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康汉专利>正文

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1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包括平衡杆、旋翼、连接轴、驱动电机、支架、机架、纸带挂杆、方向动力组件、进退动力组件、机身,其中,旋翼下装有防撞弹簧;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机身的前部和尾部;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的双向桨可以是两叶桨以上,含两叶桨。进退动力组件的桨可以是双向桨或单向桨。机架可采用雪橇形式或机轮形式。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遥控模型直升机,可供两个或多人同时进行空中对战,娱乐性强,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飞行稳定,并且价格低,容易普及推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尤其是一种可以在空中对战的遥控 模型直升机。二、
技术介绍
现有共轴双旋翼遥控模型直升机的原理是利用两对旋翼作正反旋转而产生 升力变化和方向变动,当两对旋翼同时加速或减速时,直升机上升或下降。当 一对旋翼减速时,直升机就转向。正旋翼在倾斜盘的作用下,作周期性的攻角 变化,由此产生前进或后退,左侧移或右侧移。现有共轴双旋翼遥控模型直升 机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娱乐单一性;航模专业性强,调节复杂, 一般不经过培训的人很难操作控制得好;使用高成本器件,价格昂贵。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空中对战,并且具有稳定性和操作 简单的遥控模型直升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 包括平衡杆、旋翼、连接轴、驱动电机、支架、机架、纸带挂杆、方向动力组 件、进退动力组件、机身。.其中,旋翼下装有防撞弹簧;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机 身的前部和尾部;驱动电机带动反向传动减速齿轮组驱动正旋翼和反旋翼共轴 反向同速旋转;纸带挂杆安装在支架上,从机身尾部伸出。所述方向动力组件 可以朝左或朝右安装;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的双向桨可以是两叶桨以上,含两叶桨;进退动力组件的桨可以是双向桨或单向桨;机架可釆用雪橇形 式或机轮形式。所述防撞弹簧安装在正旋翼头及反旋翼头下。正转防撞弹簧5与正旋翼头3 和正转防撞弹簧固定柱6通过正转防撞弹簧固定钉4联接;反转防撞弹簧10与 反旋翼头8和反转防撞弹簧固定柱12通过反转防撞弹簧固定钉9联接;平衡杆 安装在上旋翼头顶端,并与上旋翼头联动;所述机身可以设计成需要的形状。所述驱动电机装在上支架平台前上部,反向传动减速传动齿轮组装在上支 架与下支架之间,驱动电机齿轮与反转过渡减速齿轮啮合,反转过渡减速齿轮 经反转减速大齿轮减速后驱动反转空心轴,反转空心轴驱动反旋翼头反旋转; 反转过渡减速齿轮与正转过渡减速齿轮啮合,正转过渡减速齿轮经正转减速大 齿轮减速后驱动正转实心轴,正转实心轴驱动正旋翼头正旋转。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由于方向动力组件装在机身前部,进退动力组件装在机身尾部,大大平 摊了模型飞机前部和后部的重量,使得模型飞机的重心容易调整,飞机飞行稳 定性更好,而且操控灵活。同时也扩宽了飞机外观设计的空间,使模型飞机可 以采用仿真的机身外壳,增强了飞机外观的逼真度。2、 由于在旋翼下安装了防撞弹簧,当单电机同步驱动双翼反向旋转的旋翼 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了旋翼及齿轮不被损坏。3、 由于仅用一只驱动电机带动减速齿轮实现两对旋翼共轴反向同速对转, 很好的克服反向力矩不平衡、机身乱摆的问题,通过遥控调节电机转速,实现 该直升机的升降以及悬停等功能,使得飞机有很好的升降及悬停安定性。4、 通过遥控控制机身前部方向电机双向速度调节,方向电机带动方向双向 桨正反转产生向左的推力或向右的拉力,简单的实现直升机方向控制。5、 通过控制机身尾部进退电机双向速度调节,带动进退双向桨产生向上的 拉力或向下的推力,使得机体向前或向后倾斜,使旋翼获得向前或向后的分力,也简单的实现飞机前飞和后飞的功能。使得飞机操作控制十分简单,不需要人 为的调节,还能解决了同类产品因采用舵机等高成本器件实现该功能带来的高 昂价格。