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082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有前盖、主壳体、LED、RJ端子、滤波模组和后盖,所述滤波模组包括有塑胶本体、模组端子和滤波线圈,所述LED、RJ端子和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内,所述前盖和后盖相互扣合包覆于主壳体外表面,在组装过程中,所述塑胶本体和主壳体的内表面限位固定,所述前盖与主壳体限位导正固定,所述后盖与前盖扣合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化组装焊接,优化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装制程,这样的结构组装简便稳定,有效节省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有前盖、主壳体、LED、RJ端子、滤波模组和后盖,所述滤波模组包括有塑胶本体、模组端子和滤波线圈,所述LED、RJ端子和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内,所述前盖和后盖相互扣合包覆于主壳体外表面,在组装过程中,所述塑胶本体和主壳体的内表面限位固定,所述前盖与主壳体限位导正固定,所述后盖与前盖扣合限位固定。本技术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化组装焊接,优化了本技术的组装制程,这样的结构组装简便稳定,有效节省了生产成本的投入。【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晶头上的弹片向下的RJ45连接端子,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前盖7、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I内的LED 2、RJ端子3、PCB转接板5以及滤波模组4,此类结构的RJ45端子组装复杂,全段制程均需人工进行组装,且RJ端子3与滤波模组4的连接需要通过PCB转接板5的桥接,由于上述原因以至于直接导致了 RJ45端子的制程不稳定,以及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组装、优化组装制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有前盖、主壳体、LED、RJ端子、滤波模组和后盖,所述滤波模组包括有塑胶本体、模组端子和滤波线圈,所述塑胶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嵌槽,所述单个嵌槽对应设置有单个模组端子,所述RJ端子与模组端子焊接固定,所述LED、RJ端子和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内,所述前盖和后盖相互扣合包覆于主壳体外表面,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筋,所述主壳体对应塑胶本体两侧的凹槽和凸筋分别设置有开口和导向筋,所述塑胶本体装入主壳体时,所述塑胶本体的凸筋卡入主壳体的开口,所述主壳体的导向筋插入塑胶本体的凹槽;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扣槽,所述主壳体的内侧面对应塑胶本体的扣槽设置有卡块,所述塑胶本体装入主壳体时,所述主壳体内侧面设置的卡块嵌入塑胶本体两侧的扣槽内;所述前盖设置有限位导正槽,所述主壳体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导正槽设置有限位导正凸块,所述前盖包覆于主壳体的外表面时,所述主壳体的限位导正凸块与前盖的限位导正槽限位固定;所述后盖设置有限位卡孔,所述前盖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卡孔设置有限位凸点,所述后盖与前盖扣合时,所述前盖的限位凸点嵌入后盖的限位卡孔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上卡块和限位下卡块,所述前盖上壁在与后盖组装时位于后盖的限位上卡块与后盖限位下卡块之间。 其中,所述前盖由整卷连片冲压制成,所述整卷连片上设置有多个前盖。 其中,所述后盖由整卷的连片制成,所述整卷连片上设置有多个后盖。 其中,所述相邻嵌槽之间设置有限位胶体,所述RJ端子对应限位胶体处设置有干涉点,当RJ端子嵌入嵌槽时,所述RJ端子的干涉点与相邻嵌槽的限位胶体干涉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胶体连接有防焊锡连接凸肋,所述防焊锡连接凸肋位于相邻嵌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RJ端子与模组端子焊接的一端设置呈“U”型,所述模组端子对应卡入RJ端子的“U”型端内焊接。 优选的,所述LED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相邻LED的PIN脚之间设置有LED干涉胶体,所述LED干涉胶体与主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在组装过程中,通过滤波模组的塑胶本体与主壳体的内表面进行限位固定,便于将与RJ端子完成焊接的整个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内,然后再将LED装入主壳体,进一步地,本技术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前盖与主壳体的外表面进行限位导正固定,同时使后盖配合前盖扣合限位固定,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化组装焊接,优化了组装制程,本技术的结构组装简便稳定,有效节省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器现有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器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RJ端子与滤波模组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部分剖示图。 图7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隐藏了前盖和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RJ端子和滤波模组待装入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RJ端子和滤波模组待装入主壳体的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RJ端子和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隐藏了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I——主壳体11——开口12——导向筋 13——卡块14——限位导正凸块2——LED 3—RJ端子31—干涉点4——滤波模组 41—塑胶本体42—模组端子411——嵌槽 412—限位胶体413——防焊锡连接凸肋 414——凹槽 415——凸筋416——扣槽5——PCB转接板 6——LED干涉胶体 7——前盖71——限位导正槽 72——限位凸点8——后盖 81——限位卡孔 82-限位上卡块 83-限位下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3至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有前盖7、主壳体1、LED 2,RJ端子3、滤波模组4和后盖8,所述滤波模组4包括有塑胶本体41、模组端子42和滤波线圈,所述塑胶本体41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嵌槽411,所述单个嵌槽411对应设置有单个模组端子42,所述RJ端子3与模组端子42焊接固定,所述LED 2、RJ端子3和滤波模组4装入主壳体I内,所述前盖7和后盖8相互扣合包覆于主壳体I外表面,所述塑胶本体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414和凸筋415,所述主壳体I对应塑胶本体41两侧的凹槽414和凸筋415分别设置有开口 11和导向筋12,所述塑胶本体41装入主壳体I时,所述塑胶本体41的凸筋415卡入主壳体I的开口 11,所述主壳体I的导向筋12插入塑胶本体41的凹槽414 ;所述塑胶本体41的两侧均设置有扣槽416,所述主壳体I的内侧面对应塑胶本体41的扣槽416设置有卡块13,所述塑胶本体41装入主壳体I时,所述主壳体I内侧面设置的卡块13嵌入塑胶本体41两侧的扣槽416内;所述前盖7设置有限位导正槽71,所述主壳体I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导正槽71设置有限位导正凸块14,所述前盖7包覆于主壳体I的外表面时,所述主壳体I的限位导正凸块14与前盖7的限位导正槽71限位固定;所述后盖8设置有限位卡孔81,所述前盖7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卡孔81设置有限位凸点72,所述后盖8与前盖7扣合时,所述前盖7的限位凸点72嵌入后盖8的限位卡孔81限位固定。 在本技术中,当RJ端子3与滤波模组4组装完成形成RJ模块半成品,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有前盖、主壳体、LED、RJ端子、滤波模组和后盖,所述滤波模组包括有塑胶本体、模组端子和滤波线圈,所述塑胶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嵌槽,所述单个嵌槽对应设置有单个模组端子,所述RJ端子与模组端子焊接固定,所述LED、RJ端子和滤波模组装入主壳体内,所述前盖和后盖相互扣合包覆于主壳体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筋,所述主壳体对应塑胶本体两侧的凹槽和凸筋分别设置有开口和导向筋,所述塑胶本体装入主壳体时,所述塑胶本体的凸筋卡入主壳体的开口,所述主壳体的导向筋插入塑胶本体的凹槽; 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扣槽,所述主壳体的内侧面对应塑胶本体的扣槽设置有卡块,所述塑胶本体装入主壳体时,所述主壳体内侧面设置的卡块嵌入塑胶本体两侧的扣槽内;所述前盖设置有限位导正槽,所述主壳体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导正槽设置有限位导正凸块,所述前盖包覆于主壳体的外表面时,所述主壳体的限位导正凸块与前盖的限位导正槽限位固定;所述后盖设置有限位卡孔,所述前盖的侧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卡孔设置有限位凸点,所述后盖与前盖扣合时,所述前盖的限位凸点嵌入后盖的限位卡孔限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凯尹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