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788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涉及便于更换模具的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结构。开放下模的拆卸空间,进而便于拆卸、安装下模。包括活动连接在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和下转塔,上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下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上转塔直径小于下转塔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使得在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下转塔不同心,上转塔小于下转塔,仅在冲压工作位置,留有一重合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上、下模具保持同心,可保证冲压加工的精度。由于上、下转塔直径不同,在该工作位置对侧,留下方便下模装卸的“换模区”,使操作者或机械手可方便地拆卸下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转塔冲床,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结构。
技术介绍
自我国第一台数控转塔冲床进入市场,至今已有20年。20年以来,各生产厂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数控转塔冲床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但构成转塔的上转塔、下转塔之间的结构形式一直未变。出于两动作件之间的转动动作精度考虑,上、下转塔一直采用同轴心、等尺寸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的有点是转动角度一致,便于电气控制;相应的,设置定位结构也比较方便;但其存在的弊病一直以来也困扰着机床使用者,他们再更换模具时,不得不在两层转塔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人工拆卸、搬移下模;使得操作强度大,安装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开放下模的拆卸空间,进而便于拆卸、安装下模的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和下转塔,所述上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所述下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所述上转塔直径小于下转塔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所述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使得在所述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所述下转塔与上转塔的直径差>下转塔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下模半径。所述下转塔的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上转塔半径与圆周线A半径之差。所述上模安装位和下模安装位的数量相等;且上模安装位在上转塔圆周线A上的分布角度与下模安装位在下转塔圆周线B上的分布角度一致。本专利技术的上转塔与下转塔不同心,上转塔小于下转塔,仅在冲压工作位置,留有一个上、下模具相互同心的重合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上、下模具保持同心,可保证冲压加工的精度。由于上、下转塔直径的不同,在该工作位置的对侧,留下了方便下模装卸的“换模区”, 使得操作者或者机械手可方便地拆卸下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是上转塔,201是上模一,202是上模二,301是下模一,302是下模二,4是下转塔,5是打击头,6是换模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1和下转塔4,所述上转塔1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所述下转塔4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所述上转塔1直径小于下转塔4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所述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以确保两转塔上的模具至少有一对具有重合位置;使得在所述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6。该切点实质上是上转塔1上处于工作位置的上模一 201轴心、下转塔4上处于工作位置的下模一 301轴心和打击头轴心的重合点。 所述下转塔4与上转塔1的直径差 > 下转塔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下模半径。 这样能留出下模能够垂直状态从下模安装位拆卸的空间。所述下转塔的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上转塔半径与圆周线A半径之差。该实施方式仅仅出于方便定位考虑,即两圆周线相内切的同时,两转塔也相内切。所述上模安装位和下模安装位的数量相等;且上模安装位在上转塔圆周线A上的分布角度与下模安装位在下转塔圆周线B上的分布角度一致。在上、下转塔上按本优化方案的好处是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即能对两转塔同时进行驱动,转动相同的角度,确保上、下模具的定位精度。但本专利技术不排除在上、下转塔上按不同角度分布、设置不同数量模具安装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加工不同厚度板材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不同厚度板材上加工相同尺寸孔槽时,要求的上下模具间隙不同。本专利技术使用时,上、下转塔动作,使得上、下转塔上的上模一 201、下模一 301运动到与打击头5同轴心的位置,此位置即为冲压工作位置。同时,在工作位置的对侧,由于上、 下转塔直径的差异,留出了换模区6,在该区域下模二 302完全暴露出来,便于操作人员对下模二 302的拆卸、更换。由于上转塔的顶面本身具有较大的空间,更换上模一 201、上模二 202是比较方便的。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和下转塔,所述上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所述下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塔直径小于下转塔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所述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使得在所述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塔与上转塔的直径差>下转塔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下模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塔的半径与圆周线B半径之差=上转塔半径与圆周线A半径之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安装位和下模安装位的数量相等;且上模安装位在上转塔圆周线A上的分布角度与下模安装位在下转塔圆周线B上的分布角度一致。全文摘要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涉及便于更换模具的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结构。开放下模的拆卸空间,进而便于拆卸、安装下模。包括活动连接在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和下转塔,上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下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上转塔直径小于下转塔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使得在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转塔不同心,上转塔小于下转塔,仅在冲压工作位置,留有一重合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上、下模具保持同心,可保证冲压加工的精度。由于上、下转塔直径不同,在该工作位置对侧,留下方便下模装卸的“换模区”,使操作者或机械手可方便地拆卸下模。文档编号B21D22/02GK102275326SQ20111023418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吴正刚, 潘志华, 潘殿生 申请人:江苏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转塔,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冲床机身上的上转塔和下转塔,所述上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A的上模安装位,所述下转塔上设有若干处于同一圆周线B的下模安装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塔直径小于下转塔直径、且圆周线A直径的小于圆周线B的直径,所述圆周线A与圆周线B内切;使得在所述内切切点的对侧形成换模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殿生潘志华吴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