本技术所提供的遥控模型直升机正好弥补了市面上同类产品的不足, 它有三大特点①不仅可以供单人飞行娱乐,还可以供两个或多人同时进行空 中对战,规则为通过遥控自己的飞机,用飞机的旋翼打掉对手飞机尾部所挂 的纸带,对战结束后,根据纸带剩余的多少决定获胜方;②该飞机飞行稳定性 好,操作简单、容易控制,能完成垂直升降、悬停、转向、前进、后退的等一 系列动作。 一般非专业人员看说明书不需教练指导和练习就可以独立控制其飞 行。③价格低,有很好的性价比,可普及推广。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遥控模型直升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遥控模型直升机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对照图2,本技术所述的遥控模型直升机,由平衡杆l、正旋翼2、正 旋翼头3、正转防撞弹簧固定钉4、正转防撞弹簧5、正转防撞弹簧固定柱6、 反旋翼7、反旋翼头8、反转防撞弹簧固定钉9、反转防撞弹簧IO、正转实心轴 11、反转防撞弹簧固定柱12、反转空心轴13、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齿轮15、 上支架16、反转过渡减速齿轮17、反转减速大齿轮18、正转过渡减速齿轮19、 正转减速大齿轮20、下支架21、机架22、纸带挂杆23、方向动力组件24、方 向电机25、涵道壳体26、方向双向桨27、进退动力组件28、进退双向桨29、 进退电机30、机身31等零部件构成。对照图2说明各零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图2中,方向动力组件24由方向电机25、涵道壳体26、方向双向桨27构成,安装在机身31的前部。通过遥控控制机身前部方向电机双向速度调节,方 向电机带动方向双向桨正反转产生向左的推力或向右的拉力,实现直升机方向 控制。图2中,进退动力组件28由进退双向桨29、进退电机30构成,装在机身 31的尾部。通过控制机身尾部进退电机双向速度调节,带动进退双向桨产生向 上的拉力或向下的推力,使得机体向前或向后倾斜,使旋翼获得向前或向后的 分力,实现飞机前飞和后飞的功能。图2中,正转防撞弹簧5与正旋翼头3和正转防撞弹簧固定柱6通过正转 防撞弹簧固定钉4联接;反转防撞弹簧10与反旋翼头8和反转防撞弹簧固定柱 12通过反转防撞弹簧固定钉9联接;通过上述联接,使得旋翼发生碰撞时起到 缓冲保护旋翼及齿轮不被损坏的作用。图2中,驱动电机齿轮15与上支架16和下支架21之间的反转过渡减速齿 轮17啮合,反转过渡减速齿轮17与反转减速大齿轮18啮合,反转减速大齿轮 18与反转空心轴13下部紧密联接,反转空心轴13上部与反转防撞弹簧固定柱 12、反转防撞弹簧IO、反旋翼头8通过反转防撞弹簧固定钉9联接;反转过渡 减速齿轮17与正转过渡减速齿轮19啮合,正转过渡减速齿轮19与正转减速大 齿轮20啮合,正转减速大齿轮20与正转实心轴11下部紧密联接,正转实心轴 11上部与正转防撞弹簧固定柱6、正转防撞弹簧5、正旋翼头3通过正转防撞弹 簧固定钉4联接。通过上述联接,实现一个驱动电机带动反向传动减速齿轮使 正反两对旋翼共轴反向同速对转,通过遥控调节电机转速,实现该直升机的升 降以及悬停等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包括平衡杆、旋翼、连接轴、驱动电机、支架、机架、纸带挂杆、方向动力组件、进退动力组件、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机身的前部和尾部,所述旋翼下装有防撞弹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模型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弹簧安 装在正旋翼头及反旋翼头下,正转防撞弹簧(5)与正旋翼头(3)和正转防撞弹簧固定柱(6)通过正转防撞弹簧固定钉(4)联接;反转防撞弹簧(10)与反旋翼头(8)和反转防撞弹簧固定柱(12)通过反转防撞弹簧固定钉(9)联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模型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动力组件可以朝左或朝右安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遥控模型直升机,包括平衡杆、旋翼、连接轴、驱动电机、支架、机架、纸带挂杆、方向动力组件、进退动力组件、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动力组件和进退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机身的前部和尾部,所述旋翼下装有防撞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康汉
申请(专利权)人:倪康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