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6078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可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的底壁,所述底壁凹设有若干端子槽;2)提供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的一端连接有料带;3)将第2)步所得的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可对接部,将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4)将第3)步所得的导电端子以垂直于底壁的方向压入装入端子槽内;5)将端子槽热铆使导电端子固持在端子槽内;6)切除导电端子的料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在组装时直接将导电端子垂直压入绝缘本体中再铆接,配合简单,可自动化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公告第US6431917号揭示一种,其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槽,且绝缘本体设有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底壁及垂直于底壁的侧壁,侧壁设有若干延伸至底壁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在装入前为一直端子,在装入时,将所述直端子先延伸在收容空间内,然后用工具压住收容在收容空间的部分,弯折延伸出收容空间的部分而使其收容在端子槽内形成固持部,最后再将剩余部分弯折形成焊接部。另,参阅美国专利公告第US6093060号及美国专利公告第 US61200329号各揭示一种,其电连接器设有一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在装入前部分预压,然后装入绝缘本体内,再将装入部分在绝缘本体内弯折形成对接部。该等现有技术揭示之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麻烦且不能够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组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合简单、组装方便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可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的底壁,所述底壁凹设有若干端子槽;2)提供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的一端连接有料带;3)将第2、步所得的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可对接部,将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4)将第幻步所得的导电端子以垂直于底壁的方向压入装入端子槽内;5)将端子槽热铆使导电端子固持在端子槽内;6)切除导电端子的料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之电连接器在组装时直接将导电端子垂直压入绝缘本体中再铆接,配合简单,可自动化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装方法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1,其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并可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0及定位件5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顶壁11、与顶壁11相对设置的底壁13、连接顶壁11与底壁 13且相对设置的左、右侧壁15、连接左、右侧壁15的前侧壁17及后侧壁19。所述顶壁11、 底壁13、左、右侧壁15、前侧壁17与后侧壁19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12,该收容空间12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与导电端子30配合连接。所述前侧壁17凹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插入口 14。所述底壁13在对应收容空间12的位置凹设有若干并列间隔设置的端子槽131,在对应左、右侧壁15的位置各设有一收容槽16。所述后侧壁19连通收容空间 12设有若干凹槽191,所述凹槽191与所述端子槽131 —一对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30设有水平的即平行于外部电路板的主体部31、自主体部31的一端向远离外部电路板倾斜弯折后形成的对接部33、自主体部31的另一端向靠近外部电路板(未图示)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32、自弯折部32的末端平行主体部31形成可焊接至外部电路板的焊接部35,所述对接部33和焊接部35位于主体部31相反的两侧。所述主体部31在靠近对接部33及焊接部35的位置分别设有若干倒刺37。组装前,导电端子30的焊接部35连接于一料带39,且所述导电端子30为一水平的直端子。所述定位件50设有可焊接至外部电路板(未图示)的焊接端51及自焊接端51 垂直弯折延伸的安装端52。所述安装端52与收容槽16干涉配合将定位件卡持在绝缘本体 10上。如5图所示,安装该电连接器1时,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将导电端子30弯折成预定的形状,即将导电端子30弯折成如前所述的形状。此时,对接部33与主体部31成一预定的角度,即符合业界规范的RJ 45端子的标准。第二步,将预压好的导电端子30以垂直于绝缘本体10的底壁13的方向压入装入绝缘本体10上。所述对接部33则延伸入收容空间12内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且所述对接部33的末端延伸收容在凹槽191内,该等凹槽191形成定位对接部33的隔栏。主体部31的倒刺37将导电端子30预定位在端子槽131内。所述焊接部35则延伸出后侧壁19 并在垂直方向上超出底壁13的外表面。第三步,对绝缘本体10的底壁13的端子槽131壁进行热铆以将导电端子30的主体部31固定在端子槽131内,防止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时导电端子30后退。第四步,将连接于导电端子30的焊接部35的料带39切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之电连接器1在组装时直接将导电端子30垂直压入绝缘本体10中再铆接,配合简单,可自动化组装,且所述导电端子30在凹槽191中不弹出,导电端子不会有高低不一的隐患。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色缘本体10顶壁11收容空间12底壁13端子槽131插入口14左、右侧壁15收容槽16前侧壁17后侧壁19凹槽191导电端子30主体部31弯折部32对接部33焊接部35倒刺37料带39定位件50焊接端51安装端5权利要求1.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可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的底壁,所述底壁凹设有若干端子槽;2)提供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的一端连接有料带;3)将第2、步所得的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可对接部,将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4)将第幻步所得的导电端子以垂直于底壁的方向压入装入端子槽内;5)将端子槽热铆使导电端子固持在端子槽内;6)切除导电端子的料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第1)步提供的导电端子设有平行于外部电路板的主体部,自主体部一端向靠近外部电路板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 自弯折部的末端平行主体部形成并可焊接至外部电路板的焊接部,自主体部的另一端向远离外部电路板倾斜弯折后形成的对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第1)步提供的绝缘本体设有垂直于底壁的后侧壁,所述后侧壁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对接部的末端延伸收容在各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第2)步所提供的导电端子设有倒刺,在第4)步中由第幻步中提供的倒刺将导电端子预定位在端子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第7)步提供一定位件,所述第1)步中提供的绝缘本体的底壁设有卡持定位件的收容槽,所述定位件可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从而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全文摘要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可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的底壁,所述底壁凹设有若干端子槽;2)提供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的一端连接有料带;3)将第2)步所得的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可对接部,将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4)将第3)步所得的导电端子以垂直于底壁的方向压入装入端子槽内;5)将端子槽热铆使导电端子固持在端子槽内;6)切除导电端子的料带。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在组装时直接将导电端子垂直压入绝缘本体中再铆接,配合简单,可自动化组装。文档编号H01R43/20GK102280797SQ201010197119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可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的底壁,所述底壁凹设有若干端子槽;2)提供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的一端连接有料带;3)将第2)步所得的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可对接部,将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4)将第3)步所得的导电端子以垂直于底壁的方向压入装入端子槽内;5)将端子槽热铆使导电端子固持在端子槽内;6)切除导电端子的料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