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327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8 09:33
一种线缆连接器,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一对接腔,而其后部设有一收容腔;该绝缘壳体的中部垂直设有一隔板,以将该对接腔与该收容腔前后分隔开;该绝缘壳体的后部设有与该收容腔连通的四固定孔;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电路板,每个电路板包括向前伸入该对接腔中的一对接部和位于该收容腔的一接线端;多根导线,其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的接线端;一外包覆体,其注塑成型在该收容腔内,并对应形成与这些固定孔相配合的四固定突部;该外包覆体将这些导线包覆在其中并固定至该绝缘壳体,这些导线的后端伸出于该外包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拉拔结构的构件较少,制造工序也较为简单。

Cable connector

A cable connector, an insulating casing, the insulating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and rear of the butt join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cavity; the middle of the insulat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partition to before and after the butt joint cavity of the containing cavity and separated; the back part of the insulat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four fixed hole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two circuit board; under interval setting, each circuit board comprises a butt joint part extends forward into the butt joint cavity and a terminal locat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 plurality of wires,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erminal; an outer coating body, the injection molding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ched with these fixed hole is four fixed protrusion; the outer coating body will be coated in which these wires and fixed to the insulating casing, the wire end extends out of the outer coating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drawing structure are few,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relatively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稳固且制造简便的线缆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TWM487548揭露了一种迷你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高密度连接器,用以结合电路板及缆线,其包含:一前壳体,其形成框体状,且轴向具有一插入空间;一后壳体,由一第一后壳件及一第二后壳件组合而成;一定位机构,位在该第一后壳件与该第二后壳件之间,且用以在该第一后壳件与该第二后壳件组合时提供定位作用;一第一结合机构,位在该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且用以在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组合时提供结合作用;其中该第一后壳件与该第二后壳件所组成之后壳体插入该前壳体的插入空间内。这种线缆连接器结构是通过将后壳体与前壳体结合固定在一起来提高线缆的抗拉拔力,其中后壳体是由两个后壳件组合而成,构件较多,制造工序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其抗拉拔结构的构件较少,制造工序也较为简单。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一对接腔,而其后部设有一收容腔;该绝缘壳体的中部垂直设有一隔板,以将该对接腔与该收容腔前后分隔开;该绝缘壳体的后部设有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至少一固定孔;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电路板,每个电路板包括向前伸入该对接腔中的一对接部和位于该收容腔的一接线端;多根导线,其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的接线端;一外包覆体,其注塑成型在该收容腔内,并对应形成与该至少一固定孔相配合的至少一固定突部;该外包覆体将这些导线包覆在其中并固定至该绝缘壳体,这些导线的后端伸出于该外包覆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分别将这两个电路板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处包覆在其中的两个内包覆体,该两内包覆体相互配合以封闭该收容腔的前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包覆体是在将这两个电路板、多根导线以及两个内包覆体的组合体装入到该绝缘壳体后,再注塑成型在该绝缘壳体的收容腔的后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内包覆体的外周设有一沟槽,该外包覆体对应形成与这些沟槽相配合的凸条。