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762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绝缘本体还具有若干贯穿其前后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通道内,所述端子通道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的板体部,所述板体部的前端位于阻挡部的上方。该线缆连接器具有改进的绝缘本体及与其相配合的导电端子结构,以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端子通道内旋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电脑等电子产品内部使用的线缆连接O
技术介绍
线束(Wire harness)连接器因其良好的传输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美国专利公告第US 7,056,158B2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设有端子容纳孔的绝缘壳体、收容于所述端子容纳孔的导电端子以及夹持于端子尾部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倒刺以与绝缘壳体相卡扣,进而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壳体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然而,导电端子在轴向方向上的运动不受约束,其在端子容纳孔内很可能发生旋转,进而影响其电器性能。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绝缘本体的线缆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绝缘本体还具有若干贯穿其前后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通道内,所述端子通道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的板体部,所述板体部的前端位于阻挡部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具有改进的绝缘本体及与其相配合的导电端子结构,以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端子通道内旋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4是沿图1中线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为线束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1大体为T形结构,其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而成, 且包括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12。对接部12大致为一有一定厚度的矩形板,包括顶壁121、底壁122、一对侧壁123 以及沿对接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前后的若干端子通道124,端子通道IM沿横方向排成一排,其数量根据使用需要而定。顶壁121仅覆盖对接部12的前端,因此端子通道IM位于对接部12的一段部分裸露而与外界相通。左右两侧的侧壁123分别设有一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凸肋1231,用来引导线缆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基部1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端子通道IM—一对应的卡持片112,这些卡持片 112分别自基部11向着对接部12延伸,并且与端子通道IM的裸露部分相对应。每一卡持片112并不沿直线延伸,其末端1120延伸入端子通道124内部且大致与对接部12的外壁平齐。端子通道124由若干内壁(未标示)共同形成,其包括开口朝前的第一开口 1241 以及位于第一开口 1241后方的第二开口 1M2,第二开口 1242向后延伸且将对接部12及基部11贯穿,第一开口 1241呈前大后小的喇叭状。端子通道IM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1243,该阻挡部1243自对接部 12的前壁125的内表面向后伸出,其位于端子通道124的第二开口 1242内且呈悬臂状。导电端子2 —一对应的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通道124内,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收容于对接部12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接触端21、位于接触端21上方且水平设置的板体部22及位于末端的夹持部23,该夹持部23夹持线缆3并与其电性连接。板体部22呈平板状,其在长度方向上与夹持部23相连,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接触端21在板体部 22的后半段彼此相连,该板体部22与接触端21的上边缘间隔开来形成间距。所述板体部 22的上表面向外翻折出一个朝斜上方延伸的卡刺221。当导电端子2组装入绝缘本体1内时(图4所示),所述卡刺221抵接于对应卡持片112的前端面,以防止导电端子2沿前后方向移动。板体部22的前端位于阻挡部1243的上方,也即阻挡部1243伸入接触端21与板体部22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当导电端子2有轴向转动趋势时,板体部22可被阻挡部1243 抵挡而无法继续转动,如此以限制导电端子2在端子通道124内旋转。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绝缘本体还具有若干贯穿其前后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道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的板体部,所述板体部的前端位于阻挡部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自对接部的前壁的内表面向后伸出,其位于端子通道内且呈悬臂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对接部内的接触端、板体部及位于末端的夹持部,所述板体部位于接触端上方,所述夹持部夹持线缆并与其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在长度方向上与夹持部相连,在竖直方向上与接触端在板体部的后半段彼此相连。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与接触端的上边缘间隔开来形成间距。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的上表面向外翻折出一个朝斜上方延伸的卡刺。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端子通道一一对应的卡持片,这些卡持片分别自基部向着对接部延伸,所述卡刺抵接于对应卡持片。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顶壁,顶壁仅覆盖对接部的前端而使端子通道位于对接部的一段部分裸露而与外界相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还具有一对侧壁,每个侧壁设有一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凸肋。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道包括开口朝前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第一开口后方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向后延伸将绝缘本体贯穿,第一开口呈前大后小的喇叭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绝缘本体还具有若干贯穿其前后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通道内,所述端子通道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的板体部,所述板体部的前端位于阻挡部的上方。该线缆连接器具有改进的绝缘本体及与其相配合的导电端子结构,以防止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端子通道内旋转。文档编号H01R24/00GK202076507SQ20112001210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宗俊, 陈启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绝缘本体还具有若干贯穿其前后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道内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阻挡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的板体部,所述板体部的前端位于阻挡部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俊陈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