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271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及其中的功率接触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后触指间的凹槽和前触指端部的弯折斜片部分,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连接器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可同时完成功率电流和信号电流传递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连接器壳体及其接触件安装腔中安装的簧片式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54962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器,其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均采用尾部为弹性接触指、头部为弹性簧片的扁平插片,接触件头部的簧片中还开有散热长孔,该种接触件采用其中部的向外翻出的外翻弹片与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的锁紧槽止推配合而紧固在一起,该种固定方式导致接触件在取卸时必须使用工具伸入连接器内部操动外翻弹片,操作困难并容易损伤接触件,而且接触件的外翻弹片加工比较复杂。另外,某些场合下使用的电连接器需要满足“热插拔”,“热插拔”即带电插拔,指在系统背板带电运行的情况下,拔出或者插入子系统,而对于一个正在工作的系统背板,一块未加电的子系统连接到背板所产生的浪涌电流将会对系统背板造成一个很大的干扰,破坏系统背板上正在传播的数据信息,也会使背板电源出现瞬时跌落导致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的复位,并将导致电路板上元器件的损坏,该电流也会永久性地损坏电连接器的引脚和PCB 的印制线。而为了满足热插拔同时避免系统背板或子系统损坏的要求,可通过对未加电的子系统的预充电来实现,在电连接器领域,子系统的预充电的可采用连接器接触件长短分级方式来实现,将一部分接触件(如电源、地接触件)的长度设计成比另一部分的接触件(如信号接触件)要长,从而在与子系统连接的电连接器插入时,电源、地接触件首先接通适配的与背板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相应接触件而对子系统预充电,然后再接通其他的接触件,确保最长的接触件能够最先连接和最后断开。而但现有的一些矩形电连接器由于结构及其尺寸已形成业内的固定模式,而较难通过结构改变来实现接触件的长短分级,而无法实现热插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取卸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安装腔的、 前端为插接端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所述接触件安装腔包括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设置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从连接器壳体后端向前延伸开设并在其中插配固定有功率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中部向后开设有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与相邻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相通的插接通道,所述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并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的倒钩,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前横梁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和从基片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所述后触指有多个,各后触指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各后触指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倒钩锁紧配合的凹槽;所述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表面之上而进入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向接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弯折斜片部分,弯折斜片部分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横梁的止推面挡止配合的止推凹面。所述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两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所述插接通道夹设于成对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并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插接通道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相通。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两侧设有隔壁,隔壁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侧面的中部向插接通道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所述隔壁及其隔筋在所述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端部形成U形凹槽;所述功率接触件的基片上还向前延伸设有位于前触指的两侧的两个悬臂,悬臂与基片齐平并短于前触指,所述各悬臂导向插配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两端部的U形凹槽中。所述功率接触件的悬臂的外侧面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所述功率接触件的翘片部分的前端具有斜板段,该斜板段向远离基片表面所在平面倾斜但倾斜程度小于斜板段之前的翘片部分。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弹性悬臂所在的腔壁上凸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的后触指导向配合的导向筋。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所述前触片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前端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分别设有楔块和与楔块插配的导槽,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嵌装预接触件的扁平基板的凹槽和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所述附加壳体的前端凸设有铲斗状的保护耳,保护耳具有罩在预接触件的前触片上的凹部。所述楔块及与之对应的导槽的截面为止脱配合的梯形。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带有倒钩的弹臂和与弹臂上的倒钩导向止推配合的设于相应定位槽中的定位台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后触指间的凹槽和前触指端部的弯折斜片部分,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连接器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功率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E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的功率接触件装入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及接触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图11是图9的左视图;图12是图7中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未装接触件);图13是图7中装配完成后从连接器后端观察的视图;图14是图12的仰视图;图15是图13的A-A剖视图;图16是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的带有倒钩的弹臂相互装配的剖视示意图(未装接触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图16所示,本技术的矩形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包括矩形的连接器壳体1,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对应所适配插接的接触件,后端对应所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侧面相对分布于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相对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安装腔的、前端为插接端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所述接触件安装腔包括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设置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从连接器壳体后端向前延伸开设并在其中插配固定有功率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中部向后开设有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与相邻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相通的插接通道,所述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并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的倒钩,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前横梁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和从基片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所述后触指有多个,各后触指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各后触指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倒钩锁紧配合的凹槽;所述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表面之上而进入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向接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弯折斜片部分,弯折斜片部分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横梁的止推面挡止配合的止推凹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安装腔的、前端为插接端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所述接触件安装腔包括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设置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从连接器壳体后端向前延伸开设并在其中插配固定有功率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中部向后开设有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与相邻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相通的插接通道,所述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并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的倒钩,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前横梁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和从基片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所述后触指有多个,各后触指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各后触指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倒钩锁紧配合的凹槽;所述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表面之上而进入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向接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弯折斜片部分,弯折斜片部分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横梁的止推面挡止配合的止推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两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所述插接通道夹设于成对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并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插接通道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两侧设有隔壁,隔壁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侧面的中部向插接通道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所述隔壁及其隔筋在所述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端部形成U形凹槽;所述功率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