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405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食品加工机,通过安装在次级部内的感应线圈与密封在初级部内的励磁线圈耦合获取电能,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如此改变了传统耦合器插接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由于插座及插头式连接方式造成的供电不稳定及打火等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连接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分体式食品加工机,如豆浆机、开水煲以及电饭煲等。该豆浆机包括机头及杯体,杯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机头通过耦合器实现对杯体底部的加热装置供电; 该开水煲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加热盘以及底座,底座通过耦合器对杯体底部的加热盘供电;该电饭煲包括锅体以及与锅体可分离的盖体,该盖体上设置辅助加热盘,锅体通过耦合器实现对盖体上的辅助加热盘供电。这些耦合器通常包括插座及插头,插座上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导电金属体,对应的插头上有金属体,当插头上金属体插进插孔与插孔内金属体接触时,实现对烹饪器具的供电。然而,在插座开设插孔,导致插座无法实现完全的密封,使用过程中水等导电液体流入插座,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另外,这种金属体接触连接的供电方式,由于机器工作振动等原因造成供电不稳定,影响加热效率,甚至会由于接触打火而引起火灾。并且使用插座及插头供电时,为保证食品加工机使用的安全性,还需要另外设置强电的隔离或接地装置,而导致食品加工机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够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安全的分体式食品加工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体式食品加工机,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市电输入端和耗电元件,市电输入端设置在第一机体上,耗电元件设置在第二机体内,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之间设有电磁耦合器,该电磁耦合器包括可分离的初级部和次级部,初级部可与次级部电磁耦合, 初级部与市电输入端电连接,次级部与耗电元件电连接。所述初级部内置与市电输入端电连接的励磁线圈,次级部内置与耗电部件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初级部包括内凹形成的插槽,该次级部对应插槽设置有插头,插头与插槽对接。所述插槽的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插槽由底壁以及从底壁延伸的侧壁围成,该励磁线圈设置在侧壁和/或底壁背离该插槽的内表面上,该插头为中空体,感应线圈设置在插头内。所述初级部包括第一对接壁,次级部设置第二对接壁,第一对接壁抵持对接于第二对接壁,励磁线圈设置在第一对接壁的内表面上,感应线圈设置在第二对接壁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对接壁磁力吸附第二对接壁;或者第一对接壁锁扣于第二对接壁。所述初级部还包括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设置在励磁线圈背离感应线圈的一侧。所述初级部还包括通断励磁线圈的安全开关。所述分体式食品加工机为电压力煲、豆浆机、开水煲、电饭煲、电炖锅或榨汁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分体式食品加工机通过安装在次级部内的感应线圈与密封在初级部内的励磁线圈耦合获取电能,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如此改变了传统耦合器插接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由于插座及插头式连接方式造成的供电不稳定及打火等安全隐患。本技术将励磁线圈密封在初级部内,将感应线圈安装在次级部内。如此,彻底解决了插座的插孔进水危险,还省去了外露端子,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本技术初级部包括内凹形成的插槽,该次级部对应该插槽设置有插头。如此, 安装在初级部内的励磁线圈与安装在次级部内的感应线圈可以方便、准确地定位,有效避免了人为定位的复杂操作以及连接不可靠影响供电效果等弊端。同样道理,本技术将第一对接壁及第二对接壁设置为平面,该第一对接壁及第二对接壁上设置有相互吸附的磁铁,保证初级部与次级部定位准确及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所述初级部还包括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为导磁条或金属板,该导磁条或金属板设置在励磁线圈背离感应线圈的一侧。如此,将由励磁线圈发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导磁条或金属板形成闭环,避免其对线圈周围的电子器件或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进一步提高了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的安全性。除此以外,为保证该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的使用安全,该初级部还包括安全开关。当次级部与初级部连接时,该安全开关关闭,励磁线圈开始工作;当次级部与初级部分离时, 该安全开关打开,励磁线圈停止工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分体式食品加工机第五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10、分体式食品加工机;11、第一机体;111、控制电路;12、初级部;121、励磁线圈; 122、插槽;1221、底壁;1222、侧壁;13、第二机体;131、耗电元件;14、次级部;141、感应线圈;142、插头;15、防护装置;16、安全开关;17、磁铁;18、市电输入端;20、分体式食品加工机;21、第一机体;22、第二机体;23、耗电元件;24、插头;25、插槽;30、分体式食品加工机; 31、第一对接壁;32、第二对接壁;33、磁铁;40、分体式食品加工机;41、第一机体;42、第二机体;43、耗电元件;50、分体式食品加工机;51、第一机体;511、控制电路;52、第二机体; 53、内桶;54、外桶;55、隔腔;56、耗电元件;57、插头;58、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技术烹饪器具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该分体式烹饪器具 10为豆浆机,包括第一机体11、第二机体13、市电输入端18和耗电元件131。市电输入端 18设置在第一机体11上,耗电元件131设置在第二机体13内。该第一机体11和第二机体 12之间设有电磁耦合器。该电磁耦合器包括可分离的初级部12和次级部14,初级部12可与次级部14电磁耦合,初级部12与市电输入端18电连接,次级部14与耗电元件131电连接。所述第一机体11为豆浆机机头,该机头内设置有控制电路111,该机头上设有初级部12及市电输入端18。所述初级部12包括密封安装内的励磁线圈121以及内凹形成的插槽122。励磁线圈121与控制电路111电连接。该插槽122的截面为矩形。插槽122由底壁1221以及从底壁1221延伸的侧壁1222围成。该励磁线圈121围绕设置在该底壁1221背离该插槽 122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机体13为豆浆机的杯体。该杯体底部设有耗电元件131,该耗电元件131 为加热盘。该杯体杯口处设有次级部14。该加热盘电连接与次级部14的感应线圈141。所述次级部14内安装有耦合励磁线圈121的电磁信号获取电能的感应线圈141。 该次级部14对应该插槽122设置有插头142,该插头142为矩形空腔体,感应线圈141设置在该空腔体内。如此,次级部14的插头142插进初级部12的插槽122内时,感应线圈141 进入励磁线圈121的磁场内,实现耦合的效果。另外为避免励磁线圈121发射出的电磁波对线圈周围的电子器件及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该初级部12还包括防护装置15,该防护装置15为导磁条或金属板。该导磁条或金属板设置在励磁线圈121背离感应线圈141的一侧。除此以外,为保证该豆浆机的使用安全,该初级部12还包括安全开关16。该安全开关16为机械式微动开关或感应开关。当次级部14与初级部1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食品加工机,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市电输入端和耗电元件,市电输入端设置在第一机体上,耗电元件设置在第二机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之间设有电磁耦合器,该电磁耦合器包括可分离的初级部和次级部,初级部可与次级部电磁耦合,初级部与市电输入端电连接,次级部与耗电元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崔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