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705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固定连接的线缆,所述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对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与线缆连接的后端面及位于后端面相对一侧的前端面,绝缘本体于前端面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插槽,所述对接端子暴露于插槽,所述对接端子与线缆电连接,绝缘本体于两插槽间形成有一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于前端面设置有一开口,间隔腔于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至两插槽的侧壁,并于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与侧壁相连接的后壁,所述后壁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的若干散热孔。由于两插槽间设置有间隔腔,使得两插槽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过于集中,而开口与散热孔之间可形成空气对流,使得连接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被气流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设计连接器时,温度需作为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加以考虑。主要因为高温容易导致用于接触的对接端子应力松弛,从而减少接触力。接触力减少会造成更高的接触阻抗,这样就削弱了电气信号,并可能最终导致断路。影响连接器温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环境温度(连接器周围的温度),第二个是连接器使用过程中,连接器自身产生的温升。现有用于传输电源的线缆连接器,由于并未设计有利于散热的结构,因此,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连接器温度过高,如公告号为CN20316622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用于传输电源的两个插头距离设置过近,且未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因此,不利于气流流通,从而导致连接器内热量积聚,使连接器使用温度过高。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气流流通、散热效果好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固定连接的线缆,所述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后端面及位于后端面相对一侧的一前端面,所述绝缘本体于前端面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插槽,所述对接端子暴露于插槽,所述线缆与对接端子电连接,所述绝缘本体于两插槽间形成有一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于前端面设置有一开口,间隔腔于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至两插槽的侧壁,并于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与侧壁相连接的后壁,所述后壁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的若干散热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于后端面凸伸有与插槽一一对应的组装部,所述组装部内设置有与插槽相连通的组装槽,所述组装部间设有用于避位散热孔的避位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于一侧壁外表面设置有凸块。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上下方分别凸伸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线缆于其远离插头所在一端连接有金属接脚,所述金属接脚与线缆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金属接脚设置有固定孔。进一步,所述对接端子呈上下两排间隔布置于插槽内,所述两排上下布置的对接端子一体连接。进一步,所述插槽内固定设置有包覆于对接端子外围的夹板。进一步,所述夹板设置有抵压于对接端子的若干压片。进一步,所述插槽左右两侧呈开口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两插槽间隔设置,从而于两插槽间形成间隔腔,间隔腔于前端面设有开口,并于后壁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的若干散热孔,两插槽间通过设置间隔腔,使得两插槽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连接器工作温度快速上升,而开口与散热孔之间可形成空气对流,使得连接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被气流带走,不会积聚于连接器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装状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插头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插头的剖视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1和与插头1固定连接的线缆2,所述插头1包括一绝缘本体11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1的若干对接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11设有一后端面111及位于后端面111相对一侧的一前端面112,所述绝缘本体11于前端面112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插槽113,所述插槽113左右两侧呈开口状,对接端子12暴露于插槽113,所述对接端子12与线缆2铆接在一起。为实现更好的散热,所述绝缘本体11于两插槽113间形成有一间隔腔114,所述间隔腔114于前端面112设置有一开口115,间隔腔114于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至两插槽113的侧壁116,并于靠近后端面111位置设置有与侧壁116相连接的后壁117,所述后壁117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117的若干散热孔1171。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171数量设置为四个,但并不做限定,还能依实际情况设置为一、二、三、五个或更多。绝缘本体11于后端面111凸伸有与插槽113一一对应的组装部118,所述组装部118内设置有与插槽113相连通的组装槽1181,组装槽1181用于容置对接端子12与线缆2的连接部,从而起到保护两者连接部的作用。所述组装部118间设有用于避位散热孔1171的避位区119,避位区119进一步增加了散热空间,使得热量更容易扩散。另外,由于插头1正向或反向均能插入其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为防止使用时误插,所述绝缘本体11于一侧壁116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1161,而另一侧壁116则未设置有凸块1161,因此,保证了插头1能正确的插入对接连接器。作为插头1固定的一种方式,所述绝缘本体11上下方分别凸伸有一安装板110,所述安装板110设置有安装孔1101,安装孔1101可用于与螺栓等零件进行配合固定。为便于使用时线缆2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所述线缆2于其远离插头1所在一端连接有金属接脚3,所述金属接脚3与线缆2电连接,所述金属接脚3设置有固定孔31,可通过于固定孔31上安装螺栓等零件,从而使金属接脚3与外部电路形成固定的电连接。如图4所示,对接端子12呈上下两排间隔布置于插槽113内,所述两排上下布置的对接端子12一体连接。进一步,插槽113内固定设置有包覆于对接端子12外围的夹板4,所述夹板4设置有抵压于对接端子12的若干压片41。夹板4及压片41可起到增强对接端子12保持力的作用。本技术通过将两插槽113间隔设置,从而于两插槽113间形成间隔腔114,间隔腔114于前端面112设有开口115,并于后壁117设置有若干贯穿后壁117的散热孔1171,两插槽113间通过设置间隔腔114,使得两插槽11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连接器工作温度快速上升,而开口115与散热孔1171之间可形成空气对流,使得连接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被气流带走,不会积聚于连接器内。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缆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固定连接的线缆,所述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后端面及位于后端面相对一侧的一前端面,所述绝缘本体于前端面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插槽,所述对接端子暴露于插槽,所述线缆与对接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两插槽间形成有一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于前端面设置有一开口,间隔腔于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至两插槽的侧壁,并于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与侧壁相连接的后壁,所述后壁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的若干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固定连接的线缆,所述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后端面及位于后端面相对一侧的一前端面,所述绝缘本体于前端面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插槽,所述对接端子暴露于插槽,所述线缆与对接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两插槽间形成有一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于前端面设置有一开口,间隔腔于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至两插槽的侧壁,并于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与侧壁相连接的后壁,所述后壁设置有前后贯穿后壁的若干散热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后端面凸伸有与插槽一一对应的组装部,所述组装部内设置有与插槽相连通的组装槽,所述组装部间设有用于避位散热孔的避位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旭晴姚坤磷陈长聪贾长辉张景翔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