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效振专利>正文

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9327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过滤效果好、能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左隔板位于右隔板左侧,左隔板的顶边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左隔板的其余边与壳体密闭相连,右隔板的底边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右隔板的其余边与壳体密闭相连,右隔板右侧的空间为进气腔,左隔板左侧的空间为出气腔,左隔板与右隔板之间的空间为转向腔,进气腔的上端开有进气口,出气腔的下端开有出气口,进气腔底部与转向腔底部的空间为储液仓;出气腔内固定安装有回收筒,回收筒的上口与出气腔密闭相连,回收筒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主回收斜板,主回收斜板的正面投影为梯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机动车辆上均安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提前进行过滤,以保护发动机少受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但是,目前有的机动车辆尤其是类似于铲车和卡车等重型机械上使用的空气滤清器并不能对空气进行很好的过滤,因为这类车辆由于工作性质所限,通常在空气中的灰尘比较多的环境下工作,对空气的过滤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能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 左隔板位于右隔板左侧,左隔板的顶边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左隔板的其余边与壳体密闭相连,右隔板的底边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右隔板的其余边与壳体密闭相连,右隔板右侧的空间为进气腔,左隔板左侧的空间为出气腔,左隔板与右隔板之间的空间为转向腔,进气腔的上端开有进气口,出气腔的下端开有出气口,其特征是进气腔底部与转向腔底部的空间为储液仓;出气腔内固定安装有回收筒,回收筒的上口与出气腔密闭相连,回收筒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主回收斜板,主回收斜板的正面投影为梯形,主回收斜板上下开口,主回收斜板的上口直径小于主回收斜板的下口直径,主回收斜板的中间穿有左立轴,左立轴固定安装在出气腔内,左立轴上相对旋转安装有叶轮,叶轮位于主回收斜板上方;叶轮包括有本体, 本体外围均勻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呈放射状均勻分布在本体周围,连接片一边固定连接有风片,连接片另一边固定连接有甩液卷,风片位于连接片下方,甩液卷位于连接片上方, 甩液卷的纵向剖面为“V”字形状,甩液卷上带有甩液槽,本体、连接片、风片和甩液卷为一体结构;主回收斜板的底部开有回液孔,回液孔处密闭连通有回液管,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储液仓内。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向腔内固定安装有右立轴,右立轴上也相对旋转安装有所述叶轮。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筒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次回收斜板,次回收斜板位于主回收斜板下方,次回收斜板的正面投影为梯形,次回收斜板上下开口,次回收斜板的上口直径小于次回收斜板的下口直径,所述左立轴从次回收斜板的中间穿过,主回收斜板与次回收斜板之间的左立轴上相对旋转安装有所述叶轮;次回收斜板的底部也开有回液孔,主回收斜板与次回收斜板之间的空间和主回收斜板与回收筒之间的空间相通,次回收斜板上的回液孔,与所述回液管密闭相通。4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筒与主回收斜板之间密闭连接有主吸液海绵;所述次回收斜板与主回收斜板之间密闭连接有次吸液海绵。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主回收斜板上方的左立轴上相对旋转安装两个或多个所述叶轮;所述右立轴上相对旋转安装两个或多个所述叶轮。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向腔底部密闭安装有滤网,所述右立轴从滤网中间穿过。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储液仓内密闭连接有防溅海绵。根据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处密闭连接有盖帽,盖帽为帽子形状,盖帽上开有进气孔,进气孔开口向下;所述出气口处密闭连接有连接筒,连接筒上下开口,连接筒与所述出气腔相通;连接筒的筒壁上开有叉口,叉口的开口向下。将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管处,用本技术来代替车辆的进气管,本技术能在保证进气管原有作用的同时,对经过本技术的空气提前进行过滤,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使进入车辆原有空气滤清器中的空气得以提前净化,最后得到的是非常清洁的空气,由于被多次过滤后的空气对发动机的磨损很少,因此使用本技术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盖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盖帽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盖帽;2、进气口 ;3、右隔板;4、储液仓;5、滤网;6、右立轴;7、防溅海绵;8、左隔板;9、回液管;10、回液孔;11、叉口 ;12、连接筒;13、出气口 ;14、次回收斜板;15、主回收斜板;16、次吸液海绵;17、主吸液海绵;18、叶轮;19、回收筒;20、壳体;21、出气腔;22、左立轴;23、转向腔;24、进气腔;25、进气孔。