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570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在辊道下方、辊道护板护齿的两侧安设有集管,各集管连接在支管上,支管通过阀门与主管连接,主管连接在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现场已有自动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有管路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增加部分管路,实现对辊道护板的水冷,达到利用冷却水带走待温钢板热辐射产生的热量,避免辊道护板的变形,延长护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增加更多设备和投资,简单可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有利于发挥现有设备功效和潜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厚板精轧机辊道护板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控轧控冷技术在钢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待温钢坯(亦称中间坯)在辊道上摆动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生产中5m厚板精轧机输入辊道和输出辊道之间存在钢板待温现象,待温时间的长短由具体的轧制工艺决定,一般的待温时间为80秒到10分钟不等。当钢板在某一区域待温时间超过7分钟以后, 辊道护板会出现上翘变形现象,导致护板上翘接触到钢板下表面,发生钢板下表面划伤及辊道跳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对辊道护板进行冷却,避免辊道护板变形的辊道护板冷却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措施是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辊道下方、辊道护板护齿的两侧安设有集管,各集管连接在支管上,支管通过阀门与主管连接,主管连接在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所述每根支管上设有16- 个集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充分利用现场已有自动控制系统,在不改变任何原有管路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增加部分管路,实现对辊道护板的水冷,达到利用冷却水带走待温钢板热辐射产生的热量,避免辊道护板的变形,延长护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不需要增加更多设备和投资,简单可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有利于发挥现有设备功效和潜能。附图说明图1为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安装示意图。图中辊道1、护板2、集管3、支管4、阀门5、主管6。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见,在每两根辊道1之间都设有一护板2。本技术之辊道护板冷却装置,主要是由集管3、支管4、阀门5和主管6所组成。在每根辊道1的下方、辊道1与护板 2之间均安设有一根集管3,各集管3均连接在一根通长的支管4上,支管4通过阀门5与主管6连接,主管6则连接在原有的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根据冷却的需要,每根主管6上连接有两根支管4,每根支管4上设有20个集管, 即每根支管4负责为10个护板2喷水冷却。权利要求1.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辊道下方、辊道护板护齿的两侧安设有集管,各集管连接在支管上,支管通过阀门与主管连接,主管连接在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支管上设有16-24 个集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在辊道下方、辊道护板护齿的两侧安设有集管,各集管连接在支管上,支管通过阀门与主管连接,主管连接在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本技术充分利用现场已有自动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有管路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增加部分管路,实现对辊道护板的水冷,达到利用冷却水带走待温钢板热辐射产生的热量,避免辊道护板的变形,延长护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无需增加更多设备和投资,简单可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有利于发挥现有设备功效和潜能。文档编号B21B28/00GK202061876SQ20112009287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丁德欣, 姜世伟, 池明田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护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辊道下方、辊道护板护齿的两侧安设有集管,各集管连接在支管上,支管通过阀门与主管连接,主管连接在辊道冷却水主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伟丁德欣池明田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