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两个内包覆体是上下叠置在一起的,并且这两个内包覆体在相对的结合面处设有相互配合的至少一定位凸起和至少一定位凹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板上设有两个插入口,这两个电路板的对接部分别向前穿过该两插入口并伸入到该对接腔中,其中该电路板的接线端的宽度是大于该电路板的对接部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的后部设有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在这两个侧壁的顶端的一顶壁,所述的收容腔是由这两个侧壁与该顶壁围合而成,所述的固定孔设置在这两个侧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的两个侧壁的内侧分别凹设有上下间隔的两个定位插槽,每个电路板的后部两侧缘是插置在对应的定位插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包覆体是由一种热熔胶注塑成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该外包覆体上对应该绝缘壳体上的固定孔形成有固定突部,以将该两电路板及导线固定结合至该绝缘壳体从而形成一抗拉拔结构,其构件较少且制造工序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一前视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一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的一前视图。图10是图9中A-A向的一剖面图。图11是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线缆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线缆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线缆连接器 1 绝缘壳体 13 侧壁 131 定位插槽 132 固定孔14 顶壁 17 隔板 171插入口 18 收容腔 19 对接腔 2电路板 21 对接部 22 接线端 23 定位凸缘3导线 4 内包覆体 41 定位凹坑 42 定位凸起 48 沟槽 5电路板 51 对接部 52 接线端 53 定位凸缘6 导线 7 内包覆体 71 定位凹坑 72 定位凸起 78 沟槽 8 外包覆体83 固定突部 88 凸条 10a 线缆连接器 1a 绝缘壳体 2a电路板 3a 导线 4a内包覆体 5a 电路板 6a 导线 7a 内包覆体 8a 外包覆体。具体实施方式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两个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至图7,本技术以Mini-SAS线缆连接器为例,提出一较佳实施例,该线缆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1;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电路板2、5;多根导线3、6;两个内包覆体4、7,分别包覆在这两个电路板2、5与导线3、6的连接处;以及进一步包覆在该内包覆体4、7外周的一外包覆体8。该线缆连接器10是直线型设计,即导线3、6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其延伸方向与线缆连接器10的插接方向是一致的。该绝缘壳体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该绝缘壳体1前部设有一对接腔19,其后部设有一收容腔18。该绝缘壳体1的后部设有与该收容腔18连通的四个固定孔132。该绝缘壳体1的中部垂直设有一隔板17,以将该对接腔19与该收容腔18前后间隔开。该隔板17上设有两个插入口171,这两个电路板2、5分别向前穿过插入口171并伸入到该对接腔19中,实现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的对接。具体而言,该绝缘壳体1的后部设有相对的两个侧壁13以及连接在这两个侧壁13的顶端的一顶壁14,所述的收容腔18是由这两个侧壁13与该顶壁14围合出。每个侧壁13上设有两个前述的固定孔132。每个侧壁13的内侧表面凹设有上下间隔的两个定位插槽131,用于与电路板2、5的两边缘相配合。每个电路板2、5包括伸入该对接腔19中的一对接部21、51和位于该收容腔18中的一接线端22、52。该接线端22、52的宽度是大于该对接部21、51的宽度,从而起到限制电路板2、5进一步向前移动的作用。每个电路板2、5的后部的两侧设有定位凸缘23、53,该定位凸缘23、53对应插置在对应的定位插槽131中。这种结构有利于电路板2、5与该绝缘壳体1的结合,防止电路板2、5的后部上下晃动。这些导线3、6的前端电性连接在对应的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缆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一对接腔,而其后部设有一收容腔;该绝缘壳体的中部垂直设有一隔板,以将该对接腔与该收容腔前后分隔开;该绝缘壳体的后部设有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至少一固定孔;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电路板,每个电路板包括向前伸入该对接腔中的一对接部和位于该收容腔的一接线端;多根导线,其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的接线端;其特征在于,一外包覆体,其注塑成型在该收容腔内,并对应形成与该至少一固定孔相配合的至少一固定突部;该外包覆体将这些导线包覆在其中并固定至该绝缘壳体,这些导线的后端伸出于该外包覆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设有一对接腔,而其后部设有一收容腔;该绝缘壳体的中部垂直设有一隔板,以将该对接腔与该收容腔前后分隔开;该绝缘壳体的后部设有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至少一固定孔;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电路板,每个电路板包括向前伸入该对接腔中的一对接部和位于该收容腔的一接线端;多根导线,其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的接线端;其特征在于,一外包覆体,其注塑成型在该收容腔内,并对应形成与该至少一固定孔相配合的至少一固定突部;该外包覆体将这些导线包覆在其中并固定至该绝缘壳体,这些导线的后端伸出于该外包覆体。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分别将这两个电路板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处包覆在其中的两个内包覆体,该两内包覆体相互配合以封闭该收容腔的前部。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包覆体是在将这两个电路板、多根导线以及两个内包覆体的组合体装入到该绝缘壳体后,再注塑成型在该绝缘壳体的收容腔的后部。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饶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