181、本体;182、连接片;183、风片;184、甩液卷;185、甩液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20,壳体20内固定连接有左隔板8和右隔板3,左隔板8位于右隔板3左侧,左隔板8的顶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左隔板8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的底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右隔板3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右侧的空间为进气腔24,左隔板8左侧的空间为出气腔21,左隔板8与右隔板3之间的空间为转向腔23,进气腔24的上端开有进气口52,出气腔21的下端开有出气口 13,进气腔底部24与转向腔23底部的空间为储液仓4 ;出气腔21内固定安装有回收筒19,回收筒19的上口与出气腔21密闭相连,回收筒19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主回收斜板15,主回收斜板15的正面投影为梯形,主回收斜板15上下开口,主回收斜板15的上口直径小于主回收斜板15的下口直径,主回收斜板15的中间穿有左立轴22,左立轴22固定安装在出气腔21内,左立轴22上相对旋转安装有叶轮18,叶轮 18位于主回收斜板15上方;如图2、图3所示,叶轮18包括有本体181,本体181外围均勻连接有连接片182,连接片182呈放射状均勻分布在本体181周围,连接片182 —边固定连接有风片183,连接片182另一边固定连接有甩液卷184,风片183位于连接片182下方,甩液卷184位于连接片182上方,甩液卷184的纵向剖面为“V”字形状,甩液卷184上带有甩液槽185,本体181、连接片182、风片183和甩液卷184为一体结构;主回收斜板15的底部开有回液孔10,回液孔10处密闭连通有回液管9,回液管9的另一端位于储液仓4内。所述转向腔23内固定安装有右立轴6,右立轴6上也相对旋转安装有所述叶轮18。所述回收筒19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次回收斜板14,次回收斜板14位于主回收斜板15下方,次回收斜板14的正面投影为梯形,次回收斜板14上下开口,次回收斜板14的上口直径小于次回收斜板14的下口直径,所述左立轴22从次回收斜板14的中间穿过,主回收斜板15与次回收斜板14之间的左立轴22上相对旋转安装有所述叶轮18 ;在本实施例中,次回收斜板14 的底部也开有回液孔10,主回收斜板15与次回收斜板14之间的空间和主回收斜板15与回收筒19之间的空间相通,次回收斜板14上的回液孔10,与所述回液管9密闭相通。所述回收筒19与主回收斜板15之间密闭连接有主吸液海绵17 ;所述次回收斜板14与主回收斜板15之间密闭连接有次吸液海绵16。所述主回收斜板15上方的左立轴22上相对旋转安装两个或多个所述叶轮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20),壳体(20)内固定连接有左隔板(8)和右隔板(3),左隔板(8)位于右隔板(3)左侧,左隔板(8)的顶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左隔板(8)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的底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右隔板(3)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右侧的空间为进气腔(24),左隔板(8)左侧的空间为出气腔(21),左隔板(8)与右隔板(3)之间的空间为转向腔(23),进气腔(24)的上端开有进气口(2),出气腔(21)的下端开有出气口(13),其特征是:进气腔底部(24)与转向腔(23)底部的空间为储液仓(4);出气腔(21)内固定安装有回收筒(19),回收筒(19)的上口与出气腔(21)密闭相连,回收筒(19)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主回收斜板(15),主回收斜板(15)的正面投影为梯形,主回收斜板(15)上下开口,主回收斜板(15)的上口直径小于主回收斜板(15)的下口直径,主回收斜板(15)的中间穿有左立轴(22),左立轴(22)固定安装在出气腔(21)内,左立轴(22)上相对旋转安装有叶轮(18),叶轮(18)位于主回收斜板(15)上方;叶轮(18)包括有本体(181),本体(181)外围均匀连接有连接片(182),连接片(182)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本体(181)周围,连接片(182)一边固定连接有风片(183),连接片(182)另一边固定连接有甩液卷(184),风片(183)位于连接片(182)下方,甩液卷(184)位于连接片(182)上方,甩液卷(184)的纵向剖面为“V”字形状,甩液卷(184)上带有甩液槽(185),本体(181)、连接片(182)、风片(183)和甩液卷(184)为一体结构;主回收斜板(15)的底部开有回液孔(10),回液孔(10)处密闭连通有回液管(9),回液管(9)的另一端位于储液仓(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20),壳体(20)内固定连接有左隔板 ⑶和右隔板(3),左隔板⑶位于右隔板(3)左侧,左隔板⑶的顶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左隔板⑶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的底边与壳体(20)之间留有间隙,右隔板(3)的其余边与壳体(20)密闭相连,右隔板(3)右侧的空间为进气腔 (24),左隔板⑶左侧的空间为出气腔(21),左隔板⑶与右隔板(3)之间的空间为转向腔 (23),进气腔(24)的上端开有进气口(2),出气腔(21)的下端开有出气口(13),其特征是 进气腔底部(24)与转向腔(23)底部的空间为储液仓(4);出气腔(21)内固定安装有回收筒(19),回收筒(19)的上口与出气腔(21)密闭相连,回收筒(19)的下口处密闭连接有主回收斜板(15),主回收斜板(15)的正面投影为梯形,主回收斜板(15)上下开口,主回收斜板(15)的上口直径小于主回收斜板(15)的下口直径,主回收斜板(15)的中间穿有左立轴 (22),左立轴(22)固定安装在出气腔(21)内,左立轴(22)上相对旋转安装有叶轮(18), 叶轮(18)位于主回收斜板(15)上方;叶轮(18)包括有本体(181),本体(181)外围均勻连接有连接片(182),连接片(182)呈放射状均勻分布在本体(181)周围,连接片(182) — 边固定连接有风片(183),连接片(182)另一边固定连接有甩液卷(184),风片(183)位于连接片(182)下方,甩液卷(184)位于连接片(182)上方,甩液卷(184)的纵向剖面为“V” 字形状,甩液卷(184)上带有甩液槽(185),本体(181)、连接片(182)、风片(183)和甩液卷 (184)为一体结构;主回收斜板(15)的底部开有回液孔(10),回液孔(10)处密闭连通有回液管(9),回液管(9)的另一端位于储液仓(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向腔(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效振
申请(专利权)人:王效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