刚度的吸能弹簧来进行配置;同时横向支架的长度可变,使本技术可以方便地适应道路分流处三角端、高架道路匝道出口等渠化区,而且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文档编号E01F15/14GK202081398SQ20112009700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厉元圭, 沈行祉, 蔡静, 陈桃林 申请人:上海布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交通防护的防撞垫,包括前部端头、缓冲吸能装置、后部固定支架和底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端头由弧形板构成,前部端头和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的底部支撑架上,所述的后部固定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撑架的后侧,缓冲吸能装置设置在前部端头和后部固定支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元圭蔡静陈桃林沈行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布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