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康汉专利>正文

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2525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该联动装置包括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尾马达操控系统和接收机控制装置;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接收机控制装置同时连接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并可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与传统的三通道或四通道模型直升机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抗风性能优良,能够满足室外顶风快速飞行的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特别是一种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 升机联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主要由起落架、机身、接收机控制装置、马 达动力传动装置、旋翼升力装置、平衡杆装置和前进后退装置组成。其中,传统四通道模型直升机的前进后退装置是伺服舵机操控系统的前进后退 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它通过伺服舵机带动伺服舵机操纵杆,伺服舵机操纵杆带动倾斜盘产 生倾斜,倾斜盘通过旋翼头连杆带动旋翼头使得下旋翼旋转面发生向前或向后倾斜来实现 的。然而,该装置的缺点是当下旋翼向前倾斜,飞机向前飞行的同时,上旋翼在平衡杆离心 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一个向后倾斜并与之相反基本对等的力量来抵消飞机前倾飞行的力 量;反之亦然。因此,该型直升机前进或后退的力量比较小,易受气流影响,风大一点就飞不 动了。传统三通道模型直升机的前进后退装置则是尾马达操控系统,它通过尾马达正转 和反转来带动螺旋桨正转和反转产生的力使直升机低头或抬头来实现的。该装置同样存在 前进或后退的力量小的问题。因为尾马达受到飞机动力匹配、外观和重心的影响,其体积、 大小和重量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功率很小,能提供的动力也很小;加之平衡杆在离心力作 用下使得上旋翼的旋转面向机身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该倾斜力足够把尾马达正转和 反转产生的使直升机低头或抬头的力量抵消掉,以致于直升机机身不能有效地产生低头或 抬头的力距,从而在室外有风的情况下无法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风性能优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 型直升机联动装置,使得模型直升机能满足室外顶风快速飞行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采用 如下技术方案该联动装置包括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尾马达操控系统和接收机控制装置; 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接收机 控制装置同时连接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并可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 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接收机控制装置可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 是模型直升机前进后退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动作。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伺服舵机操纵杆、倾斜盘、旋 翼头连杆、旋翼头和旋翼,前进后退伺服舵机装在机身上,伺服舵机操纵杆一头装在前进后 退伺服舵机上,另一头装在倾斜盘上,旋翼头连杆一头装在倾斜盘上,另一头装在旋翼头 上,旋翼装在旋翼头上;尾马达操控系统包括尾马达架、尾马达、螺旋桨和尾马达紧固件,尾马达架固定在机身后部,尾马达通过尾马达紧固件固定在尾马达架上,螺旋桨固定在尾马 达上。尾马达操控系统还包括连接着接收机控制装置的尾马达手动开关。接收机控制装置包括RF无线射频信号电路、MCU单片机和马达驱动电路,其中, MCU单片机与伺服舵机操控系统连接,马达驱动电路与尾马达操控系统连接,RF无线射频 信号电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经MCU单片机处理并向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和马达驱动电路发 出控制信号。本技术通过接收机控制装置将传统三通道和四通道模型直升机的前进后退 装置结合在一起,利用伺服舵机操控系统的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控制下旋翼倾斜使 其抵消上旋翼的反作用力的同时,尾马达操控系统收到接收机控制装置的指令由尾马达带 动螺旋桨正转或反转产生一个向上或向下的不受约束的力,该力使直升机机身形成并保持 一个较大的前倾或后倾角度,上、下旋翼旋转面也随着形成并保持此角度,从而使得上、下 旋翼旋转产生一个较大的前推或后推力量,给予直升机较强的前进或后退的驱动力,达到 抗风力强、飞行速度快的效果,以满足室外顶风飞行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接收机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进后退伺服舵机,2尾马达,3螺旋桨,4接收机控制装置,5尾马达手动 开关,6RF无线射频信号电路,7MCU单片机,8马达驱动电路,9伺服舵机操纵杆,10倾斜盘, 11旋翼头连杆,12旋翼头,13旋翼,14尾马达架,15尾马达紧固件,16侧左侧右伺服舵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包括伺服舵机 操控系统(仅画出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16)、尾马达操控系统(仅画出 尾马达2和螺旋桨3)和接收机控制装置4 ;接收机控制装置4分别经电线连接前进后退伺 服舵机1、侧左侧右伺服舵机16和尾马达2并可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和尾马达2同时 联动,即直升机前进后退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动作;螺旋 桨3安装在尾马达2上;尾马达2与接收机控制装置4连接的电线上安装有尾马达手动开 关5,以控制尾马达操控系统是否接受并执行来自接收机控制装置4的动作指令。图2显示了接收机控制装置4的电路原理,该装置包括RF无线射频信号电路6、 MCU单片机7和马达驱动电路8 ;其中,MCU单片机7与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和侧左侧右伺 服舵机16连接,马达驱动电路8与尾马达2连接。RF无线射频信号电路6接收到前进后 退控制指令后,经MCU单片机7处理并向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和马达驱动电路8发出两路 控制信号一路是PPM脉冲位置调制信号以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按指令动作,另一路 是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同步控制马达驱动电路8令其驱动尾马达2按指令动作。这样 就能实现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和尾马达2同步联动,达到提高直升机抗风性能的目的。如 果模型直升机在室内或无风的条件下飞行,可以关闭尾马达手动开关5,此时,到达尾马达2的信号通路中断,尾马达2不动作,即可满足无风飞行需要。RF无线射频信号电路6接收 到侧左侧右控制指令后,经MCU单片机7处理并向侧左侧右伺服舵机16发出一路PPM脉冲 位置调制信号以控制侧左侧右伺服舵机16按指令动作。本技术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的安装结构见图3。伺服舵机 操控系统安装在机身上部,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 (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在背侧,图中未示出);其中,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包 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伺服舵机操纵杆9、倾斜盘10、旋翼头连杆11、旋翼头12和旋翼13 ; 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装在机身上,伺服舵机操纵杆9 一头装在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上,另一 头装在倾斜盘10上,旋翼头连杆11 一头装在倾斜盘10上,另一头装在旋翼头12上,旋翼 13装在旋翼头12上。尾马达操控系统置于机身尾部,包括尾马达架14、尾马达2、螺旋桨3 和尾马达紧固件15 ;尾马达架14固定在机身后部,尾马达2通过尾马达紧固件15固定在 尾马达架14上,螺旋桨3固定在尾马达2上。接收机控制装置4设置在机身前部。当接收机控制装置4接收到前进后退的同步控制指令后,向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 和尾马达2发出同步动作信号,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即同时动 作。具体过程是前进后退伺服舵机1带动伺服舵机操纵杆9,伺服舵机操纵杆9带动倾斜 盘10产生倾斜,倾斜盘10通过旋翼头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动装置包括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尾马达操控系统和接收机控制装置;所述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所述接收机控制装置同时连接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并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动装置包括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尾马达操控系统和接收机控制装置;所述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侧左侧右伺服舵机操控单元;所述接收机控制装置同时连接伺服舵机操控系统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并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收机控制装置控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联动是模型直升机 前进后退时前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和尾马达操控系统同时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进后退伺服舵机操控单元包括前进后退伺服舵机、伺服舵机操纵杆、倾斜盘、旋翼头连杆、 旋翼头和旋翼,前进后退伺服舵机装在机身上,伺服舵机操纵杆一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康汉
申请(专利权)人:倪康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